猪价格的趋势周期分解与随机冲击效应确定_生猪论文

生猪价格的趋势周期分解和随机冲击效应测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猪论文,分解论文,周期论文,效应论文,趋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生猪供给具有明显的时滞性,这是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的重要原因。再加上疫病、重大灾害、饲料价格等外部影响,实际波动比传统理论模型给出的解释要复杂许多。2006年以来生猪市场频繁受到外部冲击,价格波动剧烈,这给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运用先进和适用的数据分解技术对生猪价格是否存在稳定的趋势和周期进行科学判断,度量出随机冲击对价格产生的影响,并检验生猪产业扶持政策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B-N分解法由Beveridge和Nelson于1981年首次提出,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把非稳定单位根过程生成的时间序列分解为确定性趋势、随机成分和周期。以具有一阶单整特征的数据为例,实际运用中借助ARIMA方法,将其分解为持久成分与短期成分之和,其中持久成分为带漂移的随机游走过程,包含确定性趋势和随机成分;短期成分是零均值的平稳过程即周期。该方法在提出后经过了不断改进(Miller,1988;Newbold,1990;Morley,2002),并向状态空间扩展。与目前广泛应用的H-P滤波分解方法(Hodrick and Prescott,1980)相比,B-N分解不需要假设趋势成分必须平滑,并能从周期中滤出随机成分,保证了真实周期的准确性,因而更适合非平稳时间序列。在外部冲击的影响下,我国生猪价格序列并不是一个平稳过程,因此选择B-N分解能更准确地分析价格趋势和周期。在测定随机冲击对波动的影响方面,Cochrane(1988)提出了方差比检验,作为检验均值回复过程的常用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定义方差比来度量随机冲击对波动和周期产生的影响。

国内学者对我国生猪价格周期所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定性分析价格波动,如李秉龙和何秋红(2007)通过直观分析价格增长率,对近20年我国生猪价格的波动周期作出划分;吕杰和綦颖(2007)、韩俊和秦中春(2007)探讨了我国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的形成机理,指出生猪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在于供求关系的变化,外部冲击影响了供求造成价格的周期性波动。二是利用较为简单的数据分解方法进行定量研究,如毛学峰、曾寅初(2009)采用H-P滤波法分析了生猪价格周期;辛贤、谭向勇(1999)在市场供求决定价格的理论基础上测定出影响生猪价格波动的因素;张火法、陈秉钧(1996)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描述生猪价格周期。综上所述,囿于计量工具的精确性,对生猪周期的划分和判断还停留在直观分析,本文将采用B-N分解法对我国生猪和猪肉的价格进行分解,以得到确定性趋势、随机成分和真实周期,并利用方差比统计量对疫病、自然灾害等外部冲击对生猪价格产生的影响进行度量,最后根据计算结果提出建议。

二、B-N分解的思路框架

因该式包含无穷项在实际计算上存在困难,Newbold(1990)改进了上述分解方法,把式(2)带入式(7),将周期成分等价为:

(二)数据特征和基本处理

应用B-N分解之前必须检验数据序列是否为趋势平稳过程,这直接关系到周期分解的方法和结果。对于图1所示的数据,本文分别使用KPSS趋势平稳性检验与ADF单位根检验,对生猪和猪肉价格序列的平稳性进行判断,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生猪和猪肉价格序列不是趋势平稳过程,而是非平稳的I(1)过程。这一结论表明生猪和猪肉价格序列中含有随机项。检验形式①和③中的截距项显示不为零,证实了价格序列为带截距项的I(1)过程,表明序列中含有确定性趋势;②和④中显著的差分滞后项代表一种短期调整行为,说明价格序列中还存在一个平稳的随机过程,即真实周期成分,只有将确定性趋势和随机趋势从价格序列中分解出来,才能得到真实的周期成分。

四、生猪和猪肉价格的趋势周期分解

(一)生猪和猪肉价格的确定性趋势

代入式(10),计算出我国生猪和猪肉价格周期的周期成分,如图3所示。

确定一次完整的周期波动,可以从一个波峰到另一个波峰,也可以从一个波谷到另一个波谷,或者按照周期中同样状态(波峰、低潮或整个周期)的平均值来衡量②。结合上文分析出的周期成分特征,本文选择“谷~谷”法划分,1995-2009年的15年中,我国生猪和猪肉的价格波动大体经历了5个完整周期,平均价格周期长度在30个月左右,小于生猪生产周期的36个月③。

总体上看,生猪价格和猪肉价格的波动具有共同的周期特征。以生猪价格周期为例,第一轮周期为1995年4月至1996年11月,持续了20个月。这一轮周期发生在1994年生猪价格大幅上涨之后,并经历了1995年阶段性的“卖猪难”,维持时间不长,属于一次市场自我调整过程。第二轮周期为1996年12月至1999年2月,持续了28个月。这段时期生猪市场的恢复性发展受益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良好形势,消费品需求旺盛,价格普遍上涨。从1996年底开始,生猪价格逐步走出低谷,1997年全年价格始终维持在高位,各地仔猪补栏量迅速增加,供需出现不平衡,到1998年2月价格开始下跌,生猪生产进入亏损阶段,加上遭遇亚洲金融危机,至1999年3月价格跌至谷底。第三轮周期为1999年4月至2003年11月,持续时间56个月。这是样本区间内最长的一个周期,期间经历了多次起伏,属于长周期中包含着多次短周期,整个周期内,生猪市场供求相对平稳,价格波动幅度不大,基本维持在盈亏平衡线附近小幅震荡,但2003年上半年的非典疫情,打破了这种平衡局面。第四轮周期为2003年12月至2007年2月,持续了39个月。此轮周期受非典疫情的影响,由于疫情期间宰杀母猪、补栏停滞,地区间生猪运输受阻,造成生猪供求矛盾突出,从2003年底开始价格反弹明显,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存栏量急剧增加。生猪价格的恢复性增长持续到2005年初,随后价格进入下降期,整个2006年价格都维持在低位,生猪产销开始新一轮全面滑坡,2006年下半年发生的猪高热病(蓝耳病)疫情又加剧了这一轮周期。第五轮周期从2007年3月到2009年5月,持续了27个月。这一轮周期是样本区间内波动最剧烈的一轮周期,经历了2007年下半年生猪价格历史性的高涨,2008年冰冻灾害、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冲击,以及2009年初金融危机的爆发。与前面几轮周期持续时间长、波动幅度小的特征相比,本轮周期震荡剧烈,属于异常波动④,外部冲击成为影响波动的最大原因。目前生猪价格正处在新一轮的周期中,按平均周期30个月计算,2010年猪肉价格将经历由低谷到高峰的过程。

图3 生猪(上)和猪肉价格(下)的周期成分

(三)生猪和猪肉价格的随机趋势

由前所述,我国生猪市场频繁受到外部冲击,这种冲击对价格的波动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B-N分解理论指出,由随机游走描述的随机趋势正是各类外部冲击对价格影响的累积。上文已经对我国生猪和猪肉价格的确定性趋势及周期成分进行了分解,根据式(11),计算得到价格的随机趋势,为了分析方便,将月度数据转换为年度数据,并计算出随机趋势成分占价格的比例。

从表4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年份我国生猪和猪肉价格的随机趋势占价格比例为负值,总体上看,外部冲击对生猪市场产生了负的影响。比较两者的随机趋势成分,可以发现具有明显的一致性,但生猪价格受外部冲击的影响要大于猪肉价格,这是因为作为先行指标,一方面生猪价格直接反映了市场对未来的预期;另一方面由于生猪养殖与生猪屠宰和购销环节之间存在利益分配不公平问题,猪肉价格不及生猪价格对市场反应敏感。

挑选关键年份进行分析,1998年我国遭遇全国性洪涝灾害,生猪价格的随机趋势值为-0.437,此次冲击成为第二轮周期由波峰向波谷转折的关键原因。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区域间生猪外运受阻,价格大幅跌落,随机趋势值为-0.281,该轮冲击直接导致第三轮周期的结束,我国生猪市场开始进入大起大落时期。2004年禽流感疫情肆虐,作为禽肉的替代品,猪肉消费快速增加,带动猪价上涨。该年度随机趋势值达到-0.113,与2003年相比有所增加,说明此次外部冲击对猪肉价格起到正面影响,推动第四轮周期在2004年达到波峰。2006年暴发了猪蓝耳病,随机趋势值降为-0.233,作为明显的负冲击,导致第四轮周期进入波谷。2007年随机趋势首次在数值出现正值,说明这一年外部冲击对价格的上涨起了助推作用。仔细分析,发现2006年疫情之后,全球粮食减产,国内玉米价格上升,推动了猪价上涨。同时期国家开始加大对生猪产业的扶持政策,2007年国家用于扶持发展养猪生产的资金投入达到150余亿元⑤,资金支持几乎覆盖养猪生产,包括母猪补贴、良种补贴、保险补贴、发展规模养殖补贴、治理养猪环境补贴、养猪大县补贴等各个环节。2008年这些政策继续执行,受此刺激,养猪业发展迅猛,供求不平衡现象越来越严重,这成为2009年生猪市场持续低迷的主要原因。

图5 随机冲击对生猪(左)和猪肉(右)价格的持久性影响

观察图5可以发现,随机冲击对我国生猪和猪肉价格的影响巨大,当期一次外部冲击的影响会在今后18个月内达到最高,其R[,k]值达到3,随后影响减弱,R[,k]值收敛于0.9,说明随机冲击对价格具有持久性的影响,并直接导致价格的波动和周期的形成。以2006年和2007年为例,2006年下半年暴发的猪蓝耳病对猪价造成的影响,在20个月之后达到了最大,随后递减。2007年政府扶持生猪产业的效果在10个月之后达到了峰值。

由此产生启示:政府制定政策“熨平”价格波动需适时和适度。一方面,外部冲击对价格波动有持久性影响,通常在冲击发生的1~2年后达到最大,制定政策时只顾及短期目标,忽视长期的供求关系,极容易放大市场波动;另一方面,政府选择调控手段时,除考虑补贴和收储稳定产量,还应重视在流通领域、消费领域的政策措施,减轻生产者承担的价格风险。

六、结论与启示

本文对1995-2009年我国生猪和猪肉月度价格进行趋势周期分解,得到了价格中的确定性趋势、周期成分和随机趋势。在此基础上,应用方差比统计量,测定出外部冲击对价格波动和周期形成所起的作用,并得出以下结论:

1.生猪和猪肉价格中存在乎稳增长的确定性趋势和负的随机趋势。平稳增长的确定性趋势说明猪肉在城镇居民食品消费中仍占据重要地位,从长期看,猪肉需求量将继续扩大,价格保持小幅增长;而负随机趋势表明外部冲击对价格产生的负面效应,是影响价格波动和周期形成的重要原因。特别指出的是2007年和2008年随机趋势值为正,说明过度的扶持政策同样会对生猪市场产生不良影响,放大市场波动,缩短价格周期。

2.生猪和猪肉价格序列存在显著的周期成分。以一个基本完整的倒U型界定周期,1995-2009年生猪和猪肉价格共经历了5个基本完整的周期,周期平均长度为30个月。近年来,价格周期频繁受到外部冲击的影响,冲击加剧了供需矛盾,导致周期长度变短,波动幅度增大。随着上一轮周期的结束,生猪和猪肉价格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又进入了新一轮的周期。

3.本文计算的R值收敛于0.9,说明生猪和猪肉价格的长期波动中有90%来源于随机冲击。从短期看,高强度的外部冲击直接影响价格的波动,改变周期的轨迹,并在外部冲击发生之后的1~2年内影响达到最大。因此,政府制定政策干预价格,不仅要在短期内减缓价格波动,更要考虑长期的供需平衡。同时还应重视在流通领域、消费领域的政策措施,减轻生产者承担的价格风险。

注释:

①王少平(2009)在分析我国GDP趋势周期时对B-N分解的应用作了详尽的阐述,本文参考其推导

②阿瑟·刘易斯(W.Arthur Lewis)在《增长与波动》一书中给出的周期划分的方法。实际操作中对波谷(波峰)的确定要充分考虑时间跨度,本文确定两波谷间距不小于12个月,符合生猪生长规律

③毛学峰、曾寅初(2008)指出生猪的生产周期为32~36个月

④王济民(2009)指出本轮波动的特殊性是养猪业内外部影响因素迭加的结果,属于异常波动

⑤转引自王立贤(2009)

⑥通过两种极端情形考察了R的性质,一种是不含周期成分,得到R=1;另一种是趋势平稳,得到R=0。详细的推导可以参考王少平、胡进(2009)

标签:;  ;  

猪价格的趋势周期分解与随机冲击效应确定_生猪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