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论文_赵华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论文_赵华

浙江地勘矿业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30

摘要:现如今,我国的国民经济在快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人们开始对生产建设环境提出严格要求,尤其是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单就地质灾害来说,其会直接破坏生产建设环境,而且还是毁灭性打击,所以,就需要及时应对上述情况,并提前制定好预防方案。此外,还应对地质环境利用引起重视,因为它会直接影响到生产建设,当然,还有必要对地质环境的安全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目的是为更好的明确工程建设的范围和规模,从而尽快实现经济发展目标。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对策

引言

众所周知,我们所生存的地球是处在不断的运动与演变中的,在这一系列的运动与变化中,往往会导致一些自然灾害的发生。况且,由于人类频繁的活动,导致大自然的不断变化。在诸多的人类活动当中,有许多活动时不符合自然发展的规律的,与大自然的正常发展相违背。因此,必定会导致地质灾害等的发生。其中,地质灾害是众多自然灾害中发生较为频繁与常见的。因此,要全面的采取措施来防止或避免这一灾害的发生,此外,还要对有关地质环境等相关的知识进行掌握,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防治,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

1地质灾害地质环境的概述

1.1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的概念

地质环境主要是自然环境中的一部分内容,是由岩石圈、大气、水圈所组成的环境系统;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通过将岩石圈、大气圈及水圈之间的迁移和能量进行转换,逐渐形成一个开放系统,并有一定的平衡性,这就是地质环境。地质灾害主要是由于自然地质过程和人为地质作用的双重作用,这样加剧了地质环境的恶化,从而导致人类生命和财产出现损失,并且使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地壳活动、斜坡岩土体运动、地面变形、土地退化、水土污染及地下工程等是经常见到的地质灾害。

1.2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一方面,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之间存在制约的作用,地质灾害深受地质环境的影响,在不同的条件下地质环境及规模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控制作用;而且,地质地貌、地质构造和地质环境灾害形成的必然条件,如地层岩性属于地质灾害的内部条件,区域地质结构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另外一方面,地质灾害对地质环境具有改进作用,首先,地质灾害会起到一定的重塑改造作用,这种作用是长期逐渐形成的;其次,地质灾害对地质环境所产生的改善作用具有不可逆性,无论区域类型还是成灾规模。

2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2.1创建地质灾害调查区域

就目前情况而言,要想有效的防治地质灾害,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必须在地质灾害频繁出现的地区创建调查区,而且还需要成立特别调查小组,专门研究地质灾害的地形地貌、气候等特点,做到可以精确预测出地质灾害的发生,并及时采用措施进行处理。除此之外,还应依照地质灾害的特征合理划分等级。等调查研究结束以后,调查小组还应对地质灾害高发地区的特征展开探究,并采用有效措施防治地质灾害,进而为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设置警报装置

为对地质灾害地区的防治成效进行分析,必须事先在该区域设置警报系统。如果警报装置应用符合要求的检测技术,就可以检测地质灾害,而且还能在灾害出现以前,将收集到的地质信息及时反馈给所需部门,并积极采用防治措施,目的是为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2.3创建紧急处理制度

当前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也开始对地质灾害的处理提出严格要求。除了创建地质灾害调查区域以外,还应构建灾害紧急处理系统,尤其是那些频繁出现地质灾害的地区。此外,还应采用先进技术,并将其和相关资源结合在一起,创建灾害响应制度,并对其进行完善。一般来说,上述机制主要是由网络信息平台、应急设备以及处理技术等组合而成。一旦出现地质灾害,便能在短时间内到达灾区,快速开展救灾工作,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受灾损失,稳定社会。

3地质环境利用的有效方法

3.1充分了解某一地区的地质环境

地质环境是某一地区是否会发生地质灾害的重要内因。如果某地区的地质环境十分脆弱,或者地质环境相对来说比较活跃,自有资料记载以来,地质环境处于不断变化当中,这种情况下,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大。相反,某一地区的地质环境十分稳定,长期以来没有发生过明显的变化,在这样的区域,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就相对较低。我们都知道,除了自然因素会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人为的生产活动也会引起地质灾害。因此,在人类开始各种生产活动之前,应该对该地的地质环境进行评估,充分的对其地质环境进行了解,并且应该地质环境做长远的性的评估,这样才能够减少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

3.2利用地质环境

对地质环境做好充分的评估以后,人们应该根据生产活动前期对地质环境评估中得出的结果开展施工活动,如果某一地区的地质环境并不适合对其进行开发利用,那么相关单位应该尊重当地地质环境的客观条件,停止施工开发活动,以免对地质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引发严重的地质灾害。对于地质环境相对比较稳定的地区,可以对其进行综合性的分类和管理,分析该地区的地质环境优势,依据地质环境优势,制定生产活动开展的计划方案,在整个施工过程,还应该不断地对施工过程中的地质环境进行监测,以便发现施工活动,是否给地质环境带来了变化。在此基础上,实现生产活动利益最大化和地质环境效益最优化。

3.3加强工程地质建设的安全性

在对地质环境进行考察与分析时,要对地质环境的安全问题放在首位。其中,主要包括地质信息、区域内外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以及可能随时或突然发生的风险性与不确定性。在安全性这一问题的调查中,首先需要对地质环境所存在的安全方面的因素进行评价、评估。从而避免这一工程的实施所可能带来的地质风险。在降低风险性的同时,要宣传对于地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思想。并且在构建这一环境利用体系中,要注意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且时刻铭记。不可以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破坏了自然发展的规律,要顺应自然环境的发展规律不可打破。要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自然发展的规律和保护地质环境资源的利用。并根据这一研究与考察的过程,对工程建设所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其他各方面的要求。在进行规范化建设的同时,也要完善这一工程地质环境利用的安全体系。促进其长远与规范化的发展。

结语

当然,就目前我国地质灾害发生的形势而言。尽管我国在地质灾害的预防与防治工作中,已做出了很大的应对措施,但是我国近年来发生地质灾害的次数依旧逐年上升,有增无减。地质灾害的预防与防治工作逐渐成为我国必须面对与解决的重要任务。不仅仅国家要认识到这一灾害的严重性,作为新一代的青年,也要认识到这一灾害的严重性与危险性。并努力的学好有关地质科学文化知识,就我国当前的地质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为何我国地质灾害总是频繁的发生。且找到相关的规律,为国家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中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在新的历史发展条件下,要想从根本解决或者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除了国家以及相关部门要建立相应的预防与防治以及监测体系之外,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树立地质环境利用与安全方面的知识,不断的完善这些体系。并将这些体系相融汇贯通,推进地质环境工作的科学性与技术性。

参考文献:

[1]何伟.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和环境利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5.

[2]杨润峰.浅谈地质灾害的防治方法与地质环境利用[J].自然科学,2015.

论文作者:赵华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4

标签:;  ;  ;  ;  ;  ;  ;  ;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论文_赵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