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妇幼保健院 湖南怀化 418000
【摘 要】目的:观察持续质量改进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管理中的疗效。方法:本院于2017年1月起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随机选取改进前后在本院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前(2015年1月-2016年12月)选取43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实施后(2017年1月-2018年11月)选取43例患儿,作为试验组,对两组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护理管理效果和满意度情况。结果:试验组护理管理总有效率(95.34%)显著较对照组(81.39%)高,试验组护理满意度(93.02%)显著较对照组(74.74%)高,P<0.05,符合统计学差异评估标准。结论: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管理中,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高管理效果,临床满意度提高,值得借鉴。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管理;持续质量改进;一次置管成功
静脉留置针可减少穿刺次数,缓解多次穿刺带来的痛苦,同时可减轻护理人员工作任务,并且对血管条件要求较低,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但是为保证应用的安全性,在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需强化护理管理工作,尤其对于依从性较差的儿童,需结合患儿具体需求,给予有效的护理管理工作 [1]。在具体管理工作开展中,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价值较高,可提高留置针穿刺水平,促进护理工作质量提升,进而满足临床具体工作需求[2]。鉴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选定小儿静脉留置针患儿作为研究样本,探究持续质量改进在穿刺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旨在为临床相关工作开展提供有效指导,做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于2017年1月起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随机选取改进前后在本院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前(2015年1月-2016年12月)选取43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实施后(2017年1月-2018年11月)选取43例患儿,作为试验组。对照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1-8岁,平均(4.73±2.15)岁,疾病类型:呼吸道感染19例,腹泻10例,肺炎14例;试验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1-7岁,平均(4.12±2.44)岁,疾病类型:呼吸道感染18例,腹泻10例,肺炎1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存在差异,但P>0.05,不符合统计学差异评估标准,可比较。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具体措施:护理人员对患儿家长存在的疑问进行解答,评估患儿具体情况,予以针对性处理,留置针穿刺时严格遵照无菌操作原则,定期监测患儿留置针情况,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对症处理;试验组在工作开展中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工作,具体措施如下: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由科室护士长任组长,组员包括主管护士、护师和护士,召开例会,对以往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确定既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明确具体原因,主要问题为一次穿刺成功率较低,多与管理不当、工作流程不合理、穿刺技术不过关、患儿哭闹不止使得静脉压升高等相关,针对上述情况制定针对性改进方案;实施改进方案,首先对护理人员进行强化培训,以新护士和低年资护士为重点培训对象,确定带教组长,定期进行知识点讲授和抽查考核,每个月进行模拟训练和案例分析,找出实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各个击破,此外每天进行检查,纠正护理人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完善工作流程,在穿刺结束后增加自我总结环节,强化护理人员技能提高意识,并进行经验交流,分享有效缓解家长情绪、缓解患儿哭闹情况的方式;进行总结与调整,每周五召开例会,对本周工作进行总结,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予以针对性处理,分析患儿具体情况,调节下一周工作方案,以此不断循环改进。
1.3 观察指标
护理管理效果评估比较,标准:显效:一次穿刺成功,静脉留置针时间超过5d,未出现不良情况;有效:2次操作后穿刺成功,静脉留置针时间超过3d,出现轻微不适情况,但对症处理后恢复;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为前两者占比之和[3];满意度评估比较,使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本院自制),对服务态度、穿刺技术水平、环境等进行评估,以分值评判满意情况,满分60分,0-15分为不满意,16-35分为满意,36-60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度为后两者占比之和[4]。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使用SPSS24.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表示形式为[n/(%)],通过分析值进行检验,以P<0.05为统计学差异评估标准。
2 结果
2.1效果
试验组护理管理总有效率(95.34%)显著较对照组(81.39%)高,P<0.05,符合统计学差异评估标准,详见表1。
表1 效果比较[n(%)]
3.讨论
静脉留置针可避免多次穿刺带来的不适和痛苦,为临床治疗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效保障,但是静脉留置针穿刺及管理情况直接关系患者安全和舒适程度,因此需配合有效的护理管理工作,尤其对于儿童,其血管状况不佳,且存在哭闹不止情况,极大地增加了静脉留置针穿刺工作难度,需结合临床实际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管理方案[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理管理效果和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具体原因分析如下:持续质量改进是一项高效管理方式,在原有管理工作基础上,通过开展问题分析、计划制定、方案落实、问题处理等措施,对原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并监督新方案实施情况,反复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在良性循环中提升管理质量。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管理工作开展中,持续质量改进由专业管理小组进行,对穿刺失败原因进行系统分析,针对具体原因制定改进方案,以护理人员技能培训为主,更新其知识观念,并提高其实操技能,进而提高穿刺成功率,同时组长对工作实施情况进行系统监督,切实保证了方案贯彻落实质量,此外定期召开例会,对近期工作进行总结,进一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方案,以此达到良性循环效果,切实提高了护理管理工作质量,患儿家长满意度增高。
综上,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管理中,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高管理效果,临床满意度提高,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李莉,熊玲,王珊珊,等. PDCA循环管理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J]. 山西医药杂志,2017,61(46):100-100.
[2]吴娟,杨丽松.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小儿神经内科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 017,33(z1):30-31.
[3]褚丽敏,邓永敏,李海莲,等. 品管圈对门诊小儿留置针滴液不畅发生率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20):214-215+218.
[4]孔晓玲,王淑娟. 品管圈降低静脉留置针非预期拔管率的效果分析[J]. 护理研究,2017,31(11):1392-1394.
[5]文菊萍,伍娟英. 品管圈对提高小儿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效果观察[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5,26(5):1060-1062.
论文作者:向阳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5
标签:静脉论文; 患儿论文; 质量论文; 小儿论文; 情况论文; 满意度论文; 效果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