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工人医院 广西 柳州 545005)
【摘要】 目的:探讨品管圈的应用对降低PICC导管相关性皮炎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针对主题,进行现状把握,计划拟定,目标设定与解析,对策拟定、实施与检讨,进一步改进,效果确认,标准化。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应用,PICC导管相关性皮炎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品管圈对PICC导管的维护进行质量控制,可以提高PICC导管的维护质量,降低PICC导管相关性皮炎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品管圈;PICC导管;导管相关性皮炎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4-0380-02
由于环境的污染,饮食的不健康,肿瘤患者不断增加,化疗患者日益增多。为避免患者频繁扎针的痛苦及防止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等,PICC导管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由于过敏体质、汗液刺激、化疗药物毒性反应等原因导致置管侧手臂出现局部过敏反应,给患者带来痛苦,严重者可影响其生活甚至治疗的顺利进行[2]。为了探寻降低PICC导管相关性皮炎发生率的方法,我科成立了品管圈活动小组,通过共同探讨、实践,建立和完善了PICC维护标准化操作流程,有效改善了PICC导管的维护质量,降低了PICC导管相关性皮炎发生率,现将实践汇总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品管圈小组
品管圈小组由1名圈长、1名辅导员(科室护士长担任)和8名圈员组成。年龄为20~45岁,平均年龄为29.5岁。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有7人(70%),专科学历有3人(30%);高级职称的有1人(10%),中级职称的有3人(30%),初级职称的有6人(60%)。
1.2 临床资料
将2015年4月至2015年7月来我科住院并留置PICC导管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5年8月至2015年11月来我科住院并留置PICC导管的12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即运用品管圈活动管理组。对照组中男33例,女47例;年龄46~71岁之间,平均为(58.7±4.5)岁;肿瘤分类:乳腺癌28例,头颈部肿瘤52例;置管部位:贵要静脉51例,肘正中静脉21例,头静脉7例,上臂静脉1例。实验组中男61例,女59例;年龄45~70之间,平均为(58.1±5.1)岁;肿瘤分类:乳腺癌患者45例,头颈部肿瘤患者75例;置管部位:贵要静脉61例,肘正中静脉21例,头静脉41例,上臂静脉3例。两组均使用巴德三向瓣膜式经外周植入的中心静脉导管。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分类、置管部位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2015年7月我科通过“512”评分法,通过大家投票确定我们本期的品管圈活动主题为“降低PICC导管相关性皮炎的发生率”。活动内容如下:
1.3.1组织讨论 组织讨论由品管圈成员共同参与,对可能引发PICC导管相关性皮炎的原因进行分析。从人员、方法、环境、物品四个方面分析:①护士维护导管的过程中导管的消毒方法、固定方法或敷料的去除方法不当;②PICC导管维护材料的选择不当。③护士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的方法不当、形式单调,同时缺乏相关的资料作为指导。
1.3.2对策制定 ①针对导管维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高年资的专科护士对维管护士进行敷料去除、导管消毒、导管固定及敷料粘贴的规范操作进行培训,并针对培训练习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纠正。同时还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制度。②针对导管维护所用的材料进行系统的介绍。③不断找出下一个需要改进的问题,以便优化整个PICC导管维护护理流程。
1.3.3确定目标 通过品管圈活动规范低年资护士的导管维护操作方法,从而降低PICC导管相关性皮炎的发生。
1.3.4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PICC导管相关性皮炎的发生率。
1.3.5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6.0统计包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PICC导管相关性皮炎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91,P<0.05),详情见表。
3.讨论
将“品管圈”这一管理理念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通过圈员间的相互协作,依据PDCA循环的程序展开,找出问题和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和进行效果评价等,从而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3]。通过品管圈管理PICC置管患者,建立和完善了PICC维护标准化操作流程:①置管后的预防措施:在患者置管后由责任护士指导患者对置管侧肢体进行热敷,并正确使用喜辽妥进行局部涂抹[4]。②选择合适的敷料:Iv3000敷料无牵扯感,不易卷边,活动自由,敷料下无潮湿感、无瘙痒感,换药撕贴膜无痛感,患者易于接受。③导管维护流程:换药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由下往上撕开敷贴,使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皮肤消毒液消毒,以穿刺点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消毒,消毒范围直径大于10cm,消毒3次或以上,彻底消毒皮肤,待消毒液自然待干后Iv3000敷料无张力粘贴“C”或“S”型固定导管,所有外露的蓝色导管都在敷料内。为防止正压接头损伤皮肤,可在正压接头下垫小块无菌纱布。此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皮炎的发生率为5.84%,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品管圈的应用对降低PICC导管相关性皮炎发生率有显著成效。另外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提高圈员的业务能力,增加同事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高了科室的凝聚力,锻炼了集体协作能力,培养了集体荣誉感。
综上,利用品管圈对PICC导管的维护进行质量控制,可以提高PICC导管的维护质量,降低PICC导管相关性皮炎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吴桂梅,陶连珊,陈萍.循证护理在预防PICC导管脱出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5):90-91.
[2]田庆,张红霞.肤之宝治疗PICC置管后局部皮肤过敏反应[J].护理学杂志,2008,23(16):19.
[3]黄本卿,董盼,杨树新等.临床护理开展品管圈活动的问题与建议[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3):227-228.
[4]韦芳,卢玉珍,张瑜等.喜辽妥预防PICC置管术后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北方药学,2015,12(6):35-35.
论文作者:杨双利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1
标签:导管论文; 患者论文; 品管论文; 发生率论文; 性皮炎论文; 敷料论文; 静脉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2月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