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程造价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需要对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引起必要的重视,而要做到这点,则需要重点进行造价动态管理与成本优化控制的管控,同时,还要制定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有效而科学的造价动态管理与成本优化控制措施,结合各参建单位做好相关的造价管理以及监督,从而保证好整个工程的建筑工程建设。本文针对动态管理模式在建筑工程造价中的应用意义进行分析,并探讨具体的应用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措施
1 引言
最近这些年,我国以房地产行业为代表的多个行业的迅速发展,极大地带动了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进程。大多数的工程建设,不仅仅需要耗费比较长的时间,同时也涉及到更多其他行业的参与,有投资公司、材料供应的公司、建筑承包的公司等等。所以如何平衡每一方的利益也就极为重要,这就需要对工程造价进行动态化管理,实时的在施工全过程中进行合理化的监控,进一步细化工程造价,将动态管理进行完善。
2 动态管理在建筑工程造价中的应用意义
应用动态管理模式,可以降低建筑工程的总施工费用,减少费用超支问题,关于建筑工程的造价,需要贯穿在整个招投标、设计、施工、竣工阶段,采用动态化管理模式,能够确保施工成本的合理性、科学性,确保承包商、开发商的权益,降低总施工成本。在建筑工程规模的扩大下,对建筑工程造价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动态管理模式,可以帮助造价人员对建筑工程结构产生深刻的理解,降低采购价格,在确保建筑工程总体效益的前提条件下,提高施工机械设备与材料的利用率。作为工程造价管理控制人员,要关注施工机械设备的应用情况,结合工作要求制定科学的动态化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从多元化的渠道降低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该种方式虽然能够控制施工成本,但是对于施工过程、施工后的造价管理不科学,导致造价与实情不符的问题时常发生,利用动态化管理模式,能够在施工前、中、后阶段进行控制,解决工程造价中的问题,提高工程整体管理水平。
3 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现状
目前,大部分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方案均以固定的管理方案为主,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往往会在工程施工前,通过对工程量、技术指标等参数的计算以及统计得到最终的造价指标。上述造价管理方式,虽可达到控制施工成本的目的,但由于施工过程中及施工后缺乏造价管理,因此工程造价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的问题仍时有发生。借助建筑工程动态造价管理模式,从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三个阶段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对上述问题的解决以及工程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均可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4 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有效控制措施
4.1 决策阶段
建筑公司的管理层必须要在工程造价的刚开始,就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政策、提出管控措施,并尽快的进行最终的决策。在进行决策的时候,必须要严格的控制工程造价的管理上,各种的决策,要实际通过多个方面、多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全面的、多方位论证,以期项目内做出的决策更适用于工程,准确性更高。与此同时,工程造价的管理层,必须要针对工程中的各种相关的投资,和预期能够产生的效益,进一步地有效估算。要确保在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方案的预算,对施工方案的评估准确性更高。这样方能选择出最合适的投资方案,有效地保障了企业的经济利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2 设计阶段
在设计阶段,设计单位应根据业主(建设单位)的设计任务委托书的要求和设计合同的规定,努力将概算控制在委托设计的投资内。在设计阶段内一般又分为3或4个设计的小阶段,按控制建设工程造价方面分为:(1)方案阶段。应根据方案图纸和说明书,做出含有各专业的详尽的造价估算书。(2)初步设计阶段。应跟据初步设计图纸(含有作业图纸)和说明书及概算定额(扩大预算定额或预算定额)编制初步设计总概算;概算一经批准,即为控制拟建项目工程造价的最高限额。(3)技术设计阶段(扩大初步设计阶段)。应根据技术设计的图纸和说明书及概算定额(扩大预算定补或预算定额)编制初步设计修正总概算。这一阶段往往是针对技术比较复杂,工程比较大的项目而设立的。(4)施工图设计阶段。应该建据施工图纸和说明书及预算定额编制施工图预算,用以核实施工图阶段造价是否超过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以施工图预算为基础进行招标、投标的工程,其以经济合同形式确定的承包合同价、结算工程价款的主要依据是中标的施工图预算。
4.3 施工阶段
只有施工过程中,没有安全的隐患,工程质量过硬,才能得到客户和使用者真正的认可,也就可以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在物资的使用和人员配置上,一定要在保障工程可以顺利进行。同时在质量过关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人力和物资,避免会产生的浪费现象。为更好的解决上面描述的问题,就必须要实时的、动态化的控制建筑的原材料、机器设备、参与工程中的人员等等。杜绝建筑工程在施工阶段中过于随意的、计划之外的各项采购,必须要根据工程施工中的,实际的情况进行分析,计划是只能采购,还是可以租赁。要动态化的进行监督管理。施工作业的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操作的规范性和施工作业的效率上的提高。要尽可能的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阶段中,产生的实际成本低于预期。当然,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还有可能会出现很多不可控因素,导致工程不得不进行变更。发生这种情况时,必须要及时的进行变更管理,并根据施工前签订的一系列合同进行合理的索赔。必须要在施工前对施工的具体方案,施工的过程是否合理,进行严格的、细致的审查。要将非设计的原因出现在工程上的,变更的因素尽可能的减少。
4.4 竣工验收阶段
在建筑工程竣工、验收阶段的主要任务便是编制合同,交付至业务。在竣工验收阶段,业主单位需要基于合同作为基础,审查各项费用,将其一一记录、保留,将其中的变更一一记录。在竣工验收时,需要关注其中的隐蔽工程,保证造价合理性。在应用动态管理模式时,要选择资质过硬的监理单位,根据施工企业的材料来结算施工款项,确保造价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在竣工完毕后,要根据工程的情况看是否达到合同要求,保障竣工结算工作的科学性,对施工中发生变更的项目,要重点审核,发挥出动态管理工作的效用。同时,在竣工过程中,要对合同中每一项条款进行详细地核算,对与工程造价有所出入的地方要进行仔细地分析,保证整个建筑工程中各个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都能够高质量地运行。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进行建筑工程的造价动态管理与成本优化控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一个系统并具有较强复杂性的过程,在进行造价动态管理与成本优化控制过程中,要求格外重视项目团队的建设,并且认为管理者在施工的整个过程中是主体力量,故而,需要重视提升管理工作者的素质,从而进一步推进造价动态管理与成本优化控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最终使得建筑工程能够符合最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永德.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控制分析[J].建筑与预算,2016(01):5-8.
[2] 刘荷花.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J].江西建材,2015(03):258-259.
[3] 杨德才.浅析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J].科技与企业,2013(17):104.
[4] 钟军雄.论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及有效控制措施[J].企业技术开发,2015,34(18):165-166.
论文作者:李梦珠
论文发表刊物:《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4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工程造价论文; 动态论文; 阶段论文; 造价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论文; 工程论文; 《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4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