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的工程测量及误差控制分析论文_杜剑飞

建筑施工中的工程测量及误差控制分析论文_杜剑飞

浙江东阳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省东阳市 322100

摘要: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进步,城市化历程也加快了脚步。同时建筑工程也开始了大规模的修建,无论是从规模上来看或是从数量上来看,都可以看出建筑工程的修筑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及营销市场。那么对于建筑工程来讲,建筑工程质量与人民的生命安全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加强工程测量以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合格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建筑施工;工程测量;误差控制

引言

我国测量学的发展历史悠久,从大禹时代治水时的工具,战国时期定位的思南,秦汉使用的水平尺等,历史之悠久、底蕴之深厚令人咋舌,直到现今社会,工程测量更是有了长足的进步。工程测量技术的进步,设备的更新,大大提升了施工效率,推动工程进展。原有的工程测量技术落后、设备过时、误差较大、效率过低,已经严重掣肘了建筑工程事业的发展,现代工程测量学在建筑行业的广泛应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工程施工的基础,只有根基扎实,才能推动建筑事业稳定的向前发展。

1工程测量的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以及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居住条件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施工质量,而且还关注工程的舒适、环境以及观赏性,这就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勘察、施工以及检测运营环节都需要做好测量工作,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居住条件,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现代工程的建设规模非常庞大,需要进行测量的工作内容非常繁杂,对于工程测量的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因此必须更加认真负责的做好工程测量工作,立足于建筑图纸最初的各种数据指标要求,从而使整个建筑工程施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建筑工程测量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环节:基本施工环节的工程测量,为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好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主体结构施工环节的工程测量,通过对于建筑主体结构的测量,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严格遵循图纸的要求,从而避免出现误差,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和损失;装修施工环节的工程测量,通过建筑的内部和外部装修环节的测量,保证建筑内容的硬件设计位置科学合理,建筑外部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提高整个建筑的整体质量;运营环节的工程观测,实现对于建筑工程的长效保护工作,建筑完成之后的保护工作同样重要,通过“以护代建”的方式,节省建筑成本,提高建筑质量。

2建筑工程测量技术要点

建筑工程测量中的控制测量。建筑工程测量是一项十分严谨的工作。其必须要遵从由整体到局部,从立体到平面的原则。其作为一项精准度极高的工作,必须要把握每一环节都要做到十分精准,从而才能保证最后的结果达到理想状态。在建筑工程测量过程中,要保证每一项操作都能够有序且精密进行。无论是用导线网还是三角网来控制线路或面积,都需要根据控制网的级别来选择正确的测量仪器或其他工具,从而来保证建筑工程测量结果的高精准度。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基础施工放线和复测。首先设定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基础施工放线建筑物定位桩,之后再由建筑工程专业测量的人员以及相关的负责人员共同进行放线和测量复核,最后再设定所有建筑物轴线的定位桩。在进行建筑工程测量过程中要保证测量仪器的完备。比如放线工具要有经纬仪、线绳、钢卷尺等。建筑工程测量中曲线测量问题。曲线测量方法有很多种,在此我们列举出最简单的一种――“偏角后退法”。其不同于一般的“前进偏角法”,两者方向恰恰相反。如果是对于一个带有缓和曲线的完整曲线来讲,就需要从交点开始,沿着这两个不同的切线从而定出首尾。

3工程测量及其误差质量控制措施

3.1标高投测控制

在进行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前,施工人员必须对建筑楼层的整体沉降值予以充分的重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可以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提升水准点的方式,确保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的顺利进行。在进行地下室土方施工时,必须严格的按照要求做好底板、梁底的土方开挖施工管理工作,降低地下室土方施工对工作面以下土层产生的扰动,确保地下室土方开挖施工的顺利进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建筑主体结构进入施工阶段后,施工人员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模板标高控制线与楼板浇筑标高控制线控制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在进行楼板模板标高控制线测量时,可以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提升控制线的方式,实现抵消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楼板出现的沉降量,确保建筑主体结构的净空高度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建筑主体施工过程中,施工层间的标高传递,施工人员可以采用悬挂钢尺的方式,替代水准尺的水准测量方法,而传递点数量的确定,则应该以建筑物的大小、高度等相关参数为依据,最少应该设置两个传递点,才能确保施工层间标高测量的准确性。

3.2放样工作质量控制

地下室开挖:利用控制点将开挖线放出,开挖时,要及时复测,避免欠挖、超挖。施工过程中,还要做好基坑周边的沉降观测和塌方工作,当发现边坡出现开裂、沉等,及时增加观测数量。地下室轴线放样:地下室首层轴线定位后,要用钢尺进行实地丈量记录相应误差,保证轴线准确。轴线的放样也可用全站仪(精度满足要求)通过平面控制点进行放样,省时且效率高。细部轴线(墙边、柱边)在排线时,宜收小3mm,将误差控制在负误差范围内,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还有助于保证空间宽度。主体结构的放样采用内控法或者利用全站仪采用三点后方交会来定点放样:在主体结构出了±0.000后。在顶板上预埋钢板,钢板的埋设要考虑轴线向上传递时避开主次梁、内控点之间的通视、宜于保存的地方。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将控制点引测到钢板上。布设好后,必须进行角度和边长的复测检查,角度偏差不应大于90°±12″,边长偏差不应大于D/15000。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混凝土强度的提升,楼板会向内收缩,宜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向外扩大2mm,以抵消混凝土的收缩量。层间的轴线传递宜使用激光铅直仪,待轴线投测到施工操作层后,利用全站仪对于其内角边长进行校核,合格后方能进行主轴线的放样。特殊部位放样:在施工测量中会有特殊部位的构造,当遇到复杂构造时,把握以下几点。特殊部位放样控制要点有:利用数学关系,对施工放样所需的数据进行计算,用CAD等工程软件绘制相应测设简图,将计算成果形成数据表格,供实地放样使用。实地放样过程中,不管是内控法还是通过平面控制点用仪器定位,都要在放样前校验仪器坐差情况,在确认无误的情况下方可进行放样。采用三固定原则,固定坐标系统、固定人员、固定仪器。

3.3控制网测定误差控制

施工人员在进行平面控制网测定时,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严格的按照施工现场周边的环境,选择最佳的控制点位置,确保所选择位置点的高程满足现场观测的要求。2)在进行控制网测定前,施工人员必须根据要求进行仪器设备的自检,并在确定仪器设备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后,才能开始测量工作。如果仪器设备的误差超限的话,那么不仅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同时也会因为测量结果出现误差,而对后续施工产生不利的影响。3)在测量观测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该采取固定仪器、固定观测员、固定观测线路的三固定原则,开展观测工作,才能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4)在进行控制网测定时,应该根据测量要求,尽可能选择温差变化较小的环境,这样才能降低温度对仪器设备正常运行产生的影响,确保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结束语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建筑测量也向着数字化、自动化的方向迅速的发展。作为施工企业而言,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掌握先进的科学仪器设备,学习高效的建筑测量方法,才能发挥出工程测量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明秀.建筑工程测量误差的产生与控制策略初探[J].居业,2017(12):14-15.

[2]秦萌.论建筑工程测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7(47):200.

[3]王智强,王文宇.浅析建筑工程测量常见错误及应对措施[J].河南建材,2017(05):225-226.

[4]段光瑞.论工程测量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决策探索(中),2017(10):57-58.

[5]胡星.探究工程测量在道路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方法及运用[J].中国住宅设施,2017(09):55-56.

[6]彭劲松.工程测量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18):5-6.

论文作者:杜剑飞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5

标签:;  ;  ;  ;  ;  ;  ;  ;  

建筑施工中的工程测量及误差控制分析论文_杜剑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