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元代正定路的交通_永乐大典论文

略论元代正定路的交通_永乐大典论文

元代真定路交通浅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元代论文,交通论文,真定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K92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117(2008)02-0049-03

元代真定路辖“司一、县九、府一、州五。府领三县,州领十八县”(《元史》卷58《地理》),路治真定城(今河北正定),其辖区包括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藁城、栾城、元氏、鹿泉、平山、灵寿、赞皇、高邑、新乐、无极、赵县、宁晋、新乐等县,保定市阜平、蠡县、定州市,邯郸市涉县,邢台市隆尧、临城、柏乡、南宫等县,衡水市枣强、武强、饶阳等县。

一、概述

真定路的地理位置在政治、军事上都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点历代都有论及。“天下根本在河北,河北根本在真定。地控燕蓟,路通河洛……当南北襟喉之冲……山川关隘既足以控守原陆,平衍复利于屯营。当燕赵之郊,雄于河朔”(光绪《畿辅通志》卷68《舆地23·关隘2》)。虽然各朝在真定一带建置不同,但所言真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却大同小异。

元代真定路是京师大都的南大门,是出入大都的重要门户,因临近全国的政治中心而成为南北交通要冲。其大部分辖地是宽阔的平原,陆路交通极为便利,滹沱河也是重要的水上运输通道,这对真定路的经济发展是一个极为有利的因素。

真定路在元代是乡试之所,腹里九路学子聚集于此应试,这从侧面反映了其交通的畅达(《通志条格》卷5《学令·科举》)。腹里乡试之所有四处:

真定路:河间路、保定路、顺德路、大名路、广平路、彰德路、卫辉路、怀孟路。

东平路:济宁路、曹州、濮州、恩州、东昌路、高唐州、泰安州、德州、冠州。

大都路:大都、永宁路。

上都路:上都、兴和路。

国家选择乡试之所,交通发达、社会经济足以承担众多应试者的食宿等生活需求,这是最基本的条件,真定路在腹里诸路、州中脱颖而出,决非偶然。这说明其社会经济各方面在腹里地区是较为突出的。

二、驿站和驿路

驿站大道是元代公私交通的主要道路。中书省所辖腹里各路站赤总计198处,陆站175处,马12290匹8分,车1069辆,牛1982只,驴4908头。真定路“所辖马站9处,马504匹7分半。在城站,马132匹。中山站,马82匹。新乐站,马85匹。获鹿县站,马48匹。滦城站,马48匹7分半。柏乡站,马48匹半。赵州站,马48匹。晋州站,马7匹5分。蠡州站,马5匹。”(《永乐大典》卷19422《站赤七》)从驿马设置来看,真定、中山、新乐三站交通最为繁忙,获鹿、栾城、柏乡、赵州四站次之,晋州、蠡州又次之。此外,《析津志》还提到真定路有安平站、冀州站、旧州站、南桥站、宁化站(熊梦祥:《析津志辑佚·大都东西馆马步站·天下站名》),这些驿站后被裁撤。

从史料的记载来看,真定路的驿路交通相当繁忙。“真定居燕南孔道,使者旁午”(苏天爵:《滋溪文稿》卷18《元故承德郎真定路总管府判官赵公墓碑铭》)。“(真定)直南北大逵,饯迓往来略无虚日”(常山贞石志》卷19《真定府增修庙学记》)。新乐县“地居冲要,迎送供给,倍于他县”(《元史》卷151《王善传》),“南北要冲,馆谷将迎,日不暇给”(《常山贞石志》卷15《王善神道碑铭》)。栾城县“当南北之冲,地阨事殷”(《常山贞石志》卷16《栾城县重修庙学记》)。柏乡县“南北冲要,民之奔走供役,劳止备极”(元好问:《遗山先生文集》卷30《西宁州同知张公之碑》,见《全元文》卷41)。获鹿县“当关辅、汾晋驿传之冲,供亿倍于他邑”(王恽:《秋涧集》卷40《赵州柏乡县新建文庙记》,见《全元文》卷173)。

根据《析津志辑佚·大都东西馆马步站·天下站名》来看,元代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的站道,主要分为东、西、南三道(熊梦祥:《析津志辑佚·大都东西馆马步部·天下部名》)。东道由大都至通州(今北京通县)、蓟州(今天津蓟县),然后分四路向东或向北;西道由大都至昌平(今北京昌平),在榆林站(在今河北怀来县东榆林堡)分道,分别到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和山西。我们来重点看一下南道。

南道由大都在西南七十里至良乡(今北京良乡),六十里至涿州(今河北涿州),七十里至定兴(今河北定兴),六十里至白塔(今河北徐水县北白塔铺),六十五里至保定(今河北保定),至此分为两路:一路西南行九十里至庆都(今河北望都),六十里至中山,五十五里至新乐,然后到达真定,至此又分为二路,一路由真定向正西行八十里至获鹿、井陉(今河北井陉)、柏井(在今山西阳曲县东),七十五里至平潭(在今山西阳泉附近),七十里至芹泉(在今山西寿阳附近),七十五里至太安(在今山西寿阳附近),八十里至鸣谦(今山西榆次县西北)到达冀宁(今山西太原)。这是由真定分出的西路。由真定正南七十五里到栾城,四十五里至赵州,七十五里至柏乡,七十里至内丘(今河北内丘),正南偏西五十五里至顺德(今河北邢台),七十五里到临沼(今河北永年),七十里至邯郸(今河北邯郸),七十里至磁州(今河北磁县),七十里至彰德(今河南安阳),七十里至宜沟(今河南汤阴县南宜沟),七十里至淇州(今河南淇县),六十里至卫辉(今河南汲县),正西至获嘉(今河南获嘉),九十里至承恩(在今河南焦作附近),再九十里至怀孟(今河南沁阳)。这是经由真定的南道。

由大都至保定分出的另一条南道是:由保定正南行五十里至蠡州,七十里至安平,六十里至旧州(在今河北深州附近),六十里至南桥,六十里至冀州,七十里至宁化(在今河北南宫附近),七十里至清河(今河北清河),七十五里至南曹仁(今山东临清县西南),五十五里至馆陶(今山东冠县北馆陶),五十五里至南馆陶(今河北馆陶),九十里至大名(今河北大名),由大名分两路都通向汴梁(在今河南开封)。

据此,由大都通向南方的路线有两条:一条由大都、保定至真定达怀孟,另一条是由大都、保定到大名再至汴梁。但保定、大名一路站赤,本来就非冲要驿路,原来是为围困襄樊设立,1279年南宋灭亡后,更加闲慢。至元二十九年(1292)六月被裁撤,我们来看下面这条材料:“江南归附年深。即目湖广江西经行真定站路。江浙福建经由河间站道。往来所据前项大名一道站赤。委是闲慢。实为虚设。拟除大名在城站。斟酌存留马匹。外其余站赤尽行减罢”(《永乐大典》卷19423《站赤八》)。这样,真定路境内的安平、旧州、南桥、冀州、宁化诸站就随之裁撤了。

根据这条材料可以看出,大都至河间也是一条南北通达的重要路线。至元二十九年五月,通政院言各处至任官员,“系于河间真定起马”(《永乐大典》卷19419《站赤四》)。也说是说,官方给驿,陆路自河间、真定为始,湖广、江西经真定路,江浙、福建经河问路。这样,保定真定一线上的真定路中山站、新乐站、真定站、获鹿站、栾城站、赵州站、柏乡站等都成为冲要路线上的繁忙驿分。至元六年初伯颜为河南行省左丞相,就经过真定(《元史》卷138《伯颜传》)。纳新从南洋上京师,也“道出镇阳(即真定)”(纳新:《河朔访古记》卷上《常山郡部》)。

真定路还是京师通往安南的必经之路。至顺三年(1332)傅若金以朝廷之命出使安南,他“受命即行,至真定驿”(苏天爵:《滋溪文稿》卷13《元故广州路儒学教授傅君墓志铭》)。他的一首诗《使至真定赴都计事遇大雹伤谷时逆臣唐其势诛》当是出使安南回归大都,途经真定时所作(傅若金:《傅与砺诗集》卷2《使至真定赴都计事遇大雹伤谷时逆臣唐其势诛》诗)。至元二十九年陈孚以副使身份出使安南,往来道中所作的诗编辑为《交州稿》,我们若把《交州稿》中所有的诗歌题目按照原文顺序排列,就可以看到一条比较完整的由大都至安南的行程路线(陈孚:《陈刚中诗集》卷2《交州稿》),我们选取其中的前十八个排列如下:《出顺承门》—《过卢沟桥》—《良乡县早行》—《涿州》—《楼桑庙》—《易州》—《保定府》—《中山府》—《真定怀古》—《过滹沱河》—《宿赵州驿》—《望台》—《鄙南光武庙》—《过临□驿大雨雪寒甚》—《邯郸怀古》—《磁州》—《铜雀台》—《彰德道中》……陈孚此次是奉公出使,皆乘驿传,因而这条路线有一定的代表性,其中《宿赵州驿》一诗中有这样的句子,“揽辔栾城又赵州,”可见经过赵州驿之前,还曾经过栾城驿。“鄗南光武庙”中的“鄗”是指柏乡县。由此,陈孚此去安南,从大都出发,过保定府,然后依次经过了真定路的中山府、真定城、栾城、赵州、柏乡等驿站。

元代西僧往来大都,通常也都经过真定路。至元十五年,忽必烈派遣通事脱虎脱护送西僧“往作佛事,还过真定,棰驿吏几死”(《元史》卷130《不忽木传》),因西僧给驿频繁,延祐元年七月兵部言保定、中山、真定等处站户消乏,希望朝廷命令临兆府等处脱脱禾孙“依累降诏书分拣禁约。毋至泛滥重载”(《永乐大典》卷19421《站赤六》),说明这条路线上的保定、中山的负担。这样看来,由大都至真定分出的西线上的中山、新乐、真定、获鹿也是冲要交通路线上的繁忙驿分。经由真定的南线和西线,都要经过真定、新乐、中山三个驿站通向大都,这三个驿站的负担之重可想而知,他们不仅是真定路最繁忙的驿站,而且在全国的交通网络上也占据着重要地位。

同时,真定路的驿站负担是很重的。“真定驿传之需,多为民害”(《元史》卷168《姚天福传》)。延祐元年二月,保定路言“定兴等驿。至柏乡。皇庆二年旱灾。人民至食木皮草叶。路当南北冲要。使客繁多。车力不敷。铺马损毙。站户当驿不前。逃窜者众”(《永乐大典》卷19421《站赤六》)。至治三年(1323)“真定路驿户饥,赈粮二千四百石”(《元史》卷28《英宗二》)。一些地方官不得不多方筹措,例如,真定有个叫姚八儿思的官员修葺宿舍,置立水碾来补充驿站供给(《永乐大典》卷19419《站赤四》)。

真定路的安喜县和藁城县虽无站赤之设,但交通电很便利。安喜县“当西南要冲,侯王、大臣、遐方使者经过络驿”(苏天爵:《滋溪文稿》卷11《皇元赠集贤直学士赵惠肃侯神道碑铭》)。藁城县西北大张村附近“通道京师,车马络驿,南去北来。增职拜命,忻忻以趋;贬窜降逐,惨惨而还”(胡祗遹:《紫山大全集》卷10《董氏遐观亭记》,见《全元文》卷152)。至元二十年(1283)王恽由京师到济南赴任就途经藁城县(王恽:《秋涧集》卷3《锄镂》诗)。

三、水路交通

据《马可波罗游记》记载,“有一条大河绕(真定)城而过。大量的商品,由这条水路运往汗八里。由于挖掘了许多运河,这座城和京都河川相连,交通方便”(《马可波罗游记》卷2第59章《钦提基、成都府、涿州和哈寒府》)。所说的大河指的是滹沱河。滹沱河在武强县一带汇入漳水,然后汇入御河与大都相连,成为一条水上运输的重要路线。

真定路发达的驿路和水路交通,为商品流通、商贾往来创造了极好的条件,有利于增强真定路与各地的经济联系和经济往来,元代真定路商业极为繁荣,交通便利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

收稿日期:2007-04-27

标签:;  ;  ;  ;  ;  

略论元代正定路的交通_永乐大典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