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的宪法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宪法论文,重视论文,大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高票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前不久,中共中央专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学习和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知》,强调应以这次宪法修改为契机,在全党全国集中开展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的活动。日前,胡锦涛总书记又进一步指出:“全党同志、全体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全国各族人民都要认真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保证宪法在全社会的贯彻实施。”(胡锦涛:《在首都各界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4年9月16日)高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是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的重点群体,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宪法教育理所当然,并应走在全国的前列,努力使大学生作学宪的榜样、普宪的先锋、遵宪的模范、维宪的勇士。
一、加强大学生宪法教育重要而紧迫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经过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修改,我国宪法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国情,更加反映时代精神,更加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要求,必将更好地发挥国家根本法的作用。以这次宪法修改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宪法教育,努力推进大学生宪法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意义重大,任务紧迫。
1.加强大学生宪法教育,是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需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是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武装大学生,构筑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支柱,是当前高校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高校德育的首要任务。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写入宪法,确立了其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把十六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写入宪法,为大学生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提供了宪法保障,有利于大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增强大学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努力做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维护者。
2.加强大学生宪法教育,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需要。坚定不移地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首先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项根本任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长期抓下去,坚持不懈地抓好。”(胡锦涛:《在首都各界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施行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2年12月5日)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基础是提高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措施是教育特别是对两个重点群体的以宪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制教育。这两个重点群体,一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一是青年学生。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学习,关系依法执政特别是依宪执政的水平和质量,关系宪法在全社会贯彻实施的水平和质量。青年学生的学习,关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因此,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加强大学生宪法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培养爱国守法的良好品质,使大学生作学宪的榜样、普宪的先锋、遵宪的模范、维宪的勇士,努力造就一批又一批以宪法为根本行为准则,并能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一代新人。
3.加强大学生宪法教育,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长期实践的必然结论,是我们党对自己一贯坚持和实行的发展人民民主方针的新总结、新概括。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紧密结合新的实际,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始终坚持我们已经建立并正在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所决定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等,这些根本的东西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绝不能搞私有化,决不能搞西方式的多党轮流执政、两院制、三权鼎立,决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36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事实上,我国宪法就“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这为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积极力量,加强大学生宪法教育,有利大学生从根本大法的角度深刻认识我国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生活的基本原则,正确认识思想理论领域思想认识问题、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的界限,科学识别和坚决抵制“杂音”、“噪音”,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4.加强大学生宪法改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所采取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法制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正如江泽民同志所强调的,“对学生的教育工作特别是思想品德教育、纪律法制教育,校内校外,课内课外,都要抓紧,一点放松不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论教育》,287、288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法制教育也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新世纪新阶段高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使高校德育体现时代性、遵循规律性、富有创造性,就不能不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加强法制教育,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要教育引导大学生不断学习法律,不断增强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法律观念,坚决维护法制的权威和尊严。不断学习法律,首先是学习宪法;不断增强法律意识,首先是增强宪法意识;不断增强法制观念,首先是增强宪法观念;坚决维护法制的权威和尊严,首先是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大力加强大学生宪法教育,让宪法成为其内在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全方位加强大学生宪法教育
加强大学生宪法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学习和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知》强调指出,要针对不同对象,积极运用新闻媒体、专题讲座、课堂教学、讨论座谈、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学习宪法活动,普及宪法知识,提高全民的宪法意识。加强大学生宪法教育,必须遵循高校教育教学的规律,充分利用校园这一特定的文化传递空间,发挥各有关课程在进行宪法教育方面的作用和功能,使大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宪法教育;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和主阵地,形成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紧密结合的网络和体系。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1.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育教学,深入学习宪法修正案精神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普通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课程体系中,一门面向各层次、各科类学生开设的必修课,是加强大学生宪法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之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是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习和贯彻落实宪法修正案精神,切实抓紧抓实抓好。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对宪法所作的修改,都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以及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我们要通过加强和改进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育教学,教育引导大学生从“六个全面准确”上,深刻理解中央确定的这次修改宪法总的原则,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这次宪法修正案的精神实质,以更好地贯彻实施宪法。这“六个全面准确”就是: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指导地位的重要意义,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和行动;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科学内涵,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在统一战线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重要意义,坚持党关于爱国统一战线的各项方针政策,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党和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政策,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保护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的科学内涵,在加快经济发展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进程中,依照法律规定,切实保护全体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正确处理私有财产保护和公共利益需要的关系;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科学内涵,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人权事业的发展。
2.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法律基础”课教育教学,努力构建和完善以宪法教育为中心内容和主线的“法律基础”课教学体系
“法律基础”课程是普通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课程体系中,一门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的必修课程,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宪法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当前,应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给大学生宪法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与时俱进,进一步完善以宪法教育为中心内容和主线的教学体系,努力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法律基础”课教育教学,切实加强大学生宪法教育。
第一,凸显一个中心和主线,完善“法律基础”课教学体系。“法律基础”课开设的主旨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加强法制教育,首先是加强宪法教育。《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就强调指出,要“大力加强法制教育特别是宪法的教育”;胡锦涛同志也强调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各级党校和干校都要开展宪法教育。”(胡锦涛:《在首都各界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施行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2年12月5日)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教育为中心内容和主线,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法律基础”课教学体系,大力加强大学生宪法教育。一是要进一步明确“法律基础”课主要是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特别是宪法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以及我国宪法的基本精神和规定,使其了解有关专门法的基本精神和规定,树立和提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和维护宪法的自觉意识以及法制观念,培养他们爱国守法的良好品质。二是要以学习贯彻和有机渗透这次宪法修正案精神为契机,在2003年修订普通高校“两课”教学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法律基础”课教学大纲和相应教材,下大力气压缩有关专门法教学内容,凸显宪法教育,使宪法成为全课的中心内容,使宪法教育成为全课的主线,贯通教育教学的始终。
第二,大力倡导“案例教学法”,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朗代尔曾说过,有效的掌握法律原理的最快最好的方法,是学习那些包含这些原理的案例。加强和改进“法律基础”课教育教学,加强大学生宪法教育,更需要大力倡导“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当前增强“法律基础”课教育教学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有效途径。在这方面,我们要集中全国的力量,广泛收集和遴选古今中外有一定代表性的生动案例,组编出版相应的教学参考资料,通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讨论以及教师有针对性的解析,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第三,加强任课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法律基础”课教育教学,加强大学生宪法教育,关键在教师。当前,要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加强“法律基础”课教师的培训工作,为他们进修、提高创造条件,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师德水平,使他们不仅深谙高校教育教学规律和大学生成长规律,而且具备比较系统的法律学科知识和较高的法律素质。
3.发挥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德育功能,结合教学相关内容和各个环节,有机地对大学生实施宪法教育
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中,特别是在历史、政治、社会和公民等课程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宪法教育、渗透国家意志,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加强大学生宪法教育方面的普遍做法和重要经验。如美国哈佛大学在核心课道德推理方向开设“政治、道德、法律领域的公众和人”,在历史研究方向开设“美国和欧洲的民主”,在新生通识教育选修课中开设“21世纪的美国本土:国家建设”;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在通识课程中开设“宪法解释”、“辨别与法律”、“美国政治思想”、“美国的地位:美国研究入门”、“美国政治”、“法律与社会方面的美国家庭”、“私有化和美国法律”、“美国社会和政治”等;美国斯坦福大学在通识课程中开设“美国法律概论”、“美国联邦政府和政治”、“美国梦”等;英国剑桥大学历史学专业开设“英国政治与宪法史”,社会与政治学专业开设“公民权与人权”、“现代英国”等;法国巴黎政治研究学院开设“政治制度:欧盟法律及欧洲各国制度介绍”、“政治制度:各国历史和法律”等;德国莱比锡大学政治学学院开设“宪法与国家”、“政治文化和政治关系”;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开设“宪法”、“比较立宪”、“政府与国际关系”等。无一例外,这些课程都有机地渗透了各国的宪法教育,体现着各国的国家意志和价值趋向。我们应借鉴国外包括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大胆探索,在有关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中全面有机地渗透宪法教育。当然,有条件的高校可开设“中国宪法”课,作为大学生的限选课和选修课。
4.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大学生宪法教育
大学生宪法教育政治性、思想性、实践性都很强。当前,要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思想特点,确定合适的内容,广泛开展生动形象、润物无声的宪法教育课外活动,努力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发挥教育的整体效益。一是要将加强大学生宪法教育同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的“四五”普法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同贯彻落实教育部、司法部、中央综治办、团中央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结合起来,在高校普遍开展以宪法为核心,以与大学生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为重点的法制教育活动。二是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积极开辟第二课堂,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宪法教育。如可组织大学生观看法制教育电视录像、电影,参观法制教育基地,组织主题班会、专题讲座、有奖征文、宪法知识竞赛和辩论赛,组织大学生到农村、企业、社区开展宪法知识宣讲咨询等,不断深化对宪法的学习贯彻。三是要典型引路。近些年来,在大学生宪法教育工作中,各地、各高校创造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具有借鉴意义。应组织力量,进行认真总结,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加以推广。四是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等,要加强对宪法的宣传。五是要加强对涉及宪法的高校报告会、研讨会、讲座的管理,绝不给思想理论领域的“杂音”、“噪音”提供讲台。
标签:教育论文; 大学论文; 大学生论文; 宪法的基本原则论文; 宪法修改论文; 国家社会主义论文; 法律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