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作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生态环境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做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有利于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森林病虫害又称“无烟的火灾”,一经发现便已蔓延开来,直接影响林业树木的生长质量,影响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严重的还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物种消失,故而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1.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1.1保护生物的多样化发展
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需要多样化的生物作为支撑。在森林资源生长的过程中,会有许多动植物与森林资源相辅相成的一起生长,如果森林资源发生病虫害,小面积的病虫害会使某种植物的树叶或本体出现病变,以该种植物为生的动植物,在实用病变植物后,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诱发致命危害,严重的还会导致该物种数量的急剧锐减,影响其所在食物链的其他物种的正常生长。如果病虫害是较为严重且大面积的出现,甚至还会造成某种物种的灭绝,破坏生物的多样性,进而破坏林业生态环境的生态平衡,因此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就是保护生物的多样化发展。
1.2防止水土流失
地表植被的减少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之一,部分地区因为林业生态环境得不到保护,林业资源减少,水土流失频发。而森林病虫害作为导致林业资源减少的关键原因,在客观上讲,做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可以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减少水土流失。同时,森林植物所产生的光合作用,可以有效的对空气进行净化,为人们带来更为健康的生活环境和活动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1.3保障林业树木的生长质量
森林病虫害的存在会影响林业树木的生长质量,病虫害会附着在树木枝干上,将树木健康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吸收掉,阻碍树木的生长,导致树木枝干或树叶出现发黄、枯萎等病变。随着病虫害的蔓延,林业资源中的树木会接二连三的发生病变,如不能及时对发生病虫害的树木进行处理,就可能会使整片森林的树木都发生病变,对林业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森林病虫害的控制力度,定期安排专业人员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区域内的树木进行抽样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防止病虫害蔓延。
1.4维护林业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林业生态环境组成结构十分丰富,有着较为丰富的物种种类和庞大的物种资源,每种生物间均具有紧密的关联,并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密切相关。森林资源作为林业生态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内部生态平衡是维护林业生态环境稳定性的关键。森林一旦发生病虫害,将会对森林内部的动植物带来不可逆转的破坏,影响森林资源内部的生态平衡,进而影响整个林业生态环境的稳定性。故而为更好的维护林业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必须重视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2.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不够重视
森林病虫害虽然危害着林业生态环境,但由于病虫害初期的危害并不明显,所以会导致部分区域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不够重视,进而致使问题发酵,危害更为严重。病虫害对林业生态环境的危害不单是对森林资源的破坏,还会产生许多的次生灾害。如因森林破坏而频发的水土流失问题,以及物种灭绝等,这些均会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带来严重影响。其次,相关部门对病虫害防治的认知度不足和责任感的缺失,都是影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有效性的主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方法较为落后
当前,多数区域在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上,均采用农药喷洒法,即将农药喷洒在出现病虫害的部位,以此来消除病虫害。这种病虫害的防治方法较为落后,长期喷洒农药会使病虫快速的对农药产生抗体,时间越久,就越难以对森林病虫害进行控制,并且还会在某种程度上加速病虫害的蔓延。只有采用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才能从根源上降低病虫害对森林的危害,但当前大部分区域所采取的病虫害防治方法都比较落后,缺乏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无法对森林病虫害进行根治。
2.3森林病虫害的预警和监测措施不健全
因为某些区域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重视度不足,导致我国的森林病虫害预警和监测措施不够健全,且现有的预警措施和监测措施在实际的施行中,还存在落实不到位、人员配备不足的情况,无法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区域内设置较为完善的测报网点,如此也就无法对林业树木的生长状况以及病虫害初期可能会发生的变异进行及时监控,进而导致人们在面对森林病虫害时比较被动,难以很好的做出应对。
3.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3.1加强对病虫害防治的重视力度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目的是确保国家林业资源能够可持续性的健康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强对林业树木的养护,重视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相关部门要就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开展教育宣传工作,使人们充分意识到森林病虫害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所带来的危害。同时加大林业教学的宣传力度,呼吁广大群众主动参与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工作,保护树木,爱护森林,发挥群众的力量对林业树木的生长状况进行监督,一旦发现问题,立刻上报给相应的管理部门及时进行处理,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森林病虫害的危害。
3.2改进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任何工作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森林病虫害也是一样,针对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较为落后的问题,必须加大科学研究力度,改进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措施。相关的部门应聘请专家对危害树木健康成长的病虫进行研究,做到对症下药,研发出既可增强林业树木抵御病虫害能力,又能不对环境产生危害的生物农药。此外,得益于我国基因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较为顽固的病虫可以从其生物功能基因入手,研究可以根治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措施,或找出可以抵抗森林病虫害的有益微生物,用科学的、系统的防治措施对森林病虫害进行控制。
3.3完善森林病虫害预警和监测机制
森林病虫害早期的症状并不明显,病发部位多位于林木的内部,很难发现,待发现时多已蔓延成灾。其传染速度之快、涉及范围之广、危害之重,都是人们所无法估量的。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森林病虫害预警和监测机制,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林业管理原则,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区域内计划性的搭建便于监测树木生长情况的监测网点,及时对林业树木进行管理,争取在第一时间发现病虫害,进而将森林病虫害扼杀在发生初期,避免病虫害发生蔓延。同时,要对林木的培育、分配、种植、管理等过程进行实时监测,从源头掐断可能产生的病虫害。
3.4提高林业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
林业管理人员作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主体,其职业素养决定了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效果。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在病虫害防治管理上存在着经验不足、理论知识薄弱以及专业技能水平较低等问题。为此,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林业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与综合技能的培养,定期邀请专家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对表现优异的管理人员可以给予出国学习进修的机会;积极主动的与各大高校、研究院展开专业性较强的森林病虫害研究工作,引进先进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并以此展开培训工作,帮助林业管理人员快速掌握防治措施,从而提高林业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为后续开展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打好基础。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中,相关部门要重视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落实病虫害预警和监测制度,并采用科学的防治措施对森林病虫害进行有效控制,以此维护林业生态环境的平衡,保护自然环境。
参考文献
[1]才仁措毛.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7(20)
[2]梁净.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分析[J].农技服务.2017(16)
论文作者:马小健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9
标签:病虫害论文; 森林论文; 林业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树木论文; 病虫害防治论文; 工作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