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高级中学 635000
摘 要:初中信息技术是初中素质教育的良好组成部分。教师应革新教学理念,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简化教学难度,让学生更好地加入到计算机学习之中,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 教学活动 有效性 开展措施 方式方法
一、良好的教学氛围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引导要素。开展兴趣引导式的教学,要求教师要通过教学环境或创设情境来完成。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要把情境创设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这一点要成为信息技术教师的基本意识。除此之外,创建优质的教学环境和情境,更是培养初中生信息技术兴趣的重要路径,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秉承这一理念,并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在优秀教学环境和情境的熏陶下,初中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慢慢地被培养起来,这正是“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对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来说,将教学环境或情境的设计作为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应该成为引导教学的基本理念。
二、与生活实际联系
信息技术课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更要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将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育结合起来,通过信息技术来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比如:黑板报设计,可以让学生通过电脑来设计黑板报内容,学生要制作一张漂亮的黑板报版面,就需要掌握Word文字的输入、设置与排版,还需学会到网上下载图片等信息。这样通过与生活实践的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更好地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三、加强信息技术操作
信息技术学科的实践性很强,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纸上谈兵”,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而盲目地上机练习也难以保证学习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每当学习新的操作内容时,一堂课中可安排15分钟左右进行讲解、示范。讲一个问题时就让学生同步操作,然后布置类似的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终达到熟练掌握。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学生学习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动机。这样思维活动得以启动运行,获得信息、检验信息,使自己的知识水平由量变到质变,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因此信息技术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
2.灵活结合教材,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信息技术课程具有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大胆进行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形象的比喻
信息技术的课程内容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专业理论知识,对于一个初中生而言的确不容易接受。假如在授课过程中时恰当地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对他们理解并掌握知识十分的有利。
六、精讲精练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重在操作的课程,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操作课程中,要注重教学质量,采取少讲多练习。通过精心导入,让学生了解本节课学习的基本内容,然后再授新内容,最后进行巩固练习训练。一堂课一般只安排十几分钟进行讲解、示范,空出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上机练习时间,对所学内容得到巩固、操作熟练和理解提高目的。有时也可根据学生的理解知识能力,讲授内容作一些适当调整,着重讲一些重点、难点、疑点。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亲自去操作实习。通过几年的课堂讲授证明,学生在自己操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远比被动接受教学时多得多。经过这种形式消化了的问题,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大大地促进了学生主动操作性。
七、开展合作学习
这是信息技术新教材另一个特点,每当进行信息处理时,都要求确立主题,然后收集信息资料。而主题的确立和信息的收集往往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都需要有人合作。从它的分组交流和小组讨论可看出来,协作学习是一种为了促进学习、由部分学生协作完成某个给定学习目标的学习方法。在协作学习过程中,个人学习的成功与他人的成功密不可分。协作学习和个别学习相比,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协作精神,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
综上所述,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学生上机操作,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转换为实际操作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各项基本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雪梅 谈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实施有效教学[J].大观周刊,2012,(25)。
[2]贡梅 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方法与途径[J].科学之友,2009,09,(26)。
论文作者:余刚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学校管理》2019年4月总第16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7
标签:信息技术论文; 学生论文; 操作论文; 初中论文; 能力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情境论文; 《中小学学校管理》2019年4月总第16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