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女子学院中华才艺教育现状调查
——基于赴泰汉语教师志愿中华才艺需求的研究
石海玉
(中华女子学院,北京 100101)
摘要 :汉语教师志愿者要有一定的中华才艺才能更好地做好汉语国际推广工作。“中华才艺”培养目标不明确和汉语海外教学实践中“中华才艺”欠缺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该文对中华女子学院中华才艺的教育和赴泰学生中华才艺教学状况进行调查,提出一所综合性本科学校如何整合现有资源进行中华才艺培养教育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 :中华才艺;志愿者;现状调查;人才培养
中华才艺,是区别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具有独特民族色彩,集中体现中华民族深刻文化内涵、展现中华民族独特风貌的才能、技艺[1]。中华才艺以直观的形式承载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深受国外汉语学习者的欢迎。国家汉办制定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明确提出,国际汉语教师应“掌握相关中华才艺,并能运用于教学实践”。该文对中华女子学院十年来中华才艺教育、学生才艺现状以及41名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泰国中华才艺教学状况进行调查,提出一所综合性本科学校如何整合现有资源进行中华才艺培养教育的具体建议。
第二,译员对于说话各方的文化必须有高度专业的认识。有时无法确定译员对文化信息的理解、判断、解释和干预是否是正确的。
1 中华女子学院进行中华才艺教育的意义
1.1 有助于提升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
中华才艺是由中华文化衍生出的产物,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包括中国书画、中国乐器、中国戏曲、中国功夫、太极拳、剪纸等,每项才艺项目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缩影和精髓。学校积极营造充满思想智慧、富有女院文化品格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熏陶浸润学生。中华才艺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进行中华才艺教育,使学生掌握中华民族独有的技能,了解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体会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审美能力,加深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从而提升中华传统文化素养。
4.2.6 散装食品销售要求。散装食品不应着地堆放。应保留原散装食品的标外包装签,直至食品销售完毕。销售贮存散装直接入口食品应当遵守下列要求:a)散装直接入口食品应设置隔离设施,由专人使用清洁的专用售货工具(如专用夹取工具)提供销售服务;b)热食展示柜的温度应≥60℃,并做好温度监控记录。
1.2 有助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
为了适应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需求的急剧增长,学校于2009年开办对外汉语专业 (2010年更名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四自”精神、公益意识,掌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相关知识,具有扎实的汉语知识基础和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掌握的知性高雅的应用型女性人才。该专业在语言教学的基础上也特别注重文化的熏陶,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中注重中华才艺教育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6年来培养了掌握多种中华才艺的汉语教师志愿者,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就有41人,为汉语国际教育领域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1.3 有助于“公益意识、知性高雅优秀女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泰国最重要的教育理念就是 “寓教于乐”,重视学习者意愿,强调学习的趣味性。在这种教学理念指导下,泰国学生在课堂上比较随意,来回走动的现象很普遍,教师们必须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通过中华才艺、游戏活动等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学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汉语国际教师志愿者运用中华才艺课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缩短汉语学习者与中国文化的距离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文化差异,提高学习汉语的热情。但在泰国任教的203位汉语教师志愿者对国内培训的反馈中发现,39.4%的志愿者希望加大才艺培训力度[4]。必须针对泰国学生喜欢的武术、舞蹈、太极扇等开展培训,让学生学习中华才艺,掌握中华文化才艺技能以及在课堂上教授中华才艺的技巧,让学生更好地去接受和喜欢中文课堂,热爱中华文化,进而促进他们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学习。
2 中华女子学院中华才艺教育调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中华才艺课程及内容设置现状
该药的局部用药方法为腹腔镜下或超声辅助下妊娠囊穿刺注射,可把胚胎直接杀死。近几年,在该药的局部给药治疗中,经超声辅助穿刺用药最常用,于超声辅助下明确穿刺路径,把穿刺针置入输卵管胚囊后,尽可能吸光囊内积液,再把10~50 mg MTX溶于2~4 ml的0.9%氯化钠溶液内,并注入胚囊里。局部给药时无需进行麻醉,能直接作用于异位妊娠包块中,使病灶获得较高的药物浓度,因此具有见效时间短、疼痛轻微、费用低等优势,且具有治疗时间相对短的特点。有文献指出,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经超声辅助下穿刺注射甲氨蝶呤的治疗效果优于肌肉注射,操作便捷,准确安全。
2.2 中华才艺师资队伍现状
为了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笔者设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中华才艺现状调查问卷》,了解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中华才艺的相关情况。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学生问卷55份,回收问卷53份。调查中发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59.0%的学生认为 “对中华才艺的了解程度?”比较了解;“掌握哪种中华才艺?”排在前两位的为毛笔字、中文歌,她们基本上都是通过学校课程、校社团、校外机构、网络学会了中华才艺。除了专业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在学校还能通过公选课、博雅课、社团学习中华才艺。她们认为,在中华才艺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中华文化才艺技能和掌握教授外国学生才艺的技巧同等重要。很多学生表示,她们如果在泰国某学校开展的校内活动涉及中国文化及才艺,她们能独立组织完成写毛笔字大赛、唱中文歌比赛等活动。
2.3 中华才艺校园活动现状
学校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设立女生节、学术科技节、社团文化节、艺术节、体育节、公寓文化节,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各种活动中,关于中华才艺和传统文化的有 “聂绀弩杯”中华学子传统诗词邀请赛、青春国学荟活动、北京高校书法交流会、“习书识礼行为世范”书法礼仪学与人生专题讲座。学校注重学生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学生会和社团联合会的作用,建设了 “墨风书法学社”“巾帼五子棋社”“行知学社”“汉服社”“棋艺协会”“雅茗茶社”“女子国学研修会”等中华才艺类社团,开展了赏花、诗会、民族乐器表演等传统节日民俗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中华才艺的丰富资源。
3 中华女子学院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中华才艺需要调查
3.1 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中华才艺需求情况
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者和新时期先进性别文化的倡导者,学校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设先秦散文选读、唐诗宋词名家名作、中国古代经典选读等专业课程,“文学与艺术”“历史与文化”等博雅课,把中华才艺、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加入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中,让学生树立传统文化的教育自觉,提升传统文化素养,成为知性高雅的优秀女性人才。学校鼓励学生们把学到的中华才艺技能,运用到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中,学校大学生公益总队、青年志愿者协会、农妇会在组织学生参加支教、公益演出活动中培养了乐于奉献、服务社会的志愿精神和公益意识。特别是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作为中泰两国文化的使者,在海外教学中奉献爱心,很好地诠释了学校的公益精神,一批批具有健全人格、高洁品格、坚韧性格、优雅风格的女性优秀人才成为学校的名片。
3.2 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中华才艺情况调查
中华文化才艺是国际汉语教师应具备的文化素质,是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内容,是出国汉语教师选拔三项考试必考项目之一。学校开设的2门中华才艺课,不能满足实际海外教学的需求,必须完善课程设置。中华才艺在课程设置上,应结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及主要面向的教学对象的学习需求,考虑地域、文化差异,针对学生去向比较多的泰国学生选择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才艺项目,选择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感兴趣、学习难度适中的才艺作为教学内容。除了专业课程,可以拓宽学校“博雅课”、自由选修课中华才艺课程等辅助课程,在学校开设的《京剧欣赏》《茶道与女性生活》《舞蹈艺术鉴赏与体验》等博雅课和《古筝入门》《彩塑京剧年谱》《书法鉴赏与临摹》等自由选修课中,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汉语语音学,除了讲授基本的语音学基础理论,更重要的是需要在课堂上增添朗读、朗诵、配音等语音技巧的训练[5]。学校可以依托“中华经典诵读中心”,开设好《中华经典诵读》课程,让学生在课堂上接触经典、吟诵经典、书写经典,在阅读中感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力。这样,学生在海外汉语教学中就能带领学生诵读赏析作品,带领学生从理解和感受的角度出发诵读作品,让诵读语言听起来自然流畅,增强课堂的吸引力。
3.3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中华才艺现状调查
教授中华才艺课的老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必须教会学生掌握3个方面的内容:学习所开设的中华才艺的文化内涵;教会学生中华才艺技能,初步学会中华才艺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教会学生面向外国学生进行才艺教学的方法、技巧和能力。国内高校普遍缺乏专业的中华才艺教师,大部分都是外请教师,流动性大,他们自身专业功底很好,但很难同时完成这三个方面的教学任务。学校没有专门的中华才艺教师,所开设的两门课程中,《太极扇》课程的教师为体育部教师,本身承担着自己的教学任务,无法保障教学协调等;《书法》课程为外聘教师,专业功底很好,但不太了解对外汉语课堂的特点,不能满足对外汉语中华才艺课开展的需求。
4 中华女子学院学生中华才艺培养途径
4.1 完善中华才艺培养课程建设
学校6年来有41名汉语教师志愿者赴泰国从事汉语教师工作。调查显示,她们认为中泰两国地域接近,文化趋同,泰国人从容、热情、乐于助人、诚实、爱微笑、爱唱歌、爱跳舞、有礼貌,表现在课堂是课堂纪律不太好组织,中文教师的中华才艺能丰富语文课堂的文化魅力和艺术感染力,让学生更能感受中华文明古国的语言文字和文化,增强学科的吸引力。大部分汉语教师志愿者会选择泰国学生比较喜欢的中国结、中国画、书法、剪纸、太极剑等中华才艺来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并能很好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部分泰国普通志愿者利用书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书写汉字,还有的赴泰志愿者在课堂上把自己的书法作品、白描花鸟和编织的中国结作为奖品奖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进行语言知识的学习。
以中华才艺为传播媒介的中华文化传播能力,已经成为国际汉语教师的基本职业技能[2]。从国内高校的国际汉语人才培养来看,很多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校都开设了中华文化才艺课程,但受学制、学时、学分的限制,很多高校只从种类繁多的中华才艺选择一两种才艺作为教学必修内容,很难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在颜湘茹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尽管汉语教师志愿者在国内学习了一定的中华才艺,但是他们在海外汉语教学的实践中感到最欠缺的知识除了 “教学管理方面的知识(70.8%)”外,还有“中华才艺(62.5%)”[3]。学校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中,只开设《中国书法入门》和《中华才艺课》。《中国书法入门》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方向性课程,32学时,教授中国书法简史、汉字基本笔画的书写要领、书法章法的基本要求等知识点。《中华才艺课》上的是木兰扇,由体育部老师教授一套木兰扇。另外还有全校的选修课《太极扇》。课程的开设,不能满足汉语教师人才对中华才艺的需求。
4.2 加强中华才艺培养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中华才艺课程,需要精通相关才艺技能并具有一定教学能力的教师。中华女子学院作为一所综合性的文科大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引进中华才艺专任教师,或者有中华才艺相关特长的教师,同时从学校层面出发,整合文学学科、艺术学科、体育学科的教师资源,做好教学协调沟通,实现校内资源共享功能,构建一支稳定的专业化中华才艺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可以聘请校外相关专业的社会人士参与中华才艺教学,通过发放聘书的方式,明确教学任务,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相应的考核和评价,稳定中华才艺教师队伍。另外,还可以建设一支中华才艺客座教授队伍,纳入学校百科知识讲座,定期举行中华才艺知识讲座。
4.3 利用学校中华传统文化社团开展活动
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的第二课堂,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掌握相关中华才艺技能。学校现有50多个社团,其实涉及中华才艺的有13个,鼓励社团围绕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华才艺展示活动,如女子社团可以开展的DIY手工制作,婧姝女韵汉服社开展 “墨谈汉衣,百福同展”活动,棋艺协会举办的象棋、围棋、五子棋比赛,墨风书法社开展书法学习交流活动,雅茗茶社开展 “如何鉴茶”“鉴赏茶具”等活动,千羽弓社社团开展中国传统礼射介绍和射箭基础技术教学等特色活动,弥补了学校中华才艺课程的不足。“CWU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社团以提升中华才艺熟练程度和提升中华才艺教学能力为导向的专业社团,举办“心有千千结”中国结编织技艺活动、“浓情蜜意 粽香阵阵”包粽子活动、中国民间剪纸技艺交流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学习领会进行才艺教学的方法、技巧和能力,在实践中形成中华文化的传播能力。
4.4 建立中华才艺实践教学基地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中华才艺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要对外国人进行中华文化的传播与教学。学生自身学会中华才艺的同时,还要在实践中学习向外国学生进行中华才艺及文化教学的方法、技巧和能力。学校必须引入才艺教学实践环节,利用“全过程进阶式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周和暑期小学期,组织校外实践和文化体验注重文化传播能力,为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开展中华才艺活动提供了平台。学校在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芳草地小学国际部等建立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开展了课堂教学、留学生管理等实习、实践活动,加大教学训练环节,增添实践教学时间和内容,将课堂学习与课外练习相结合,将中华才艺训练与中华才艺教学能力相结合,加强中华才艺的熟练度和中华才艺的传播和教学的能力,让学生在自身学会才艺技能的同时,掌握教授外籍中华才艺的技巧和方法,以更好地适应泰国国际汉语教学当地形势。
以表 6中的标准化综合得分为响应值,采用Design-Exper8.0.6对数据进行多元回归拟合处理,获得标准化综合得分的二次多项回归方程为:
4.5 利用北京区域优势搭建校外中华才艺实践平台
学校应充分利用北京市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中华才艺资源,利用京剧、传统节日、饮食文化、传统仪式等独具特色的资源,组织参观体验活动和社会实践,引导学生从校内走向社会。开展“颐和园书法采风之行”等活动,了解书法的文化底蕴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去北京天福茶文化馆开展“茶文化考察与茶艺学习实践活动”,学习和传承中华传统茶艺。在学校 “名家讲堂”“女企业家创业论坛”系列讲座中,邀请北京幽兰剧团举办“京剧艺术进校园”活动,北京歌舞剧院曲艺团举办“民族艺术进校园”专场,北方昆曲剧院名教教习昆曲表演,普及古典戏曲文化,坚定学生投身中华语言文化传播事业的信心。
参考文献
[1]陈慧.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中华才艺课程体系研究[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3(6):72,75.
[2]周雳,刘映杉.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中华才艺技能“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构建[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7(5):76.
[3]颜湘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中华文化与传播”课程研究——以中山大学国际汉语学院为例[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142.
[4]江傲霜,吴应辉,傅康.泰国汉语教师志愿者教学情况调查对志愿者培训工作的启示[J].民族教育研究,2011(5):88.
中图分类号 :H1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10(2019)10(a)-0071-03
基金项目 :本课题为中华女子学院2018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 “中华女子学院中华才艺教育现状调查——基于赴泰汉语教师志愿中华才艺需求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ZKY208010203)。课题负责人:石海玉。课题参与人员:陆萍,文化传播学院教师;张洁,文化传播学院教师。
作者简介 :石海玉(1975-),女,河南信阳人,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校园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