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词动态意义的确定与提炼_形容词论文

形容词动态意义的确定与提炼_形容词论文

形容词能动意义的确定和提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形容词论文,意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解题

80年代末以来,已经有研究者说到现代汉语形容词的自主或可控问题(注:马庆株(1988)、陆俭明(1991)、袁毓林(1993)、张国宪(1995)。)。这就是说,形容词也有自主和非自主的区分。所谓形容词自主,是指词义中含有主体的可控成分,即主体的能动成分。形容词表示的性质,其形成、显现或程度上加重,可以是人的主动行为,或者是人为的结果,而形成这种人为结果的动机反过来对主体的特定行为、动作有方式等方面的制约作用。比如:

(1)把“八宝”化到小碗里,快!(郭宝昌《大宅门》)

(2)全义,冷静!这是我委托逢时干的。 (陈建功等《皇城根》)

(3)赵主任咱们快点了……(《王朔文集》4)

(4)你以后规矩点。(《王朔文集》4)

(5)四嫂,嘴里干净点儿……(老舍《龙须沟》)

(6)老实告诉妈,妈还是喜欢你。(曹禺《雷雨》)

(7)四凤,你过来,你听清楚了。(曹禺《雷雨》)

不过,我们很难简单地把形容词划分为自主和非自主两类,而只能着眼于能动意义来观察不同形容词的意义表现,观察具体形容词能动意义的提取。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就词而言,自主形容词与非自主形容词并没有截然的界限,从典型的具有能动意义的形容词到绝无能动意义的形容词,其能动意义的有无、强弱、显隐呈现为连续状态;除少数词(如“快、慢、静、镇静”)以外,形容词的能动意义大都呈隐含状态,并且能动意义越弱,其能动意义的显现对语境的依赖程度就越高。第二方面,多义形容词的各个义项中,可能有的义项能动意义较为明显,有的义项能动意义较为隐蔽;或者有的义项有能动意义,有的义项提取不出能动意义。很难以词为单位作出有无能动意义的说一不二的划分。

近年来,有人对现代汉语形容词这个类的存在提出质疑,在一些论著中动词和形容词的具体判定也略有出入。本文的分析当然以承认有形容词这个类为前提(注:张国宪(2000)。),并且把性质形容词作为分析对象。典型的性质形容词是可以受“不”、“很”修饰、不能带宾语的词(注:朱德熙(1982)。)。

二 形容词能动意义的确定

2.1可以用动词“放”来确定能动意义最强的形容词。 《现代汉语词典》对动词“放”有如下的释义(注:本文对词的释义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6年。):

控制自己的行动,采取某种态度,达到某种分寸:放明白些│放稳重些│脚步放轻些。

这个意义上的“放”是一个粘着形式,只能构成下列格式:放+形容词+些/点儿(+名词)。比如:

(8)你静一静。把脑子放清醒点。(曹禺《雷雨》)

(9)请你自己放尊重一点。(曹禺《雷雨》)

(10)心胸放开阔一点儿。(陈建功等《皇城根》)

(11)他偶尔放慢脚步,看看婴儿那娇嫩的脸蛋。(陈建功等《皇城根》)

(12)她微微地笑,放慢了脚步。(《王朔文集》4)

(13)阎大爷回眼扫了一下那五,放大嗓子说……(邓友梅《那五》)

(14)放乖些/点儿│放老实些/点儿│放聪明些/点儿│放轻松些/点儿│放规矩些/点儿

进入这个框架的形容词都不是简单地复现词的词汇意义(即词典给出的意义),而是其隐含的主体调节意义、控制能力被激活,并得到强化。试比较:

词典里的释义

进入框架后的意义

乖 听话,机警 表现出乖巧

低 (声音)不高压低(声音)

灵 灵活,灵巧 灵活地去应变

聪明智力发达,记忆力、 表现出明智,恰如其分地行事

理解力强

明白聪明,懂道理

识时务地作出恰当反应

现实合乎客观情况的 抛开不实际的想法,努力

切合实际情况

形容词表示客观的、静态的意义,词典正是这样释义的。构成“放+形容词+些/点儿”以后,表现为主体对性状的强烈的控制行为。在这个框架中,“放”激发了主体的控制力,提取了形容词的能动意义。不过“放”终究是外因,进入这个框架的形容词有能动意义可以提取则是其内因。事实上,除极少数例外(如“放尊重点儿”、“放慢脚步”),“放”一般可以取隐含状态。在我们所见的语料中,“放”大都不出现,“形容词+些/点儿”就可以表达整个框架的意义,显现形容词的能动意义:

(15)“严肃点!”于观喊……(《王朔文集》4)

(16)爹……您冷静点儿!身子骨要紧。(陈建功等《皇城根》)

(17)爸,镇静点儿,镇静点儿……(陈建功等《皇城根》)

(18)金枝,你别想那么多,干脆点儿,痛快点儿,答应我吧……(陈建功等《皇城根》)

(19)白文氏忙过来关照:“轻点儿,轻点儿!”(郭宝昌《大宅门》)

“形容词+些/点儿”是促使主体加重性质的程度(其实相当多的应理解为促使表现出这种性质)(注:从表示的性质在程度上能否加重的角度看,形容词有三种情形。性质在程度上可以加重的如“长、大、高、简单”等,这些是性质在程度上可变型形容词。有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不能改变,这是性质在程度上不变型,本文“四”还要讨论。有不少形容词表示的性质程度上本来也是不能改变的,但说话人主观上觉得可变,如“静、满、硬、干净、规矩”。一般说来,程度上可变型形容词加上“些/点儿”表示加重;第三类形容词加上“些点儿”表面上表示加重,实质上是要求这些性质显现。),这种加重(或显现)是主体的主动行为。进入这个框架的形容词(或义项)能动意义最强,这是最典型的自主形容词。比如:

冲(chòng)、低[,声音不高]、乖、快、慢、轻[,用力不猛]、软[,柔和易被感动]、安稳、本分、沉稳、沉着、诚恳、诚实、慈祥、聪明、从容、大方、端正[,正派]、服帖[,顺从]、高兴、恭敬、乖巧、规矩、果断、憨厚、和蔼、厚道、活泼、豁达、机智、积极、坚决、谨慎、精神、开朗、客气、老实、乐观、冷静、灵活、敏感、耐心、平静、泼辣、勤快、热情、认真、坦率、文雅、细心、贤惠、潇洒、严肃、勇敢、愉快、镇静、郑重、主动、自爱、自然[,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自在

这类形容词表示人的气质、涵养、品行、心态、行为、表现等,包含着人的应变能力,主体可以自动地使这些性状显现或在程度上加深。可以把这类形容词称为内在形容词。为便于比较,记作A[,a] 类形容词。

2.2下面这些形容词表示的是外部性质:

薄、扁、粗、大、高、红、尖、亮、工整、紧凑、明确、热闹、突出、详细

这些形容词可以进入“形容词+些/点儿”这个框架形成指令:

(20)赶紧……远点儿,否则看我们怎么收拾你。(《王朔文集》4)

(21)我……到理发椅上坐下……

“长点短点?”(《王朔文集》4)

(22)薄点儿!│扁点儿!│高点儿!│亮点儿!│工整点儿!│紧凑点儿!│热闹点儿!│详细点儿!

例(21)回答理发师可以用“长点儿”或“短点儿”。以上格式是责令主体控制自己的动作、行为,以期显现出形容词表示的性状。进入这个框架的词也不是简单地显现静态的词义,而表现为动态的使成意义。比较:

词典里的释义 进入框架后的意义

长两点之间的距离大 使两点之间的距离变得大点儿

满全部充实,达到容量的极点 使更充实,达到极点

简短 内容简单,言词不长使简单些、短些

通俗 浅显易懂 使浅显易懂些

这个框架中形容词表示的性质也可以由主体控制,由主体调节这些性质的获取或加深,这些形容词具有能动意义。

不过,这些词的能动意义是不稳定的。以“薄”为例,它表示“扁平物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联系不同语境、不同对象,可以看到这种性质有两类成因。“薄皮”、“薄嘴唇”之“薄”是自然形成的,人力无法影响其形成。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能有“薄点儿”之类的说法。可是“薄纸”、“薄片儿”这些人造物之“薄”却是人为的,是主体自觉行为的结果,其中凝结着主体过去意向和曾经付出的努力。在这个意义上,“薄”表现出能动意义。当然,这里存在着性状与动作的依存关系。首先,这种人为性质的获取、显现,事实上要借助特定的动作。联系特定动作,形容词的能动意义可以看得更明显,比如可以说“把纸造得薄点儿”、“把片儿切得薄点儿”。进一步说,在进行动作之前或整个过程之中,对人造物特定性状的期待也制约着动作。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有一个形成过程。在形成之前是主体的一种构想,在形成之中作为一种方式制约着主体的动作、行为。比如“纸”之“薄”作为主体的设想,促使主体借助动作有目的、有意识地把纸造“薄一点儿”。可见形成特定性状的意向转化为影响动作的方式,使动作按一定意向进行,以期获得形容词表示的性状。确定这类形容词的框架实际上是“动词(+得)+形容词+些/点儿”,其中的动词是加工制作意义的动词(注:加工制作意义动词的分析参看朱景松(2000)。),当然动词常常不说出来(注:“放+形容词+些/点儿”或“动词+形容词+些/点儿”这两种形式中“放”或“动词”不出现时,形成“形容词+些/点儿”(记作甲类)。另有一类“形容词+些/点儿”是表示比较意义的,如“(他比我)高点儿、(等天气)凉快点儿”(记作乙类)。甲类有能动意义,乙类没有能动意义;乙类的形容词后面可以出现“了”,不能作状语。)。这类形容词数量并不少。比如:

矮、暗、白、长、稠、粗、脆、淡、低[,从上向下距离小]、短、 方、肥、干、好、黑、红、厚、尖、紧、近、辣、凉、绿、满、嫩、偏、齐、青、热、深、酸、碎、甜、稀、细、小、酽、圆、正、重、别致、抽象、出色、得体、干净、好看、合适、尖锐、简短、简单、结实、具体、笼统、热闹、贴切、通俗、完整、响亮

这类形容词刻划事物的性状(包括人的外表),这些性状可以通过主体的努力(借助某种动作)来获取或加深。可以把这类词称为外在形容词,记作Ba类形容词。

2.3确定Aa和Ba两类形容词能动意义的框架分别是:

A放+形容词+些/点儿

B动词(得)+形容词+些/点儿两式中的动词都可以不出现,两个框架在“形容词+些/点儿”上是一致的。“形容词+些/点儿”的作用是使性质在程度上加重或显现,这种加重或显现是主体的能动行为。不同在于,A 式(放)为内驱力使然,B式(加工制作义动词)是主体借助外力使然。

Aa、Ba两类形容词多是褒义的,有的是中性的。褒义形容词明显地表现出能动意义,这是主体意向决定的。主体使某种性状显现或加重,是为了追求正常的、积极的结果,只有褒义词(或中性词)的意义与此相合。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

下面这些形容词也表示人的气质、涵养、心态等:

笨、馋、呆、刁、毒、恶、鬼、娇、懒、愣、蛮、傻、贪、残忍、迟钝、粗野、固执、慌张、急躁、拘谨、冷淡、啰嗦、马虎、冒失、黏糊、轻浮、死板、凶狠

一般不容易看到这些形容词的能动意义,其原因不在于这些词表示的性状主体不能有意识地显现或加重,而在于这些性状的出现或加重通常导致消极的结果,按常理人们不会促成消极情状的出现。可是在特定场合,说话人可以主动地表现出某种消极状态来达到某种特定目的。比如:

(23)索性啰嗦点,……反正我的才气也是有目共睹,不必在这一段落炫耀。(《王朔文集》4)

再如,为了掩人耳目,可以故意表现得“笨点儿、呆点儿、傻点儿、放荡点儿、冒失点儿、固执点儿”,可以对某人“冷淡点儿”,对某事“马虎点儿”。消极情状一旦派上了用场,也会成为积极追求的目标。这时“笨、呆、傻、放荡”等也都可以进入“放+形容词+些/点儿”这个框架。这个框架本来是排斥贬义词的,可是在特定语境下,贬义形容词一旦进入这个框架,在说话人心目中贬义的分量就会冲淡。人的意向的改变会临时调整褒义、贬义评判的尺度。这类形容词也是内在形容词,也能提取出能动意义,记作Ab类形容词。

外在形容词也有同样的情形。比如:

丑、臭、苦、乱、拗口、粗糙、恐怖、离奇、潦草、凌乱

这些也是贬义词。有时为了为难别人或达到其他某种目的,可以故意把一个地方搞得“臭点儿、乱点儿、脏点儿”,把文章写得“拗口点儿”,把影视片拍得“恐怖点儿”,把情节说得“离奇点儿”。这时这些形容词也可以进入“动词+形容词+些/点儿”这个框架,也可以提取出能动意义。这类形容词记作Bb类形容词。

三 形容词能动意义的提取

形容词能动意义的显现是有条件的。就具体形容词而言,A 类形容词能动意义比B类明显而且稳定;在A、B两类形容词内部,a类又比b 类的能动意义明显而稳定。不仅如此,同一个形容词在不同语境中也会表现出能动意义强弱、显隐的差别。提取形容词能动意义的关键是使词进入语流,使词义由静态的词典义表现为表示性质的人为加深(或显现),其典型语境是前述A、B两种框架,两种框架表达的是祈使句。具有祈使句某些特点的语境,比如语义上唤起某种动作或行为、相应的自主动词、主体为第二人称、表示未然的动态等等,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取相关形容词的能动意义。

3.1形容词独立成句

(24)白萌堂起身拦住:“慢!”(郭宝昌《大宅门》)

(25)朋友,漂亮点,有钱有表掏出来吧!(邓友梅《那五》)

(26)坚强些,妈妈。(《王朔文集》4)

(27)老实点!你认为你是在什么地方?(《王朔文集》4)

形容词(包括带“些”或“点儿”)形成的句子是祈使句,能动意义极强,这些无需多说。

3.2形容词构成兼语式

(28)请你安静点,听我念信。(《王朔文集》4)

(29)对,教我要老实、听话,让干啥干啥。(《王朔文集》4)

(30)烦不烦呀?一天下来下了班也不让人清静。(《王朔文集》4)

(31)可你们,还是应该听我说说,让我心里好痛快一点儿……(陈建功等《皇城根》)

(32)告诉你真话,叫你聪明点。(曹禺《雷雨》)

按传统的看法,典型的兼语式表示使令意义,“令”的真义是使人施行第二项谓词性词语表示的行为、动作。形容词充当兼语式的第二项谓词性成分,明显地表示一种作为,具有主体(由兼语成分表示)的能动作用。

3.3形容词与助动词组合

(33)你们应该高兴。(老舍《龙须沟》)

(34)应该严肃点,否则她会觉得我无所谓。(《王朔文集》4)

(35)决无吃不饱之虑,但想吃好就得积极点……(《王朔文集》4)

(36)看来二爷的医术实在差得远,倒是以后要小心点儿。(郭宝昌《大宅门》)

助动词“应该、得、要”等都是倡导一种做法,通过判定来指明该如何行动,是一种委婉的祈使,形容词表现出很强的能动意义。

3.4形容词与自主动词组合

形容词与自主动词组合,表现出能动意义的概率极高(注:马庆株(1988)已经从动词的角度说到这一点。)。在这方面,B类形容词尤其明显。比较:

与自主动词组合与非自主动词组合

薄切薄点儿、(已经)切薄了变薄了

红染红点儿、(已经)染红了冻红了

圆磨圆点儿、(已经)磨圆了

这么多年,小石头被水冲圆了

长拉长点儿、(已经)拉长了长长了

“切、染、磨、拉”这些自主动词提取了“薄、红、圆、长”的能动意义,而“变、冻、冲、长”这些非自主动词与“薄”等形容词结合,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是自然形成的,谈不上能动意义。

形容词能动意义与自主动词常常互相依存、互相选择、互相影响。以“扁”为例,它可以表示自然的性状(记作扁[,1]),也可以表示人为造成的性状(记作扁[,2])。假定它与动词“摔”结合,“摔”有“很快地往下落”这个非自主义(记作摔[,1]),也可以是“使落下而破损”这个自主义(记作摔[,2])。那么,“摔扁了”要么是“摔[,1]扁[,1]了”,要么是“摔[,2]扁[,2]了”,不可能是“摔[,1]扁[,2]了”,或“摔[,2]扁[,1]了”。

3.5充当不同的句子成分

一般说来,形容词作谓语,能动意义可以比较强;作状语、补语,能动意义也比较强;作定语,其能动意义最弱,甚至很难表现出能动意义。比如:

(37)一定要先给人一个好印象,干活儿主动点……(《王朔文集》4)

(38)早点儿回来,等你吃晚饭。(陈建功等《皇城根》)

(39)仔细地想想我的话。(老舍《龙须沟》)

(40)给人物设计个来历,背景弄实在点。(《王朔文集》4)

(41)找谁?干嘛?先说清楚……(《王朔文集》4)

(42)你叫他们送一碗浓一点的普洱茶来。(曹禺《雷雨》)

(43)这可是客气话。(邓友梅《那五》)

当然,作谓语并不总能表现出能动意义,作补语时能动意义的有无、强弱还受到补语类型的制约。比如:

(44)二嘎子真聪明。(老舍《龙须沟》)

(45)你听清楚。(曹禺《雷雨》)

(46)你听得清楚吧?(曹禺《雷雨》)

(47)听得很清楚。例(44)用于评价、(47)表示结果,形容词都没有能动意义,这是其他因素影响的结果。

3.6主体的人称

人称也影响着能动意义的显现。比如A 类形容词加上“些/点儿”用在第二人称后面,能动意义最为明显;即使表示人称的词语不出现,一般也理解为第二人称:

(48)张大夫,冷静点儿!(陈建功等《皇城根》)

(49)爸,过马路当心点儿。(陈建功等《皇城根》)

(50)(你)冲点儿│(你)轻松点儿│(你)诚恳点儿│(你)坚决点儿│(你)文雅点儿如果改为第一或第三人称,“形容词+些/点儿”或者需处于被包含状念(当然,主体是第二人称时也可以处于被包含状态),如(51),或者要换成评价性的说法,如(52):

(51)(我/他)冲点儿也不会坏事│(我/他)轻点儿就不会影响别人│(我/他)诚恳点儿就能谈成

(52)(我/他)得冲点儿│(我/他)必须轻点儿│(我/他)是应该冷静点儿│(我/他)不得不果断点儿

“形容词+些/点儿”被包含,或者加上评价性词语,能动意义的显现受到抑制,或因婉转而有所减弱。

B类形容词用在动词之后也多与第二人称结合, 不出现人称时多半也理解为第二人称,这时形容词的能动意义比较直接:

(53)(你)切薄点儿│(你)描黑点儿│(你手)抓紧点儿│(你)站远点儿│(你)洗干净点儿│(你)讲具体点儿

用在第一或第三人称后面,形容词能动意义比较隐晦:

(54)(让我/他)切薄点儿│(让我/他)描黑点儿│(让我/他)抓紧点儿│(让我/他)站远点儿│(让我/他)洗干净点儿│(让我/他)讲具体点儿

“我切薄点儿”是承诺,有自律意义;“让我切薄点儿”是请求允许。“他切薄点儿”一般不能成立,只能被包含;“让他切薄点儿”是请求允许或吩咐。用于自律时,形容词相对于主体而言能动意义比较明显;表示吩咐、表示要求允许怎样做,形容词能动意义则比较间接。

3.7动态

语言形式表达的动态也制约着形容词能动意义的提取。比如:

未然或正在进行 已然

早早点儿来、来早点儿 早来了、来早了

高挂高点儿挂高了

彻底 要彻底解决 解决得很彻底

清楚 把话说清楚 说得很清楚

未然或动作正在进行,可以显示主体在行动中(或打算中)受某种意向的影响,形成某种状况的目的制约着动作;已然作为既成事实,性状已经形成,对动作不再起影响作用。所以,未然或动作正在进行比已然更能显现形容词的能动意义。

四 没有能动意义的形容词

有一些形容词,无论我们怎样调整语境都不能提取出能动意义,这些形容词至少有以下几种情形:

表示纯自然状态的,如:渴、痒、晕、晴朗。

表示人的绝对无意的行为的,如:大意、胆寒、丢人、失望。

表示绝对状态,没有程度上差别的,如:对、够、成功、硬朗、有限。

词义宽泛,或程度上无以复加的,如:昂贵、丰硕、深远、伟大。

这些形容词在词义上的共同点是其表示的性质程度上的不可变,无法人为地加重。

标签:;  ;  ;  ;  ;  ;  

形容词动态意义的确定与提炼_形容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