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欣赏课创造性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音乐欣赏论文,创造性论文,高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在高中开设音乐课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旧课题。但是,如何在高中欣赏课中开展创造性教学,却是摆在我们面前急待深入研究、实验的新课题。
一、音乐欣赏课创造性教学的含义
我们知道,创造性是一种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的体现。音乐欣赏教学由于以音乐作品为媒介,音乐作品不确定性给教学带来很大的艺术空间。因此,音乐欣赏课创造性教学不是指创造前人没发现的知识,而是教师对学生有目的地引导,使学生创造性地听、创造性地想象和创造性地活动,把个性化的东西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通过语言艺术或非语言艺术表现出来,这一表现的过程,就是创造性的体现。
二、音乐欣赏课创造性教学的方法
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以下方法:
1.创造性“听”的教学方法
欣赏是听觉、感知和联想相结合的特殊认识过程。在听音乐时,往往使我们想到听觉以外的事物。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把作品背景、内容、特点、思想等直接传授给学生,或者只是从这几个方面简单地进行介绍,然后欣赏;由于学生经验不足和音乐的“不确定性”,创造性教学就应该从多方面、多角度挖掘作品,从深度、广度掌握作品的实质,使学生能听、会听、创造性地听。
第一,从内容上挖掘作品。例如,《教我如何不想他》这首声乐作品,学生们都知道是一首情歌,歌中想象的“他”是自己的情人。我在教学中认识到不能使学生仅停留在这层意义上。作品反映了“五四”时代的青年追求个性解放、摆脱封建礼教束缚,对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但它又不仅仅是一首爱情歌曲,作品还充满着对自己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通过这样一层一层的多角度、多方面分析,从而开阔学生的思路,真正把握住作品。
第二,从历史上挖掘作品。例如,《拉德茨基进行曲》作品欣赏课中,我先让学生完整地听一遍,学生都认为作品曲调动听、热情奔放、引人向上;通过引导让学生听第二遍,学生们认为这是一个歌颂性的作品,带有装饰音的八分音符和八分休止符的节奏似战马奔腾,具有英雄的威武形象和气势,又似英雄在战马上检阅部队的庆典,是一种既热烈又严肃的场面;听第三遍时,我给学生深入介绍作品的历史背景。作品所歌颂的人物,从德、奥出版的历史书上看,是一位民族英雄,但同时又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是一个战争的侵略者。由于他在侵略战争中屡建战功,受到皇室贵族尊敬,作曲家为他而作。只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人们逐渐忘记了这一历史原因,忘记了歌颂的是侵略者,而接受了它的优美旋律。欣赏一个作品,不仅要从它完成的时代背景考虑,而且要多方面挖掘内容,以作品的内容为主深入欣赏,听出层次、深度。通过讲解挖掘作品,学生欣赏的层面提高了,历史知识更丰富了。
第三,从个性、民主性上分析作品。在传统教学中,对曲式结构各种类型的研究,以及围绕这种研究进行的有关分析,在欣赏教学中占有绝对优势。但是考虑到高中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兴趣,在创造性教学中,还应注重让学生分析作品的个性和民主性。例如,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是一部经典作品,当时被骂得一无是处,但作者为了维护创造的个性和自由,没有对作品做任何修改,使它在经过了100多年后,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可见,它的成就不仅在于它高度的艺术成就和写作技巧,而且在于思想上的个性和民主性。一部作品要体现它的艺术魅力,就要有自己的个性的东西,要学习传统但于不能拘泥于传统;而学生听一首作品时,也要有自己的个性和想象,不能把自己禁锢在对作品现成的解释面前,停留在别人才对作品的解释上。
第四,从民族性上挖掘作品。作品个性的发展要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中,民族文化是个性发展的源泉,是创作的基础,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例如,德沃夏克的《新世界交响曲》这部作品,就体现了较强的民族性。作品描绘了作者对美国这个新兴国家紧张而繁忙的生活感受。作品中没有一处是美国的旋律,都是通过自己的音乐创作来表达对祖国不可遏制的思念之情,为发展自己祖国——捷克民族音乐作出了巨大贡献。正是因为这部作品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才被世人所接受,才能流传于世。我在教学中,为使学生欣赏到具有民族性的作品选择了古今中外具有特定意义的作品,以单元的形式安排。有时集中某一作曲家的作品,尤其是突出欣赏中国作品,让学生感到中国音乐的民族特征与外国作品的区别,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创造性“想象”的教学方法
想象本身就是创造性的心理活动,而创造性想象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启发学生对音乐丰富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准确地体验音乐情感。
要使学生产生创造性想象,首先,选择适合高中学生心理的作品。(1)描绘性音乐引起的联想:描绘性音乐不是单纯地写景,而往往是情景交融。如欣赏曲目《百鸟朝凤》、《天鹅》;(2)情节性音乐所引起的联想:有些作品的标题就带有一定的情节,如《彼得与狼》、《动物狂欢节》;(3)抒情性音乐引起的联想:有些作品是作者凭音乐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感情的,学生要凭借音响感知展开想象。如《蝴蝶夫人》。
其次,创造性地运用启发学生想象的方法。整体感受法:通过音乐的高低、快慢、节奏、力度、强弱等要素,总体去感受音乐是怎样开始的,如有几个主题音调,音乐的总体布局,各段之间的关系等等,感受到作品朦胧的美;进入角色法:把听者自身与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相统一,把自己融到作品的主题中去体验作者所要表现的人物和情境;直观形象法:欣赏配有画片、音乐和解说的录象作品;听画结合法:音乐作品能表现色彩,使学生对所欣赏的作品在脑中勾画出缤纷的画面,融音乐与画面为一体。
第三,让学生自由想象。想象本身是一种创造性心理活动,而创造性想象是在帮助学生明晰思维,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之后,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进行模糊性思维,把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融进作品中,不受任何对作品的讲解和解释的影响,是灵活和随机的、“亦此亦彼”的不确定理解和多义性认识。由于音乐本身是一种形式,而音乐是无形的,人类的感情和感受也有不确定性,所以应该允许学生进行模糊思维、自由想象,从而在进行再创造的教学过程中,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并获得一定的审美享受。
3.创造性“动”的教学方法
(1)、边听边舞:让学生听不同民族、不同风格、不同时代的作品,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所掌握的知识——包括舞蹈的风格和地方区域性等用不同形式表现出来。如表演作品《采茶舞曲》、《卡门序曲》、《康定情歌》、《阿拉木汗》、《道拉基》、《再见吧,妈妈》等。
(2)、自唱自演:把黄梅戏《天仙配》交给学生,分别让男女学生扮演董勇和七仙女,边唱边演。
(3)、模拟演奏:让同学按交响的位次座好,每人胸前贴好乐器名称,配好指挥。当从音乐中听到自己的乐器演奏声,就要按自己所代表的乐器,做示范表演。这就要求学生能分辩出乐器的音色,知道乐器的演奏姿势,掌握作品节奏、速度、表情,还要做出相适应的动作来。这些都是同学们在欣赏教学中用身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是一种对作品理解地再表现和再创作,它创造了另一种情境和音乐语言,是一种很有个性的东西。
(4)分组对唱:每位同学把前位同学演唱歌词的最后一个字,当自己演唱的第一个字。这就激发了学生收集学唱歌曲的好奇心,使他们不满足课堂教学,而从电视里广播里学唱一些健康的好歌,同时扩大了他们的学习范围和欣赏的范围。
以上是我在欣赏课中创造性教学中的实践活动。由于高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日渐成熟,使他们具备一定的心理基础,加上一定的文化基础,使欣赏课创造性教学能得以实施,并达到效果。和传统欣赏课教学相比,增加了娱乐性和趣味性,同时扩展了艺术视野,并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音乐知识打下了基础。高中的欣赏课应注重创造性,对音乐作品多层次、多角度、多立位的分析和欣赏,开启学生的艺术思维。这一创造性教学反映了整体的创造性体系,指导学生一步步踏进这个美丽而动人的殿堂,揭示出人类艺术的辉煌和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