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中医学院 贵州贵阳 550002)
【摘要】我校《金匮要略》的教学在实践中总结出如下方法:在采用多种教学法精讲原文的基础上,侧重于让学生爱《金匮》、重《金匮》、诵《金匮》。此方法切合我校实际、行之有效。
【关键词】《金匮要略》;教学改革;中医经典;背诵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8-0272-02
我们之前的教改是注重用病案讨论、启发式、引导式、互动式和学生自讲老师点评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观能动性。现今这些方法已经进入常规教学。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我们发现,这些方法固然重要,但只能用在学生对《金匮要略》有兴趣的基础上。在西医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学生认为学习中医没有发展前途而丧失兴趣。不热爱中医,谈何学习?所以我们从以下三方面入手进行教学。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刺激人主动去探索、去求知、去实践,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让学生学好中医必须先要让他们爱中医。提高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首当其冲,势在必行!
在课堂上首先让学生弄清楚:我们是文明的继承者和发展者。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在民族发展中的作用,使学生对该文化有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让学生对中医的学习态度由被动变为主动。
在讲《金匮要略.绪言》时就开始着手,紧紧抓住中医的优势,让学生体会到中医光明的前景。比如《金匮要略》里“天人合一”、“治未病”、“整体观念”、“扶正祛邪”、“治病求本”等等都是具有超前优越性的思想。比如“天人合一”思想,它是中医独有的理论,“天人合一”观的实践意义在于[1]通过研究自然环境的变化来指导中医临床的诊治,“天人合一”的观念是现代医学模式超前性和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更加广泛。人类的未来将是“天人合一”的和谐[2]。“天人合一”观是我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主导精神,在社会进步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是人类解决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各种问题的重要哲学基础[3]。
《金匮要略》里“治未病”的思想具有相当的前瞻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可以引申出很多让学生恍然大悟的例子,比如现代社会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还是以预防为主,在危害人类生命的癌症没有发生之前,提前进行防治避免严重后果发生,一旦罹患此类疾病,医学无回天之力[4]。当今社会天文数字的医疗费用已成为人们很大的负担,治未病才能以最少的成本换取最大的价值。还可以给学生讲述被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扁鹊三兄弟”故事,这个故事也足以让学生认识到治未病的重要性,这就是中医的最精华部分,也将是未来医学追求的最高境界。并不是有些人所说的“中医治不了病,只能治未病”。
“整体观念”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指导思想,它指导中医治疗疾病是治好生病的人,而不只是治好人生的病。人不是机器和生物,不能哪里坏了修哪里。所以中医“扶正祛邪”的治疗思想就显得更加仁道……善于抓住这些思想,在课堂上常常列举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例子,让学生体会到中医文化之美。随时注意激励学生,让他们看到中医的优势,热爱中医。
2.学习经典是中医临床大家成才的必由之路
中医的四大经典绝并非枯燥无味。学好经典是干好中医的必由之路[5]。李如辉对《名老中医之路》里所录的97家著名中医药学家对中医经典著作的态度进行统计发现,强调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及背诵者共计87人,约占89.7%[6]。邓铁涛等老一辈中医学家也呼唤大家“大温课、重读典”,这可谓是根治中医学术滑坡的一剂良药。200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了“优秀中医人才研修项目”,只将四大经典列为研修内容。由此可见历代中医名家,没有不熟读与活用经典者。中医博大精深,如能悟透《内经》的一个学术观点,则可为新的学术流派的创立奠定理论基础;掌握张仲景的一个治法,用活一类方剂,就可能成为一代名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纵观历史,各大医家莫不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7]或者“博极医源,精勤不倦”[8]。
总之,学习经典医著是系统、全面掌握中医理论的必然要求,可直接有效的掌握中医理论体系,同时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习中医理论的精髓[9]。把这些道理灌输给学生,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经典是中医临床大家成才的必由之路,从而深刻的认识到《金匮要略》的重要性。
3.熟读默记,娴熟于心
如何学好经典?最重要的是熟读默记,娴熟于心。宋代教育家朱熹谓“教人读书必须成诵”,此是“道学第一义”。一切学习根本在于背诵。在中医早期学习中,学生如果没有相当数量原文积累,就会缺乏中医的基本语素材料,中医临床如空中楼阁, 阻碍中医思维模式的建立,同时也不利于后期临床中辨证思维的精细灵活。只有熟背中医经典, 在中医临床时才能游刃有余。《医宗金鉴·凡例》中说:“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 理不明则识不清,临证游移, 漫无定见, 药证不合, 难以奏效。”[10]。
随着社会发展,在现在中医院校中能背诵经典之人寥寥无几,很多学生自作聪明的认为背诵是最愚昧的学习方法。“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如果没有对中医经典知识的强化记忆和存储,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和临床技能的提高,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临到用时,信手拈来,如探囊取物。我们所熟知的现代名老中医也是这样学习的,比如北京中医学院伤寒教研组长陈慎吾老师每天背《伤寒论》一遍;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大家刘渡舟教授治病,常用原文对号入座;方药中老师对经典能倒背如流;台湾最有影响力的中医养生大家之一,被誉为“近代难得一见的神医”张步桃医师过目不忘,胸中自有名著百卷。在中医经典中,对临床家的成才,对提高治疗疑难重症的水平,学习、研究和应用《伤寒论》《金匮要略》尤其重要。这是一本在临床上变化无穷,常读常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经典著作。观《名老中医之路》各位大家的成长之道,书中的老中医无一不是练背书的“童子功”出身,尤其是《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所有人均认为熟读默记是有必要的。正如岳美中教授所云,熟读伤寒金匮,方能在临床应用时:“触机即发,左右逢源,还熟能生巧,别有会心”。
给学生强调背诵的重要性的同时,还要随时督促学生背诵。我们每次课前5~10分钟用来提问,重点在督促学生背诵条文,期中上完一半课程后,布置学生连续背诵《金匮要略》所学原文20条、或者30条,作为平时成绩评定之一。这种方法很凑效,许多学生会一字不漏的把30条原文滚瓜烂熟的背下来,倒背如流才能达到效果。课堂上或者课间都要不断的激励、督促学生背诵。考试时我们也把背诵原文列为重要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背诵是知识积累和学好经典的重要方法。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每年都举行一次“经典知识竞赛”,和了“经典诵读比赛”。校园里常常听到学生诵经典的朗朗读书声。中医经典背诵之风回到校园,中医学子们感受着中医学的博大精深。浓厚的学经典背经典的学习氛围,固然学习成绩也大大的提高。近两年,学生平时成绩特别是背诵条文的成绩都在95分以上,满分的占一半之多。期末成绩也明显提高,全班平均成绩都在79分以上,较往年提高5分以上。及格率在85~90%之间,较往年的75%左右有大大提高。
总之,中医边缘化的今天,中医院校的教师要时刻研究如何让学生热爱中医,并深刻认识到学好中医必须从经典入手,而学好经典的重要方法就是背诵。真正使学生爱《金匮》、重《金匮》、诵《金匮》。
【参考文献】
[1]熊莉华.“天人合一”思想理论渊源及其对临床实践的指导作用初探[J].中医药导报,2015,19(5):22.
[2]孙婧.中国古代“天人合一”自然观的现代意义[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76(7):140.
[3]潘慧,蒋红华.“天人合一”之现代观[J].大众文艺.2014,59(8):270.
[4]赵治友,邬亚军,张尊祥.中医“治未病”思想及其在现代医疗保健体系中的重要意义[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0,12(5):402.
[5]柴可夫,钱俊文.在中医学专业博士生中加强中医临床经典教学的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8,16(5):362-363.
[6]李如辉.应重视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J].中医文献杂志,2008,26(1):26-17.
[7]刘渡舟.伤寒论校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3.
[8]孙思邀.千金要方[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
[9]程革.关于中医经典医著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医药导报,2005,11(6):83-84.
[10]清·吴谦.御纂医宗金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12.
基金课题:贵阳中医学院院内教学课题,课题编号:201304
论文作者:龚小雪,王俊霞,杨毅,黄惠刚,康继红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6
标签:中医论文; 经典论文; 学生论文; 金匮要略论文; 天人论文; 伤寒论论文; 中医学院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