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学位”的控制_研究性学习论文

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学位”的控制_研究性学习论文

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度”的控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课论文,研究性学习论文,高中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有效地贯彻素质教育,其教学方法必须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是贯彻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实可行的突破口。为了提高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实效性,笔者认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要把握好“度”。本文旨在探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度”的控制问题,以使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取得最佳效果。

一、“力度”的强化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保证

在现阶段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真正切实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学校为数不多。从学校领导到任课教师,对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有的感到束手无策,更多的是因受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形成的定势影响,担心开展研究性学习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尤其怕影响学生的升学考试成绩。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要在“力度”上下功夫。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要提高教师、学生对开展研究性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正确认识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定位。开展研究性学习,能使学生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造就学生勇于创新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学习过程中探究的经历和体验;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提高独立思考能力,改变传统教学中被动学习的习惯;有利于打破传统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开放的、多元的学习环境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二是加大措施力度。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的掌握和运用,需要依托相应的课程载体。就目前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内容来看,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支持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虽然各地区各学校内外部条件存在着较大差异,但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结合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选择研究课题,学生可从本地实际出发寻找他们感兴趣的和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政治教师要制定研究性学习方案,把研究性学习落到实处。首先,优化现有的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充分利用本校、本地的各种教学资源。要使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文化知识课程和技术操作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等合理地结合起来。其次,建立切实可行的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计划。在基础性课程的教学中,处理好“打基础”与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关系。第三,制定完善的、有利于研究性学习开展的评价机制。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机制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因此,必须充分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从有利于达成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出发,来制定相应的评价内容、评价形式与评价原则。

二、“精度”的控制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关键

所谓“精度”就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对学生提出的要求的高低,即学生在研究内容的层次上、研究的方法上、期待值上要求达到的程度。

研究性学习与科学研究两者相似,但非等同。超越现实,忽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提出对成人或专家那样的研究要求,或不讲“精度”随意而为,都不能认为是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开展研究性学习到底要达到怎样“精度”,这是政治教师应该认真探讨的问题,也是教师在活动前认真备课的重点之一。一般来讲,搞研究性学习,“精度”很高,就可能偏离学科教育规律,而精度很低,则有背离研究性学习的精神实质的危险。

研究性学习“精度”的控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研究性学习是基础性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一种课程形态,是一种学习方式,是一种教学理念。它的目的是养成学生探究学习的习惯和作风,培养其创新精神,提高其综合素质。它不同于科学研究,因此要避免学术化倾向。

第二,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是不同年龄、不同知识结构层次的学生。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针对学生的层次差异和类型区别,在目标定位上、内容选择上、方法指导上可以有所侧重。如果不切实际地以成人、专家型的价值定位提出过高的精度,反而会封杀学生的个性。

第三,充分考虑本地、本校教学资源的存量。研究性学习强调要结合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实际选择研究专题,同时要充分利用本校本地的各种教育资源,把各种教育资源与本校教学相结合,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三、“宽度”的控制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础

为使研究性学习达到预期效果,在控制精度的同时,教师在组织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根据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安排,要控制学生社会活动的时间、空间和课题的大小。这就是本文所说的“宽度”。

第一,在时间宽度上,注意各学科统筹安排显得格外重要。一段时间内,各科课题相对集中,导致学生调查、收集材料和开展学习研究的时间余地少,易产生草草了事的倾向。因此,各学科要统筹兼顾,互相协作,合理安排,争取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第二,创设良好的学生社会活动的空间。现实性和实践性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原则。所以,政治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某个热点问题开展社会调查。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社会生活,接近学生的实际。因此,有些内容会引发学生的热烈讨论(如银行利率、商品价格涨落、家庭消费、我国西部开发及社会热点等),成为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对此,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开展调查,并对调查中获得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处理,由此获得对“热点”问题的正确把握,锻炼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收集、分析国内外重大事件的资料,时政内容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时政中的重大事件,引导学生上网、去图书馆查阅报刊等收集相关材料,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了解其来龙去脉。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形成对重大事件完整、正确的认识。

第三,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大小要适度。课题太大,涉及的知识体系太宽,超越学生综合知识结构,得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课题太小,涉及的知识体系太狭窄,学生不能很好地综合运用知识,不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界定课题结构的大小,要充分估量中学生现有知识结构的总体水平,各学科协调设计,使课题既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汲取和综合运用,又能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施“研究性学习”课题,对国家、民族来说,有利于造就一代创新人才,实现民族复兴;对教师来说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变,有利于知识素养的提升;对学生来说,不仅仅是转变学习方式,而且是通过转变学习方式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生活习惯,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提供空间。因此,研究性学习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标签:;  ;  ;  ;  

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学位”的控制_研究性学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