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状况分析研究
王晗旖
(洛阳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 洛阳471037)
[摘 要] 青少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应立足于政府购买力的政策导向基础之上。因此,以河南省为例,依托新体制机制,注重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联系,大力宣传社会保障工作,进而引进更多的青少年从事社会工作。
[关 键 词] 青少年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现实路径
社会工作顺应经济发展与人才结构改革的社会发展趋势,要大力建设青少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对此,应基于社会服务理念,创新工作方法,关爱青少年社会工作群体。依据不同时期、环境的社会发展环境,切实加强青少年的社会角色转化功能。
学术研究是一片璀璨的星空,学科的边界在哪里?我们一直为这个问题苦恼和困惑。法国哲学家埃德加·莫兰批评说,学科的边界、它的语言和它特有的概念,使该学科孤立于其他学科和跨学科问题,超级的学科性精神变成地主精神,禁止任何外人对他的小块知识领地的入侵。在知识社会学研究领域,以华勒斯坦为首的古本根重建社会科学委员会的研究成果,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其建议是,生产更加开放和更扎实可靠的知识。他们认为我们现在需要做的事情,应该是跳出传统学科的边界,甚至是将现有的学科界限置于不顾,去扩大学术活动的组织。没有什么智慧能够被垄断,也不要相信有什么知识领域是专门保留给谁。
监控器接受当前的系统观测,更新信念状态并计算在已知整个有穷观测序列下的系统安全性概率.基于监控器模型,本节提出一种增量迭代安全性验证算法(Incremental Iterative Verification,IIV)算法以及系统违背安全性需求时的反例生成算法.
此次主要针对广东省内的著名设计机构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调研访谈,主要针对现有城乡规划对(大)数据的应用情况与不足、大数据使用人才素质要求三方面进行访谈。
一、社会工作及社会工作者相关概念
(一)社会工作及社会工作者
国内外研究学者对社会的界定侧重点有所差异,大多数专家学者、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性质、方法、知识与功能上有不同的定义范围。国内相关学者定义社会工作内涵,即建立在科学指导基础上,以非利己为导向,采用专业化方式服务于社会助人服务建设中。其重点强调社会工作的“以人为本”,将社会工作看作是社会发展、现代精神或物质文明的产物,通过自我输出实现近似“助人为乐”的服务效果。
大多数公众对社会工作不是很了解,以为社会工作就是社会性的群众性思想宣传工作,或者将具有社会工作属性的志愿者或义工混为一谈。虽然有些人对社会工作范畴有所了解,但是却对其工作性质存在较大误解,认为只有发达国家社会生活才需求社会工作者和社会服务。因此,就目前社会工作者的影响力来说,大多数人对社会工作者的认识态度较低,缺少一定的社会认同及理解,缺少公众信任与支持,青少年社会工作可持续发展格局尚未充分建立起来。对此,全面提升社会工作参与人员整体素质,对促进社会、国家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应给予充分重视。
(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青少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首要解决的问题是青少年社会实践困惑、行动难题、专业化工作技能的有序展开等,且要求形成自身特有工作风格、实践方法与专业技能,并随工作复杂程度的提高,应切实补充自身的社会工作理论知识体系。另外,根据相关执行标准,我国具有专业社会人才从业证书者,仅占人口基数的2‰,人才队伍缺口较大。将其扩展到社会工作实践项目中,从事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专业人才更是少之又少。除此之外,我国青少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工作方法较为传统,手段方式单一,不能为社会发展提供全面的个性化服务。
二、河南省青少年社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通过对河南省部分地区开展社会调查,其结果显示:青少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有明显的制约性,具体内容有以下几点。
经过相关社会调查显示,社会工作专业从业人员,有近87%的青少年认为社会工作是一件值得骄傲的内容,同时也有约77%的青少年在社会工作实践过程中可以实现自身价值。但是,与前两者相反的是,有约67%的青少年认为社会工作属于高压力工种。除工作任务量、工作环节复杂性、季节性工作任务,青少年在社会工作中产生的职业压力,主要来源于经济收入水平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性,导致无法支持基本生活来源。结果显示,有约26.5%的青少年社会工作者认为工资较低。也正因如此,青少年在工作性质选择上一般更趋向于稳定、薪资水平与工作量挂钩的工作岗位或行业。另外,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尚未解决,其薪酬福利待遇制度尚未建立健全,也会影响从事社会工作的专业人才数量。
(一)人才队伍缺口大,整体素质受限
社会工作人才从属于社会公众参与、协同管理范畴,积极配合政府及相关组织部门,与其共同改善民生、社会建设、健全基础性体系、减少社会矛盾的组织管理人才。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社会工作人才聚集的一种组织形式,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必然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历史必要性;二是深入贯彻人才强国战略指导思想的必要途径;三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工作的必要内容。
(二)缺少社会知名度
社会工作者简称为“社工”。可将社会工作看作一种社会职业,即从事专门社会工作的主体为社会工作者。其主要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社会工作的内容范畴;第二层含义,具备社会专门知识且从事相关工作的主体。相关研究学者认为,社会工作者应切实遵循社会经济发展和服务价值,将所需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及技能付诸实际行动。通过个体或群体之间的有效互动,为他人提供所需资源,促使社会秩序的有效进行。
(三)尚未建立健全的相关体制
1、融合传统宣传阵地。一是加快村居级卫生计生服务阵地和宣传地的整合,统一新建或改建村居级卫生计生宣传栏。二是对基层卫生计生宣传标语进行全面清理、优化,确保卫生与计生标语的融合,在内容上、形式上实现卫生计生宣传标语温馨、美观、规范。三是加快人口学校和健康学校的整合,在基层开办“人口健康学校”,在学校开设人口国情和健康教育课程,实现人口和健康教育的有机统一。
三、影响河南省青少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发展的因素
2018年3月,河南青少年事务的社会工作宣传服务月正式启动,其主要参会方有共青团郑州市委、共青团河南省委等。就青年社会工作志愿者与广大有志青年就社会工作一题,围绕青少年社会工作系列实体、绿色低碳、糊口方法等内容,从青少年实际需求出发,尤其是针对理论过渡到实践的实践发展步骤,从增强其社会管理系统功能角度,应切实加强安全化社会环境的改革力度。
(一)理论指导与应用实践之间的矛盾
青少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应具有较高的理论基础知识受教育背景。经过相关社会调查显示,青少年专业社会工作者,其中约有47%的青少年具有社会工作专业知识背景,约95%的青少年社会工作者具有大专以上的受教育经历。受教育层次越高,其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储备与理论指导能力就越高。但是,与之相反的是,社会工作专业设计、课程内容与应用实践的培训等存在很大的师资不足问题,教学方式也相对落后,导致社会工作专业与社会发展相脱节。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毕业在进入社会后,因其理论知识与实践不协调问题,导致难以适应社会工作环境,更不能熟练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引发公众对社会工作的质疑和偏见。青少年在社会工作实践中如果没有通过专门、规范、系统的作业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工作的理解产生偏颇,甚至会因能力限制无法立足于社会工作岗位。
(二)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
随着河南省社会工作思想的宣传,青少年从事社会工作人员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已步入快速发展的步调中。青少年事务点的复杂性、广面性等特点,要求进一步强化青少年社会工作专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素质与整体素质水平。青少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建设,应坚持“发展青少年社会专业视野、服务于青少年健康,切实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从整体上讲,我国青少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仍存在一定的弊端,具体如下。
目前,各城市均依据国家相关文件指示精神,针对地域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作了指导性建设方案。但是从体制规范性上看,仍然存在界定范围不一致的问题,缺少明确统一的政策制度与长效约束机制。尤其是在体制机制的管理运行层面上,青少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引进政策、岗位培训机制、绩效考核评级机制以及这些机制之间建立的过渡性管理办法等,尚未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属于社会范畴,同时也是一项专业化的社会执行内容,其有效开展运行应有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与保障。按照河南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发展现状,切实遵循国家社会人才建设标准、原则法规。对此,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制机制等,给予充足的资金保障,完善组织机构非常有必要。
(三)从业经验与年龄之间的矛盾
我国社会工作发展起步较晚,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在青少年社会工作总量中,26岁以下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占总数约54%左右。社会工作从业人员队伍的年轻化优势体现在,他们能够有效利用计算机技术展开工作,工作氛围充满生机活力,吸收力较高,有很大的工作热情与创新创造能力。从社会发展总体角度来说,社会工作形式、受教育背景和个性不同的青少年群体从事社会工作具有明显的差异性。青少年社会工作者肩负着推动社会工作向前发展及服务于社会的重任,年轻化的社会工作群体表现出缺乏从业经验,往往在遇到挫折或高压环境下容易出现逆反心理。如果不重视这类问题,没有充分疏导他们内心情绪或给予关心,会严重打击青少年社会工作从业者的自信心,进而会出现离职、跳槽或疲于应付的工作状态。
四、青少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现路径
(一)基于政策导向,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根据国务院、省政府相继出台《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96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的意见),应切实推动政府对社会力量的购买服务能力,高质量完成政府职能转变,通过创新社会工作管理职能,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为进一步升级转型社会工作结构,提供全面的机制保障。并且,要求充分调动社会发展力量为公共事业服务,从社会治理、社会活力和社会发展创造力等方面,切实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与社会工作影响力。另外,根据《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发〈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关于做好政府购买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的意见》等国家政策导向作用,要全力推动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将纳入政府购买其服务支持范围的相关工作。对河南省青少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及其服务机构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指导作用。对于全面落实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发展要求,促进社会公共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也有深刻的意义。
主体功能区 主体功能区是指在对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以自然环境要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系统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形式的空间分异为依据,划分出具有某种特定主体功能的地域空间单元。
(二)搭建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平台,构建专业化服务格局
社会工作基本落脚点重在专业化服务上,河南省应切实开展社会工作服务计划,派遣青少年社会工作从业人员进行相关专业培训,鼓励支持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的实践能力。并以省市为中心,通过媒体、报刊、网站等途径实时进行社会工作的动态报道,进而吸引更多青少年参与到社会工作中。
青少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需要面向社会发展需求、基于政策导向,充分展现社会工作的实效性,进而全面提升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功能。对此,从社会工作的专业化、社会服务的高效、柔性化人才管理等角度,切实保障河南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巨东红.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现状、问题及其推进路径探析:基于厦门市的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97-104.
[2]孙光.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机制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文史博览(理论),2016(2):56-57.
[3]袁光亮.本土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中国特色与发展思考[J].北京青年研究,2018,27(1):61-66.
[4]洪徐平.社会工作者职业生涯发展影响因素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7.
[5]彭海威.汕尾市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问题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7.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7-0250-02
作者简介: 王晗旖(1988—),女,汉族,河南洛阳人,市场营销学硕士,就职于洛阳理工学院,从事团学研究、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研究。
◎编辑 司 楠
标签:青少年社会工作论文; 人才队伍建设论文; 现实路径论文; 洛阳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