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雅二医院十四病室三病区神经内科 410013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使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收集老年高血压患者共107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53例对照组和54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将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和心理障碍改善程度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心理障碍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能够使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并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字:老年高血压;心理护理;护理效果
老年性高血压患者指的是年龄在65岁以上,血压值非同日或者持续3次以上超过了诊断标准的患者。也就是说患者的收缩压在140mmHg以上,舒张压在90mmHg以上[1]。老年人由于各个器官都会逐渐出现退行性的病变,尤其心血管系统的变化最为明显,动脉由于硬化几乎变成了没有弹性的管道,这样心脏在进行射血时主动脉无法完全膨胀,导致动脉内血容量骤增,从而增加收缩期的血压,与此同时舒张压较低,因此患者的脉压差将相对增大[2]。高血压需要长期服药,因此大部分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障碍,对治疗效果造成不良影响。在本次研究中,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加强了心理护理,旨在探讨该护理模式对其治疗效果和不良心理的干预价值。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共107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53例对照组和54例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男29例,女24例;年龄在61岁-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2±10.5)岁;患者的病程为6年-28年,平均病程为(11.4±0.7)年。观察组男31例,女23例;年龄在60岁-8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1.9±10.8)岁;患者的病程为6年-29年,平均病程为(11.2±0.9)年。排除恶性高血压患者,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排除肝肾功能衰竭者,排除心力衰竭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职业、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了研究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由于高血压属于终身性疾病,因此患者会常常感到易怒、紧张、焦虑,这些不良的情绪反过来又会对血压的增高产生促进作用。此外,由于患者的病程较长,并发症也较多,因此大部分患者会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对治疗抵触,并且不配合护理。尤其是一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他们会认为自己的病需要长期服药,因此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从而导致少言寡语、心情抑郁,造成血压控制的效果不理想。护理人员要通过及时而有效的沟通了解患者内心的想法,找到他们感到紧张、焦虑、抑郁的原因,安抚患者的不良情绪,让他们了解这些不良的情绪会加重病情,提高他们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指导患者尽量改变暴躁的脾气,学会控制情绪,并放松心情,通过聊天、听音乐等途径缓解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如果患者有抑郁情绪,护理人员要多鼓励患者参与社交活动,并指导他们进行适当的运动。针对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在治疗中应尽量选择最基本的药物,帮助患者解决实际困难的同时,也能够调整他们不良的情绪状态。
1.3 评价指标
将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和心理障碍改善程度进行统计和对比。高血压控制显效标准:患者的舒张压下降超过10mmHg,且血压处于正常范围之内,或者舒张压下降超过20mmHg;有效标准:患者的舒张压下降低于10mmHg,但血压处于正常范围内,或者舒张压的下降值为10-19mmHg;无效标准:患者的血压下降不明显,甚至无下降。
通过SCL-90量表评定患者的心理障碍各因子分,包括躯体化、焦虑、抑郁、强迫、偏执[3]。
1.4 统计学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了统计和进一步分析,并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数据处理,将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用t值和卡方进行检验,差异性用p值进行判定,p值小于0.05提示本次研究数据存在统计学研究意义,而p值大于0.05则提示数据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和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心理障碍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表2。
3 讨论
高血压属于一种慢性病,具有难控性、长期性等特点,随着患者病程的延长,心脑血管疾病的出现几率就越高[4]。相关的研究报道称,高血压是遗传学、生物学、社会心理学综合作用的结果,而社会心理因素在高血压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为反复的精神刺激和长期的高度紧张都会导致患者的血压升高[5]。因此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必须对其可能存在的不良心理进行干预。
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加强了心理护理,经分析对比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心理障碍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通过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能够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从而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得到提高,他们能够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充分地认识到对血压进行控制的重要性,并积极学习防治知识,同时对自我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整。值得注意的是,在心理护理当中,应对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充分地考虑,同时结合患者的发病因素,对患者采取多方面支持,形成护理人员、患者、家属共同参与的护理模式,使患者感受到关怀和支持,从而强化心理护理的效果[6]。
综上所述,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能够使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并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艳,郭妍芳.心理护理对老年高血压脑卒中恢复期伴焦虑症状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1(12):11-13.
[2] 伍克芳.心理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SCL-90心理评分的影响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5(16):205-206.
[3] 夏晖,魏秀君.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及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2):186-187.
[4] 戴秀菊,杨金娟,周志虹,等.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06):43-44.
[5] 颜羽.心理护理联合降压药物对老年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观察[J].全科护理,2013,11(18):1670-1671.
[6] 姚晓芬,珠仁,彭丽丽,等.集束化心理护理对术前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12(25):29-30.
论文作者:胡珺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3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8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血压论文; 高血压论文; 高血压患者论文; 老年论文; 心理障碍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3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