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娥
临沂市公路局兰陵县公路管理局 山东临沂 277700
摘要:软土地基在桥梁工程中出现的频率不断升高,给桥梁工程建设施工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由于软土地基具有含水量高、空隙小以及渗透性差等特点,给施工活动造成了不小的阻碍。只有先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才能使其承载性能达到施工要求,进而顺利展开桥梁建设施工。本文针对公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特点,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公路桥梁;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引言
伴随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我国在交通运输方面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尤其是社会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公路桥梁工程的需求更大。目前我国在这一项目工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集中于软土地基施工工程技术,因此,文章主要从如何提供有效的施工技术方面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和建议。
1公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特点
首先,含水量比较高。软土地基的水分含量比较高,导致了软土地基土质的不稳定,为工程施工造成了一定的难度。施工人员要对软土进行及时的处理,避免软土地基施工不当导致施工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其次,软土地基的压缩能力比较强。公路桥梁施工情况不同,相应的软土地基情况也有所不同。施工人员要重视公路桥梁施工中的黏土特性,以提高公路桥梁施工质量。第三,软土地基由于自身的特性,渗透能力相对比较差,导致其排水性能不佳,将其应用于公路桥梁的工程施工中,不利于其进行及时的排水,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公路桥梁的施工效率。最后,软土地基的抗剪能力比较差,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路基的排水能力,使公路桥梁的整体性能难以提升。相关项目负责人和施工人员要重视软土地基的施工,采用有效的措施,提升软土地基的抗剪能力,避免公路桥梁使用过程中地基的不稳定及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等。
2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没有因地制宜实施解决方案
软土的土壤性质在我国的分布比较广泛,但是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环境差异较大,地理形势也有较大的不同,因此不同的软土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差异性较大,这就要求相关技术人员要结合具体的工程实地进行具体的土壤样本分析,对土壤的组成、水分含量、粘性大小等进行分析和测定,再通过相关软土道路施工资料的查阅进行方案的设计。但是在具体的施工中,工作人员由于专业技术有限或对软土地基建设的重视度不够,没有对当地的环境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导致施工方案没有结合实际去采取和运用。另外,在施工方案的确立中没有进行多个方案的探讨,对于不同施工方案的施工效果和工程预算进行科学的对比分析,导致工程的综合效益不高。
2.2没有掌握不同地基处理方法的使用
软土地基的处理方式根据表层软土结构、中层和深层软土结构的不同,具有不同的施工方法,并且在同一软土结构中,不同的地势条件下的地基施工办法也不相同。相关技术人员没有对软土地基的施工办法理解透彻,没有结合施工方案的使用范围进行方案的应用,在一些简单的地势中软土的施工办法只应用一种即可,而对于复杂的地理条件,要联系实际进行多种地基处理方法的综合使用,这就要求了施工人员的细心研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的理论基础薄弱
理论是指导实践的重要依据,而实践又是验证理论正确与否的关键。在软土地基施工技术中,存在着理论落后于实践的现象。在实际的施工过程汇中,由于地势的复杂,具体的施工作业远比理论讲述的复杂,甚至有些并没有在理论中体现出来,较多的施工人员出现了迷茫和摸索施工的方式,这对软土地基施工有着较大的影响。相关工作人员在工程实际后要对施工方案进行总结,以便今后软土施工人员的参考。
3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实际应用
3.1强夯法
强夯法是现阶段我国在公路施工中对于软土地基最为常见的处理方式,其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引进的,主要指的是利用重物将其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之后重重的向下砸,不断重复这一动作,以便于帮助夯实土地,提高地基的强度,现阶段在我国南方地区特别是在东南沿海的公路建设中应用的相对广泛。强夯法主要针对的就是碎石和砂石的地基,能够有效的提升软土地基的硬度,大大改善了其软弱性,但是由于强夯法在使用的过程中对于重物的重量和数量都有着非常大的需求,如果数量和重量不够的话,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对于经费的需求也相对较大。除此之外,本文通过一系列的走访调查发现,强夯法现阶段已经开始应用在改善排水条件和施工方法之中,都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
3.2堆载预压法
经过长时期对路桥过渡段的路基路面的施工研究表明,要想对路桥过渡段的变形加以控制,首先应该做的是对过渡段内路基路面的工后沉降量加以控制,因此变形控制的关键就在于对路基工后沉降以及路桥间差异沉降加以控制。该法的本质就在于工程建设之前,采用等于甚至大于设计荷载的填土荷载,其目的旨在使得登记提前完成沉降,提高地基的强度,这样工后沉降将会大大降低。通过一些专用的机械装置将软土地基范围内的软土采取加固土桩措施。通过加固材料制成土桩,通过土桩的加固,同桩间软土形成一道新型复合地基,如果强度指标满足了设计值,那么将荷载卸去,随后继续修建路面。如果还处在路面路基的使用年限之内,那么道路的沉降必然会引发路面纵坡的变化,路堤的沉降将会引起搭板倾角的变化,控制在1/200-1/300范围内。采取堆压预处理,最大可能的避免了地基大范围的固结沉降,充分对路堤填土的利用,节约了堆载成本。在进行施工填筑的时候,基于加荷速率的控制的目的,应该实施分层分级的方法进行荷载施加,有效的预防发生地基剪切破坏,由此来慢慢提高地基强度。这种方法应用比较广泛,相对较为娴熟,施工工艺简单,同时采用的施工机械简单,所用的材料也比较常规。但是缺点在于施工地的软土地基固结系数小,因此完成软土固结排水时间比较长,工期也比较的漫长。如果工程的工期比较宽松的话,可以单独使用此方法,如果工期比较紧的话应该配合其他工艺使用。
3.3深层搅拌法
所谓的深层搅拌法主要指的是利用现代化的搅拌机设备,将固化剂与软土地基中的软土成分进行深层搅拌,让固化剂充分的融入到软土地基中,形成硬度和固定性较好的硬结,大大提升了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除此之外,深层搅拌法应用起来较为简便,只要有搅拌机和固化剂即可工作,无需过多的人力劳动且效果良好,因此在现阶段的公路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搅拌机在进行深层搅拌的时候必须保证其充足的时间和适当分量的固化剂,如若不然,不仅无法有效地使软土地基进行固化,更会破坏原有的土质结构,将会给未来的公路施工造成更大的困难。
结束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道路交通的需求变的日趋迫切起来,公路建设作为整个交通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针对当下我国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进行分析,提出若干建议,希望能在未来的公路建设中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参考文献:
[1]魏兆耀.公路桥梁工程软土地基施工中技术处理要点探析[J].科技与企业,2015(8).
[2]马云龙.针对路桥施工需求强化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应用[J].公路工程建设施工技术资讯,2012(02).
[3]代红雨.公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2(11).
论文作者:王金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0
标签:土地论文; 公路论文; 桥梁论文; 地基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固化剂论文; 路基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