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学浅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经济学论文,生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因此必须注意生态与经济相互协调、环境与发展相互统一。这也为一门新兴学科——生态经济学提供了广阔的研究领域。我国生态经济学是在已故著名经济学家许涤新同志的积极倡导下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整整15年了。为使读者了解这一学科,现发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王松霈撰写的文章,谨供参考。
——编者
我国生态经济学的建立
任何科学都是实践的产物,我国生态经济学的诞生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人口急剧增长,生产力迅速提高。经济发展的巨大压力冲击着自然生态系统,对自然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其表现是多方面的:在农业上,耕地被滥用,数量迅速减少;用地不养地,土地质量大大降低。林业上,乱砍滥伐森林,使林木的砍伐量大大超过生长量,出现了巨大的森林“赤字”。畜牧业上,草原开垦种粮,超载放牧,引起大面积草原退化、沙化。渔业上,酷渔滥捕,近海渔业资源急剧衰退。我国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黄土高原大面积荒芜,黄河大量冲刷,下游严重淤积,长江也有变成第二条黄河的危险。在工业和城市的发展中,“三废”大量排放,严重污染环境,等等。所有这些都说明了传统经济学研究的局限性。等等。所有这些都说明了传统经济学研究的局限性。当前已经进入了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时代,适应这一需要,一门新兴的经济科学——生态经济学就应运而生了。
我国生态经济学的产生也反映了当代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结合,形成新兴边缘学科的发展趋势。其产生的根源还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在我国,生态经济学和经济生态学的同时提出,都适应了这一要求。经济学与生态学和环境科学学科之间的这种渗透结合,既有利于学科间的相互借鉴,也有利于它们更好地发挥各自的学科特长。我国生态经济学建立15年来,一直重视向生态学和环境科学学习,并在目标完全一致的情况下,共同开展合作研究,包括共同建立中国的生态经济学,这种合作有利于解决我们共同面临的问题。
生态经济学的建立,也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今各国的经济学都在增加生态环境经济的内容,这已成为经济学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我国在这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三种观点:一是经济学形成了一个新的分支——生态经济学;二是经济学要加入、运用生态经济学的思想进行改造;三是经济学的学科体系要扩展,其主要组成部分应包括:1、主要研究生产关系的政治经济学;2、主要研究生产力的生产力经济学;3、深入自然过程研究经济问题的生态经济学。21 世纪是生态的世纪,可持续发展是下个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生态经济学的发展在即将到来的新的世纪中必将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
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
我国生态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是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的提出和扩展。它使人们把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要求统一结合起来,从而使人们在这方面的认识和行动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这一理论具有丰富内涵,主要有:
1、生态与经济双重存在的理论。 人类的一切经济活动都在一定的生态经济系统中进行,其中的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都是客观存在的。经济活动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同时受生态系统的制约。
2、经济为主导,生态为基础的理论。 统一客观存在于共同生态经济系统中的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就其对发展经济的不同作用来看,经济系统的运行是主导。人们必须发展经济来解决贫困和提高人民的生活,因此经济发展是第一位的。但同时生态系统的运行又是基础。人们发展经济的一切活动又必须在自然生态系统运行正常的基础上才能顺利进行,否则经济发展本身就要受到制约,甚至要出现危机。经济为主导、生态为基础的理论,使人们认识到:保护自然生态平衡就是保护经济发展的基础,就是保护生产力。
3、积极生态平衡的理论。 自然生态平衡应该区分为积极的生态平衡和消极的生态平衡。有利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平衡是积极的生态平衡,反之则是消极的生态平衡。由于生态平衡是动态存在的相对平衡,因此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自然生态平衡是可以被打破的。当人们打破了一个旧的生态平衡,同时也就建立了一个新的生态平衡。只要这个新的生态平衡能够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又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这个平衡就是积极的生态平衡。积极生态平衡理论的建立,有利于人们在尊重生态平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各种对人们有利的人工生态系统,而不被一些凝固、消极生态平衡的思想束缚住自己的手脚。因此生态经济学是促进的科学,而不是“促退”的科学。
4、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效益统一的理论。在实际生活中, 一切经济社会过程,归根到底都是生态经济运动过程。在此过程中,生态经济系统是载体,生态经济平衡是动力,生态经济效益是目的。生态经济效益在实践中,必然广延成为统一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正是这个目标推动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推动我国生态经济学的继续发展
环境与发展是人类的共同事业。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学的发展,与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的。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随之我国开始了环保工作,并将环境保护列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的生态经济学也相应发展起来。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会议,明确把环境与发展联系在一起,并提出了《21世纪议程》这一共同的行动纲领。与此相一致,我国率先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把我国21世纪经济社会的发展引向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从而给我国生态经济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
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有大量的生态环境经济问题需要研究,对生态经济学研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的生态经济学研究工作,成绩要肯定,但是也存在着许多缺点和不足。例如对生态农业研究的多,对生态工业研究的少;对生产领域研究的多,对流通、分配和消费领域研究的少;定性研究的多,定量研究的少。特别是对基层和具体生产过程,还缺乏一套比较成熟的指导的可操作手段,从而限制了生态经济学作用的更大发挥。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我国的环境与发展事业是一个伟大的事业。生态经济学研究要更大地发挥作用,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理论与实际的关系。我国生态经济研究中, 理论学术研究和实际问题的研究都需要加强。为经济建设服务是生态经济学的根本任务,也是学科发展具有生命力的关键所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我国生态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场所,生态经济学研究要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继续把为实践服务作为主攻方向。
2、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许涤新、陈岱孙、钱学森、马世骏、 侯学煜、曲格平等同志,对我国生态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建立又给生态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生长点。为此,生态经济学要有开拓创新的观点,在继承的基础上,研究探索新的问题和规律性。
3、个体和群体的关系。生态环境经济事业是个群体的事业。 一个单位、一个人,力量再大也是有限的。在新的发展阶段,要继续尊重和团结众多生态经济科学工作者共同研究,并继续加强与自然科学工作者的团结合作,共同研究我国的生态经济问题。
4、国内与国外的关系。环境与发展是全球的事业, 中国的生态环境经济学研究是世界生态环境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的生态环境经济学研究要与国外这方面有关单位开展合作,互相借鉴;要置身世界生态环境经济学研究的前沿,借鉴国外的经验,加强我们的研究,为我国和世界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