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蕾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江苏 苏州 215000)
【摘要】 目的:通过改变传统的规范化培训模式,提高了急诊护士整体培训效果。方法:选取30名护士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培训方法进行培训,选取31名护士为试验组,在护理部组织培训的基础上,将急诊护士采取按年资岗位级别分层次分组别责任制模式进行培训。结果:在培训后试验组护士的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及家属对试验组护士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士的职业归属感增强。结论:分级责任制带教模式极大程度提高了急诊护士整体培训效果,增强了临床护士的带教质量,提高了急诊护士的业务技能以及工作满意度。
【关键词】 带教模式;责任制; 规培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0-0345-02
临床实习是培养护士规范护理的关键时期,而临床工作对护士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2]。因此,如何做好临床带教工作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带教培训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护士的需要,更无法满足有着一定工作经验和多年工龄的护士继续学习的需要。为了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构建良好的护理梯队,我科自2013年开始采取分级责任制带教规培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01-01~2012-12-31在我院急诊科工作的护士30名为对照组,2013-01-01~2013-12-31在我院急诊科工作的护士31名为试验组。
1.2 方法
1.2.1培训内容:急诊科根据护理部的要求并结合科室特点于年初制定全年的培训目标及考核方法。培训内容以《基础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第五版、《儿科护理学实践与学习指导》人卫版、《儿科护理学操作指南》为参考。
1.2.2培训方式:
1.2.2.1对照组采取传统培训方式 对于新工作的护士,护理部在她们刚入职第一周进行集中授课,并由护理部选派老师进行基础操作培训以及儿科理论培训,培训结束进行一次理论考试;对于有工作经验的临床护士,护理部组织每个季度组织一次三基理论考试,人员为工作1~10年护士。每个季度列出五项基础操作,并在每季度结束前组织一次操作考核,人员为随机抽取各临床科室护士,地点统一在护理部示教室。我科则是每月组织一次护理查房,每周组织一次护理业务学习,科室里对于操作培训则是每季度根据护理部的操作考核项目进行针对性操作培训考核。
1.2.2.2试验组: 在对照组培训方法的基础上,对新职工增加了每周培训理论与操作,采用多媒体与示教相结合的方法,并为其准备新护士入职规培手册,培训周期为一年,每季度进行理论考核,结束后再对所有新职工进行一次理论综合考试和操作技能项目抽考;对于有工作经验的护士,护理部新增每个月下临床考核操作以及进行理论问答,考核结果直接反馈给各科护士长,并在科会上共同学习。本科室则根据我们全科护士的工作年资,区分了<3年,3~5年,5~10年,10年以上护士的培训计划,人手一本急诊护士培训记录本,新的带教培训方法以表格的方式将理论与操作培训的学习与考核部分区分了开来,还增加了日期栏,什么时候集体集中学习,什么时候自己单独学习一目了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首页详细列出了不同年资护士当年应该学习和掌握的项目。另外,还将本科室成员按年资级别分为四组,由其中一名省级专科护士担任总带教,其他两名市专科护士和两名主管护师任分带教,护士长排班确保每天有带教护士上班,每月利用科会集中进行理论与操作培训,培训后由分带教负责护士日常工作中学习、训练的指导与督促工作,考核结果纳入绩效中。
1.3 统计学方法
对收集的资料采用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软,计数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表1 两组考核成绩比较(分)
组别 人数理论成绩 操作成绩
对照组30 74.50±5.9181.46±4.99
试验组3181.61±4.9890.19±3.48
T=5.075T=7.89
P<0.001P<0.00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两组考核满意度比较(人数)
组别 人数满意较满意不满意
对照组30 17 8 5
试验组31 25 4 2
Z值2.008
P值0.045
上述结果表明试验组采取新带教模式,其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得分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护士的职业归宿感也较传统带教模式有了显著提高。
传统的带教模式因带教老师长期从事临床工作,缺乏继续教育和再学习的机会和热情,专业知识相对老化,教学方式单一而单调,只注重临床技能培训,而缺乏理论更新,难以调动护士积极性,使护士的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得不到系统化指导,而在护理科研、护理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也相对薄弱。分级责任制带教模式为临床带教教师提供了带教的目标与方法,使带教更具系统性,规范性,提高了对临床带教老师的要求,从根本上增强了带教老师的带教意识。而专业理论过硬、操作技能娴熟也最大限度地激发护士的学习热情,增加了她们对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渴求,使其对职业前途充满信心[3]。
分级责任制带教模式不仅体现了层级管理的优势[4],还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护士对临床工作的自信心,重燃了年资长的护士的工作热情,也使低年资护士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逐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另外,它还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缓解了护患之间的矛盾。如何做好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促进护理学科健康发展、提高护理水平仍是护理管理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5]。由于本研究样本数量较少,可以进一步尝试在更高级别的临床带教工作中进行实践和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 温晓平.新上岗护理人员分层次规范化培训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6):78.
[2] 于冬梅,卢根娣,王蓓等.护理临床实习教学管理模式的改进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6):430-431.
[3] 崔秀珍,孟杰,张秀杰等.一对一强化培训加快新护士胜任护士职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9):81.
[4] 侯华芳,何剑,寇红艳等.三级带教模式在护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27(2):249-251.
[5] 段香平.规范化培训模式在我院新护士护理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1B):178.
论文作者:周春蕾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9
标签:护士论文; 护理部论文; 模式论文; 理论论文; 操作论文; 对照组论文; 工作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2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