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国家审计的云审计应用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国家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数据成为国家战略性资源的状况下,审计机关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革新技术手段,协同云计算,实现创新发展。本文分析了云审计的机遇与挑战,并从构建设备云、资源云、应用云、保障和机制建设方面提出云审计协同国家审计的应用对策。 云审计协同国家审计的机遇与困难 (一)机遇 信息化有助于云审计的建设发展。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多数被审计单位都开始了信息化建设,各个单位的审计信息呈现大幅度增长,为开展云审计奠定了基础。云审计可以有效地存储大量数据,对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及时更新,能够根据国家审计的需要,提供大数据综合分析服务。 云审计的电子数据能够增强审计的客观性。在云审计模式下,在数据完备的情况下,可以实现数据和信息的全面分析和及时跟踪,从而实现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的全面监督和判断,进而得出比较客观的审计结论。 云审计的强大分析能够提升审计的质量。国家审计的传统数据存储比较分散,不利于审计数据的整合。云审计可实现集中管理,挖掘数据,提供全面分析和关联分析,使审计人员在较短时间内找到审计重点或者审计风险点,同时避免审计人员重复审计或者漏项,实现审计资源共享,实时交流审计信息,监督审计过程,提升审计质量,并为审计全覆盖提供路径选择。 云审计的电子处理可以提高审计效率。通过审计云平台,可以将以往单一数据处理平台变成云计算下的海量数据平台,数据的类型更加多样,数量也会大幅增加,各类审计数据模型和分析将逐步取代现有的手工作业或者半自动化分析模式,极大地提高审计效率。 (二)困难 云审计基础较为薄弱。我国的国家资源体系还未建成,各省也在建设中。以某省为例,虽已建成法人库、地理信息库、人口库、宏观经济库,但法人库和宏观经济库的数据还不完整:建成的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省信息化综合服务中心能够为省级各部门提供机房资源、骨干网络资源、基础安全保障、运行与维护支撑、业务协同和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的服务,但由于各部门之间业务系统相互独立,部门利益难以协调,数据交互共享的应用还有待时日。 云审计安全亟须加强。云审计涵盖的资源、人员、规则制度非常繁杂,其安全涉及方方面面,财政、税务、社保、金融等被审计单位的数据极为敏感,且云审计安全还有赖于云服务提供商的诚信,一旦数据泄露,有可能给审计机关带来法律风险。 云审计配套制度有待完善。一是云审计标准。需要逐步建立数据标准、审计作业标准等。二是云审计责任。在云审计模式下,审计中的主客体关系由二维变成审计主客体加服务提供商的三维关系,需要理顺各自职责。三是审计组织模式。云审计模式下,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和审计推进整改落实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需要扁平化的审计机构和集中分析、分散核查的作业模式。 审计人才素养尚需加强。云审计需要具备既懂审计、财务、法律和工程知识,又懂计算机、统计学等知识的审计人才。当前审计人员缺少信息化思维,综合技能有待提高,与云审计的要求有明显差距。 云审计协同国家审计的应用对策 云审计协同国家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国家审计职能,以审计知识协同为核心,强化云计算与国家审计之间的协同。因此,审计治理转型就是逐步建设协同国家审计的云审计体系(如图所示)。体系的建设需要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及地方审计机关与相关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团体共同参与及协作。 (一)构建基础设施,形成云审计基础——设备云 云审计基础设施包括处理、存储、网络、安全防护等计算资源。结合当前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改革,可在审计署和省级审计机关集中部署,与“金审工程”三期中的数据中心统筹谋划。其他下级审计机关无须再构建此等基础设施。 (二)建立云计算平台,形成云审计数据库——资源云 国家审计涉及的区域、行业范围较广,应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精神,全力构建国家审计数据系统,建立云审计数据库。由国家统一规划,国家机构和社会团体依托现有基础,形成互联互通的信息交换平台,解决当前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分散性和用户信息需求综合性的矛盾,提高信息利用率,实现信息增值服务,实现政府、企业和公众间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审计加入其中。 (三)创新数据分析,形成云审计服务——应用云 数据分析利用是云审计的核心,是国家审计发展的方向和出路。国家要对服务商提供的审计方法体系进行审查:一是审查其安全性,二是审查其运行是否高效、完整、准确,三是审查其是否与国家的方针、政策一致,与国家审计的规划和要求是否相符。 运用云审计实时审计,创新国家审计作业模式。通过云审计平台获取实时审计证据,完善审计作业模式的“四个转变”:从单一的事后审计向事中审计与事后审计相结合转变;从单一的静态审计向静态与动态审计相结合转变;从单一的现场审计向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转变;从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向财政财务收支与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相结合转变。实现实时监督,在线提交审计报告,可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重点资金运用和重大方针、政策实施跟踪(持续)审计。 利用云审计信息系统,创新国家审计管理方式。利用云信息系统进行数据的统计、整理、分析,以编制国家中期、长期和年度审计计划,实时记录审计计划执行情况,及时安排国家审计的任务和各项资源的分配,并对审计项目的进度和质量,特别是审计现场管理实施网上控制,实现审计项目管理的在线跟踪和数字化、精细化管理。 应用审计数据挖掘,创新国家审计决策方法。云审计中,基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模式识别、数据库、可视化等技术建立决策知识库和决策分析模型,形成多种分析主题数据,利用数据挖掘高度自动化的关联分析、全面分析,做出归纳性的推理,从中挖掘出潜在模式,协助审计人员发现被审计单位隐藏的深层次问题,为审计方法改进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为顶层审计流程改进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实现审计过程精细化管理和监控,亦提供专家会诊、项目协同等远程支持;提升及时精准发现问题、科学合理地指挥调度审计资源和审计决策支持的能力。 (四)突出综合保障,强化云审计服务执行力 协同国家审计的云审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诸多保障。一是人才。可通过多种方式培养既懂会计、审计,又懂计算机、统计学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也可组建数据分析团队,将不同行业的专家进行有效组合。二是安全。可加强云系统的审计,对信息(云)系统的绩效和云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做出鉴证,防范审计风险。三是机构。根据云审计“集中分析、分散核查”的特点,打破现有审计机关内部机构设置,设置政策研究组、数据分析组、审计疑点落实组,发挥云审计的最大优势。 (五)加强机制建设,逐步实现云审计标准化 云审计的运行涉及标准、责任、执行、效益、安全等多个方面,需要对其做出规范。云审计体系的架构可按照协同国家审计的架构建立相应规范;在梳理审计署计算机审计实务公告中的数据规范时,结合互联网数据特征及文本数据特点确立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和数据沉淀等云数据标准;根据审计主客体和服务提供商的职能,明确相应的云责任,并确定安全标准,结合角色划分安全责任;在实践中,根据“集中分析、分散核查”的特点,逐步建立执行模式、效益指标,最终完成云审计体系的运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审计标准和准则。标签:国家审计论文; 大数据论文; 审计计划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会计与审计论文; 云计算论文; 审计流程论文; 审计目的论文; 审计准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