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化的园林设计中引入了海绵城市的理念,也加入了越来越多的生态化元素,更加注重人和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利用独具匠心的景观设计,引领人们转向新的思想领域,使得人们的居住、生活的环境能够充满自然气息,同时彰显出综合效益。本文主要从海面城市理念在生态园林景观中运用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具体的介绍了海绵城市理念在生态园林中的应用要点。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生态园林;景观设计
现代化城市建设与园林生态系统的构建,需要一种先进的城市水资源管理方式。基于此,海绵城市的理论逐渐被引入到生态园林的景观建设中来,这种方式可以优化城市的雨水管理系统,还能够加强城市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当城市出现强降雨时,海绵城市的设计可以及时把雨水收集起来并做好渗水工作,这些水资源会在城市需要水资源时,及时释放,并再次利用。此外,海绵城市还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的内涝情况、减缓城市的热岛效应,减少城市的环境污染。
1 海绵城市理念及其在生态园林景观中运用的必要性
海绵城市理念是由雨洪管理的思想作为支撑的,完全符合我国目前的国情以及自然的发展规律。构建海绵城市的目的是使土地资源能够更好的被开发利用,有效的保护自然环境。海绵城市理论的包括了雨水的渗透、储存、过滤、保存、排除以及再利用等环节,这样就能够及时地将城市中的污水、积水排出,使得自然资源能够得到高效的利用。海绵城市的理论是一个整体化的系统概念,它涵盖了很多层面的内容,与城市的园林景观紧密相连。目前来看,仅有少部分地区的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加入了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推广。
在已经使用海绵城市理念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的工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雨水的管理。在雨水管理的过程中引入海绵城市理念,可以帮助建筑工程更好地利用施工范围内的水资源,在进行水资源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有效的措施,使蓄水以及排水的设施形成一块巨大的海绵,出现降雨时,海绵的设施就能够有效地储藏雨水,在天气好转之后,海绵设施还可以把积蓄的雨水挤出来,进行园林植被的浇灌,有效增加水资源的利用率。一般来说,如果出现降雨,园林的地面就会出现积水,但是如果利用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就可以利用渗透等办法有效地利用地面上的积水,以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形成城市内良好的水循环。
2 海绵城市理念在生态园林景观中的具体运用
2.1 构建降水收集系统
技术人员在进行园林建筑的设计时,一定要充分利用海绵城市的特点。技术人员必须结合园林所处的实际地形以及地貌特征来全面布局规划园林的建筑设计,设计出一套完整的降雨收集系统。这样降雨就可以把建筑物上的积水引进滤水槽,将这些降水储存起来,也可以将流水管与流水槽连接在一起,把降水引入到绿化带的种植槽中,留作后续的植被的灌溉水源。除此之外,建筑物的顶棚还能够设计成收集雨水的装置,然后在建筑物的顶部设计花坛等生态设施,这样就可以渗透、净化雨水,而后再把雨水引流到浅沟中,进行下一步的渗透。
2.2 构建雨水净化与循环使用系统
构建雨水净化以及循环使用系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土壤的渗滤净化以及人工湿地的净化,土壤的渗滤净化主要是通过土壤来对雨水进行渗滤和净化,之后再进行存储。而人工湿地净化系统是由初级净化池和次级净化池共同组成的,初级的净化池一般是用来净化不经过土壤渗滤净化的雨水,次级净化池是用来净化渗透从初级净化池中渗透出来的雨水以及通过土壤的渗滤而排出的雨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通过土壤的渗滤净化以及植物的缓冲净化后的雨水,一定要实现其循环利用的价值。使用净化之后的雨水可以减少城市出现内涝的情况,把雨水收集起来循环利用,可以把净化后的水放置到停车场的周围用来洗车,还能够用在消防系统中,把中水处理之后还可以用来冲马桶,或者用来绿化灌溉、填充水池等。构建雨水净化以及循环使用的系统是通过渗透来净化水源,再把水资源储存起来,并循环使用,遵从了水资源的自然循环规律,符合可持续发展观。
2.3 构建生态停车场
生态停车场除了具有管理交通工具的作用还可以增加观赏性。在进行硬质设备的铺装时,生态停车场通常会使用植草砖,在面层的结合层利用透水的碎石或者细沙石来连接蓄水池,以确保顺利的排水和蓄水。部分的沥青路面使用透水混凝土,这种混凝土的渗水性非常好,还可以在透水渗水的过程中,解决夏季混凝土散热难得问题,减轻温室气候的现象。在相邻的停车位之间设计成小型的绿化带,种植一些可以净化空气、增加美观性的植被,隔离车位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整个生态停车位的美观性及舒适度。
2.4 建设“雨水花园”
把海绵城市的理论作为景观建设的导向,重视建设花园式的绿地,通过雨水资源的合理使用来强化雨水花园的建设核心。雨水花园的绿地表面是需要施行人工处理的,需要让绿地的表面呈现出凹陷的状态。一旦出现强降雨时,就可以通过凹陷的地势来蓄积雨水,再通过与之相配合的特定土壤和植被,以此来净化雨水。通常来讲,这种特定的土壤类型就是沙土,沙土可以更好的净化雨水。而且在进行净化之后,雨水就会渗透到土壤之中,作为涵养水留存在园林景观的土壤内部。此外,净化后的雨水,还可以用来浇灌景观植被,进行重复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在建设雨水花园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景观水池的建设,景观水池一般会设计在雨水花园的周围,这样就可以把两者有效连接起来。通常使用的衔接方式是建设斜体路面,这样的衔接效果会比较好。在完成雨水的收集和净化后,就可以给景观水池输送水源,来提高环境的观赏性。此外,减少使用景观水池的周围的混凝土的硬质池壁,而是选择使用自然生态的池壁,可以增加地下水的渗透,保持水资源的生命力,还可以在水池中种植再力花或者睡莲等具有净化作用的植被进行多重净化,增加环境美观性的同时,还能够提高自净化的能力,减少温室效应的出现。
2.5 建设花园式绿地
海绵城市的理论之一就是要建设花园式的绿地,有效开发、利用凹式的绿地,实现雨水的收集,再利用沙土或者植被对雨水进行净化,最后再渗透到地下作为涵养水,或是作为循环利用的水资源,进行园林景观浇灌或者洗车等,实现水资源的重复利用,避免了浪费水资源,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花园中植被的选择条件要严格的进行控制,尽量选择乡土植物,避免外来的物种植物,并保证不同植物之间不会产生不良影响;选择的植被要根系发达、具备一定的净化能力;选择可以在短期旱涝生存的植物;选择可以适合当地气候、空气状况、土壤酸碱度的植物;可以选择多种植物进行搭配,这样可以增加花园的观赏性及功能性,还可以使整个生态环境更佳完整、稳定;尽可能地选择常绿的植被和多年生的植物,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养护的成本。
2.6 使用渗透式路面和铺装材料
渗透式的路面可以有效的发挥其渗透作用,把雨水向下层引流,尤其是在雨季或者雨水较多的地区使用效果更佳。渗透式的路面除了可以在园区中使用之外,还可以用在人行路以及城市广场等的建设中。一般来说,进行渗透式的路面铺设时会使用透水砖或者透水混凝土路等,具体使用的材料需要根据实际的施工环境情况来决定,以发挥最大效应。
3 结语
加大力度推广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必经之路。作为城市规划建设人员,在进行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时,应重视构建雨水收集系统、雨水循环利用系统以及生态停车场,此外,还要积极建设雨水花园、花园式绿地,并使用渗透式铺装材料,确保发挥出海绵城市效益。
参考文献
[1]周勤劳.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10).
[2]宋琳琳.探析海绵城市概念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居舍,2019(09).
[3]周华亭.基于海绵城市的城市道路系统化设计[J].居舍,2019(09).
论文作者:张秀官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30
标签:雨水论文; 城市论文; 海绵论文; 水资源论文; 还可以论文; 植被论文; 土壤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