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现代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生态环境的问题,诸如城市内涝、交通堵塞、光污染、噪声污染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面对这些问题,人们已经开始重视,需要迫切及时的解决,基于这个大背景,产生了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理念。本文对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及策略进行研讨。
关键词:绿色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理念策略
一、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1、确保自然生态平衡
从古至今我们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在和自然博弈,从畏惧自然、征服自然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也是人类社会在不断进步的过程。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因素是城市规划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进而将城市建设成生态环境良好的宜居性城市。
2、创建低碳环保节能城市
随着社会环保理念的不断发展,低碳环保理念成为社会环保理念的重要内容,城市规划过程也要重视低碳环保、节能的城市设计。在低碳环保理念的支持下,城市建设过程中应尽可能的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另外也要重视节能设备的应用,在城市规划环节需贯彻节能环保的理念,城市建设应运用低碳环保材料,进而将城市打造成为绿色、生态、环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居地。
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理念
1、共生的设计理念
纵观整个生态系统,每个生态要素之间都存在一些关系,比如相辅相成、合作共赢等,可以将这些关系笼统的称作是共生。一切的系统都是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存在,系统是通过很多的小部分共同组成。在一个大的系统中,每个小的组成部分之前有着一定的关联性,可以很好的保证整个系统内部的稳定,与此同时,每一个小的组成部分之间也是存在着相互独立存在的关系,不同的小系统都有它们各自负责的功能,而绿色生态城市中也具有以上的这些特征。所以,在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的时候,首先要对整个城市系统中的不同组成部分的关联进行明晰,借助互相帮助,相辅相成,实现多方的共同发展。
2、整体性设计观念
在对城市的相关规划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对整个城市的社会、周围环境、经济条件三者的关系进行全面的考虑,要保证三者的进一步和谐发展,再以此为基础做好相关的绿色生态城市规划构建,落实到实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在整个城市的规划设计过程总,区分好整体和局部之间的关系,要做到顾全大局,而且要对城市的不同区域的生态作用和特点进行有效的明确,这样不仅仅可以更好的保证生态的平衡和稳固,而且也可以从很大的方面来提高城市规划设计带来的经济收益。二,在对整个城市进行实际规划的进程中,一定要协调好城市不断发展和周围生态环境的关系,在确保生态系统结构稳定的层面上来不断的提高整个城市规划的质量。
3、可循环再生的设计理念
纵观整个城市系统,其中物质和能量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两者之间有着一定的流通性,在整个城市系统运行的进程中,会出现多种新型的物质当然也会分解出一些东西,整个过程保持能量守恒的原则。所以,在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的进程中,一定要尽可能的实现物质以及能量的有效使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策略
1、制定总体的城市规划之时,加强城市的生态建设规划
此项规划一定要将满足可持续发展作为主要目标,要立足于城市范围,要对城市四周区域以及所处区域之内的生态环境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其主要内容包含,土地利用规划,绿地系统的规划,生态保护的规划以及历史文化遗产规划保护等。生态保护的规划是生态建设的根据,政府必须对此高度重视起来,必须将城市生态建设真正贯彻至城市的规划设计,建设以及管理工作过程之中。
2、强化生态绿地的建设,优化城市的生态环境
城市绿地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大力度,解放思想,要改变以往过于保守的绿地建设理念,需要将重点放到大型环城绿地,生态绿地,大型的居住绿地以及交通绿地建设工作上,要保证城市绿地之间的连通,城郊绿地的有效结合,生态和景观之间的互融,建设生态绿地之时要注重科学性,保证这个前提再对艺术性进行追求。
3、加强海绵城市设计,打造绿色生态城市
在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海绵城市建设至关重要,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进行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中,应注意加强城市生态规划建设,在实际工作中,综合利用城市建筑,市政道路,绿地及水系等生态系统,实现雨水吸纳与蓄渗等作用。除此之外,要加强推广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形式,有效提升城市内涝防治工作,提高水体治理水平,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因此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应将海绵城市设计作为工作的重点。
4、城市交通规划的生态化
近年来,我国城市汽车拥有量持续增加,给我们城市带来了很大的污染,并且交通拥堵问题也成为很多城市的城市病,饱受诟病,影响人们的出行和生活。所以城市规划的生态化,应优先治理公共交通,同时也要对公共交通的发展优先考虑,制定专项规划,落实其发展用地,从而让公共交通相对其他规划优先落实。保障城市交通体系的顺畅,对生态城市的建设来说有积极的意义。
5、保护自然景观及历史文化古迹
自然景观不仅是山水等自然景观,而且还包含历史文化古迹,以及经过长期的环境变化赖以生存下来的动植物。在我国城市规划中,还需要注意把我国原生态景观与我国当代的景观相结合,加强生态城市的建设,保护自然景观及历史文化古迹是十分重要的,在城市规划中自然景观能够很好的净化城市的污染,形成良性的生态系统。另外要重视城市动植物的保护,给它们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植物景观的选择要结合当地的土壤、气候等因素,才能使自然景观更好的发展。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有助于城市形成城市文化生态系统,让历史与现代更加融合,使城市的发展有延续性,从而形成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及城市文化生态系统。
结束语
生态型城市属于新型文化观,属于在人们对人和自然关系更加深入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自然、经济以及社会互相协调的全新社会关系,属于可持续发展观的详细表现。但是,现今城市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太过注重经济收益,对生态建设以及环境效益有所疏忽,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的问题尤为突出,对城市和谐发展产生了阻碍。所以,把生态城市的概念引进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之中,创造一个生态优良、百姓安居乐业的城市,是十分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吴增飞.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6):27-28.
[2]白雪.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19):111-112.
论文作者:王天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8
标签:城市论文; 生态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 绿地论文; 城市规划设计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城市建设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