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土地市场逐渐开放,城市建设直面市场,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开发模式成为我国当前城市开发建设的主要模式。面对开发主体的多元化,客观上需要为随时变化的市场需求提供一种平衡机制,并确定一个易于操作的游戏规则,而事实上,城市设计就担负了设置游戏规则的任务,并渐渐发展成为协助规范土地经营开发的重要规划管理手段。通过城市设计管理设置一系列的“约定”,变过去的自发为现代的自觉,来实现有利于公共利益的城市空间秩序。
【关键词】城市设计;管理要素;管理方法;可操作性
城市设计干预城市空间的形成,本质上是对城市的物质空间要素作用的过程,因此,两者之间的有关物质空间要素及由此衍生的空间活动要素是城市设计发挥管理城市开发建设作用的媒介。城市设计的要素指的是城市设计所关注的设计对象的构成元素,也就是城市空间的成分和内容。哈米德·青瓦尼在《城市设计过程》中将城市设计的要素归纳为:土地利用、建筑形态及组合、开放空间、步行街区、交通与停车、支持活动、标志、保存与维护(HamidShirvani,1979)。而城市设计的管理要素是在这些空间要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其可操作、可控制性,于是,各种空间要素演变为城市设计的管理要素,主要包括土地使用功能与强度、空间结构与布局、开放空间、建筑形态、城市绿地、交通组织及活动组织等。
一、城市设计管理要素的空间层次城市设计是以城市空间为主要研究范畴的。对于城市空间的尺度,早在19 世纪的C·西特,就认识到建筑物本身已不能解决城市问题。他提到城市空间发展过程中,变化的是空间的“骨架”,而不是个体建筑本身,城市设计处理的重点正是这种“骨架”。城市空间形态因尺度的不同可划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
宏观层次主要指城市空间形态的格局,其组成要素有二:一是城市自然景观,构成城市特色、形成使人易于感知的空间逻辑的重要手段就是充分利用自然的地形、地貌来组织城市的空间布局;二是城市人工景观,它与自然景观一起构成人们感受城市的知觉框架,优秀的城市格局中,人工景现应起到强化城市特色和空间逻辑、丰富城市美感的作用。
中观层次主要指城市空间形态的肌理,主导因素是建筑群的布局。在中观层次上,建筑是以片和群的形态出现的,建筑只有组成有机的群体时才能创造城市的和谐环境,在此,建筑风格、体量、高度、间距、色彩的协调是研究的要点。城市公共空间则是城市中“空”的部分,它是城市中最有活力的部分,是城市生活和城市记忆的重要发生器。
微观层次主要指城市空间形态的质感,主要指近人尺度范围内,人们可直接感受到的空间环境。对于城市设计实践所应针对的城市空间尺度,理论界一般有两类认识。一类意见沿袭传统的城市设计,认为城市设计主要涉及微观尺度上的城市空间,城市的局部地区,考虑建筑的公共立面、城市中的公共空间等。
二、城市设计管理要素空间层次体系的建构城市设计作为一种非终极目标的连续控制与决策过程,其控制与引导要素应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由宏观到微观的构成层次进行建构。城市整体空间环境在整体上决定公共空间环境和建筑形态环境的景观特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城市设计对“城市整体空间环境”管理的实质就是对规划地段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综合管理,又可细分为“自然环境格局”、“城市基本空间结构形态”和“城市形象构成及景观结构”三个方面。
1、“自然环境格局”中的管理要素是设计地段内的水系、山峦等自然环境特征,城市设计要对其的保护和利用提出原则性的要求,并要在下一层次的管理中加以实现。由于自然要素固有的属性,管理中往往不易直接进行控制,而通过控制人工要素来与之协调,达到城市设计管理的目的。
2、“城市基本空间结构形态”是指对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基本形态的优化和组织安排。
城市基本空间结构形态的管理要素主要包括:空间轴线、布局分区、空间节点、高度控制、界面控制、街道和绿化网络、公共空间和地下空间等。
a.空间轴线往往是依托于城市的主要道路形成的景观轴线,用以组织线性空间序列的开展,往往也是城市的功能轴线;b.布局分区是指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对城市空间的分区或对线性空间的分段,以组织主次分明、变化有致的城市空间层次;c.空间节点是城市功能和空间等方面的汇集点,也常常成为景观节点,是必须进行重点控制的区域;d.高度控制是在综合考虑城市区位、社会经济、自然生态、城市美学等内容基础上确定规划地段内的高度分区和高度限制;e.界面是不同区域之间的边沿。在城市局部地区多是指与自然环境的交界或道路的界面,其中道路的界面也常常是功能轴线和景观轴线的界面。对界面的控制主要是确定景观界面的特征、界面的连续性以及轮廓线、重点处理的界面等;f,街道系统和绿化系统是城市空间的网络系统的重要构成。对街道系统的管理内容是确定街道的组织层次、功能性质、断面设计等内容。而对于绿化系统则是控制其系统布局、风格、植被选择以及意向设计等内容;g,对公共空间的控制主要是确定它的层次脉络组织关系、类型属性、以及划定需要重要控制的公共空间等内容;八,地下空间主要是指与重要的地下公共交通相联系的,或与城市重要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相联系的城市地下功能使用空间。对它的控制主要是确定地下空间的范围,地下空间与地下空间、地面、地铁、广场、建筑物的组合连接关系。
总之,“城市基本空间结构形态”重在对结构关系的控制,结构要素的细化控制要放在下一层次加以深化。
3、“城市形象构成及景观结构”是在城市基本空间结构的基础上运用凯文·林奇意象论的方法对规划地段的景观结构的组织和安排,并对所确定的景观元素做出具体的定位、定性控制或三维空间控制。其管理要素包括:地标、节点、边缘、景观轴线、色彩分区、轮廓线、视线通廊、夜景照明等内容。
a.地标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的视觉焦点,具有区域内指认和方位识别功能,既包括标志建筑等人工构筑物也包括山峦等有显著特征的自然环境,对它的控制除了定性、定位以外,要以视线通廊的控制方式控制地标影响的区域范围;b.节点是指景观最丰富、最集中、最精彩的汇集点,是需要进行重点控制的区域;c.,边缘主要是指规划地段与自然环境交界的边界处理, 包括水平方向的空间融合及竖向的轮廓线控制;d.景观轴线即可指城市街道也可指自然环境构成的景观带,一般包含路径与界面的双重控制要素;e.色彩分区是指导建筑形态环境控制中建筑色彩控制的重要依据;六,轮廓线是界面控制的重要内容,是针对城市基本空间结构形态控制中所确定的重点界面或边缘而制定的具体控制;f.对视线通廊的控制主要为了使城市中重要的景观点之间保持视线的通畅,对它的控制最终反映在视觉通道的宽度控制和通道上的城市高度控制。轮廓线、视线通廊是城市形象构成及景观结构控制元素中的可以量化的指标,而其它的要素以定性为主。
论文作者:杨英宇1 谢占宇2 张晓敏3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5月总第19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0
标签:城市论文; 空间论文; 要素论文; 形态论文; 空间结构论文; 景观论文; 城市设计论文; 《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5月总第19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