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族工业的适度保护,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族论文,我国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的复关谈判虽然在1994年12月中止,但中国需要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也需要中国,这使得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早晚之事。因此,中国民族工业如何来迎接挑战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世界各国对民族工业的保护
幼稚工业的保护理论是着眼于一国的长期利益而提出的,保护这些工业短期内虽有代价,但从长远看是必要和有利的,所以这个理论一直被广泛地应用。这一理论在中国被称作“保护民族工业”。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各国对于民族工业保护理论又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保护措施应用上。除了日臻完善的关税措施外,又增加了非关税措施,而且往往两者兼用。关税措施有: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惩罚关税、紧急关税。非关税措施中采取直接限制的有:禁止进口、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自愿出口限制、限向国内采购;间接限制措施有:技术完全标准、包装和标签的规定,海关估价、外汇管制等。这些非关税措施更能达到保护的目的。因为它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更能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更具有隐蔽性和歧视性。正是由于其上述特点,长期以来一直被世界各国尤其是关税很低的发达国家作为进行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此外关贸总协定的例外条款,也是合法控制进口的手段,为发展中国家采取适当保护提供了依据。
我国民族工业适度保护的原则选择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把民族工业的适度保护界定为:所谓适度保护,不是全面高度保护,它是指在进出口贸易过程中政府通过采取各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国际惯例的经济和法律手段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本国的民族工业实行一定范围内程度不同的时限性保护。其目的是使我国的民族工业受到一定保护的同时,又承受来自国际竞争压力,以迫使其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产品质量,求得持续高速的发展。
对民族工业的适度保护与我国以前实行的高度保护政策是有根本区别的。高度保护是与我国原来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模式相适应的,是在计划经济基础上构成的一种广泛的、高度的、长期的保护;而适度保护则是与以出口导向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开放型经济模式相适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构建的一种一定范围内程度不同的有时限的保护。
采取适度保护原则是根据国际贸易的经验与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现状提出的。目前,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处于两种因素相互制约的矛盾状态: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发展的深入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尤其是与世界市场对接后,现行的高度保护政策显然既不适应国内民族工业企业要快速发展的需要,也不符合国际贸易组织要求各缔约国降低贸易壁垒,最大限度开展自由贸易的要求,必须加以从根本上改革,主要是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提高外贸政策透明度,减少和撤销各种非关税进口限制措施等。另一方面我国目前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民族工业的总体水平相当落后,不仅是新兴工业、高技术工业比重很小,其产品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产品相比也相差很大,而且多数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传统工业产品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也处于相对劣势,缺乏国际竞争力,若与世界市场接轨,开放国内市场,民族工业的许多产业必将受到程度不同的冲击,某些行业甚至将处于崩溃状态。因此又不能不实行必要和有效的保护。
但是,民族工业的保护应将维护民族工业的经济利益同引进外来竞争、促其成长有机结合起来,将强化市场调节经济的功能,同加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使适度保护成为促进民族工业各产业快速发展的良性压力机制。
1.正确处理保护和发展的关系。
首先要提高保护的主动性,即各种产业保护政策的实施和调整要主动适应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和对外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其次要加强保护对象的选择性,根据不同产业的具体特点进行分类和定位,以确定保护范围;最后要坚持保护程度及时间的适度性。
2.加强政府对国际贸易的宏观管理与调控。
要改变过去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直接干预的做法,而采取符合国际惯例和国际经济组织要求的经济、法律手段进行管理。这即是说在制定各种政策时要充分依据国际经济组织规章要求,利用有关进出口保护和发展中国家优惠待遇的各种规定,借鉴国外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保护民族工业成功的经验,并与本国实际相结合,进行全面权衡和论证,提高政策制度的科学性。在各种政策的实施上要加强相互之间的协调和配套性,在政策的制定上提高透明度,以充分体现公平竞争原则。
3.正确处理加速开放和逐渐推进的关系。
许多国家经验表明,在一个国家宏观形势处于不稳定状况,对外贸易体制的发展是不可能持续的。从世界许多国家的经验来看,他们在进入国际贸易组织时都采取了分阶段放宽贸易限制和开放国内市场的步骤。我国亦应从本国实际出发,逐步与国际市场相结合,确保新体制建立过程中国内经济的稳定性。
我国民族工业适度保护的措施选择
1.充分参与国际分工、实行出口导向发展战略。
发展中国家在与世界经济相对接时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即如何在减少进口限制后,既享受到引进竞争机制的长远利益,又避免因开放国内市场可能造成的外汇收支恶化、民族工业的萎缩等近期冲击。借鉴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成功经验,我国民族工业要想在国内市场开放的情况下求发展,必须实行出口导向战略,使民族工业与世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以外延求发展。
2.改善目前进口关税,实行灵活的关税政策。
我国的民族工业就其现状而言可分为幼稚产业、长线积压产业、适度竞争产业和鼓励进口产业,对不同情况的产业应采取灵活政策。
对于幼稚工业产业,应充分利用国际经济组织关于对特定工业可采取关税保护的规定。近几年维持现有关税水平,实行一定范围内的高关税保护政策,同时应建立幼稚工业成长评审制度,根据国际竞争力水平的提高情况,逐步降低关税率,防止过度保护。
对于长线积压产业,今后一定时期内给予适当关税减让,但幅度不能太大,减让方式采取平均式或递增式,使该产业渡过调整再发展的过渡时期。
对于适度竞争产业,应大幅度降低关税,使其通过与进口产品的适度竞争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在减让方式上可采用递减式或平均式,如果是竞争力比较强的可一次性关税减让。
此外,在制定关税减让方案时,应根据反倾销和反补贴的有关规定,加强对进口产品的倾销与补贴的调查,一旦成立应按规定收取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
3.有意识地采用新型关税制度。
传统关税制度常见的有四种:即从价税、从量税、混合税、选择税。这四种关税措施在保护民族工业和自身利益上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在保护国内生产者的同时,将会使消费者的利益有所损害。为防止对国内产业保护过度,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为此,近几年一些国家采用了新型关税制度。
限价关税 其方法是根据进口产品的价格制定上下限,当进口产品价格高于上限价格时,由于其在国内市场已丧失竞争力,因此免掉关税负担。而价格低于下限价的,就计征从价税;进口价格介于上下限之间时,征收进口价格与上限价格之差额,这样就可以对有可能冲击民族工业的低价进口产品征收较高的关税设置壁垒,而对不会冲击本国产业没有价格竞争优势的进口产品降低关税;以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提高社会福利。
差额关税 根据国内产业某产品的价格设定标准价格,再按进口产品进口价格与标准价格的差额征税。其目的在于对国外有竞争力的低价产品征一定的关税后,使其与本国同类产品价格一致,从而为本国产品与进口产品创造平等竞争条件,这种关税方式能够削弱进口品的价格竞争力,但又不对产品给予过度保护,在竞争和保护之间取得平衡。
配额关税 将关税和配额混合运用。配额内低关税或免税,配额以外高关税。它有数量限制的功能,但又不象一般数量限制那样完全割裂国内外产品之间的竞争,隔裂价值规律。通过对高出配额部分征高关税手段对国内产品给予灵活而又适度的保护,可达到既为国内产业保留市场又不损害竞争机制的作用。
4.建立有效的非关税保护措施。
这里主要包括:根据产业竞争力不同对进口实行分类管理和差别性保护政策,配合使用许可证等不同手段,做到合理有效保护,防止重复保护;完善有关进口管理的有关法规条例;研究制定一些新的保护民族工业的技术性和技巧性措施,为民族工业在竞争中发展创造外部环境。
5.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加快高新技术产品的发展。
我国目前已初步具备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品追求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条件。在人才上已有相当储备,全国有40万科技人员,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已有一定技术基础,如电子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在高新技术产品生产方面也取得一定经验,具备一定的开发生产能力。现在的问题是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量,推进科研与生产的联合,加速其发展。
目前我国民族工业组织结构大体处于三种状态:一是基本处于低度竞争和过度竞争并存,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高水平生产能力不足,非市场垄断和规模经济不够并存;二是专业化水平低,大而全、小而全企业普遍存在;三是缺乏巨人企业。应采取措施改变目前的状况。
首先要抓好大型企业集团,在政策上为他们转换机制、增强活力创造条件,逐步增强这批大型企业集团的经济实力,并促进其率先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
其二,促进企业的改组联合,鼓励企业以名特优新产品为龙头、以优势企业为核心、以资源优化配置为目标,发展联合与兼并,利用承包、租赁以及股份制等形式,促进企业资产合理流动,加速企业组织结构的改组和改造。
其三,下决心淘汰一批既无资源优势,又无长远意义的行业与企业,达到产业重组的目的,为我国民族工业的振兴做准备。
其四,扩大企业外贸自主权,这并不是所有企业都直接从事外贸,而是让企业有权选择适合的对外贸易方式,这对民族工业发展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