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历史内涵弘扬商业文化_商业论文

探索历史内涵弘扬商业文化_商业论文

发掘历史底蕴 弘扬商业文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底蕴论文,商业论文,文化论文,历史论文,弘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商业文化是在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出现和形成的。因此,商业文化作为商品生产与商品流通中的一种文化现象,自古有之。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所以,我国的商业文化也源远流长。夏、商时代,就出现了以物易物的交换活动。各个都落之间“以其所有,易其所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到殷代末期,手工业迅速发展起来了,殷人也以经商为荣事。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说:“殷人的经商行为无疑已开始了。……大约就因为这样,所以后人称经营这种行为的人便为商人罢。”这是我国称做买卖人为商人的开始。因为殷人善于经商,所以殷灭亡后,周公要殷的遗民继续经营商业。

到了春秋末期,商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并出了两个有名的大商人。一个就是帮助越王勾践复国的范蠡,后来弃官从商,曾到齐国的陶(今山东定陶西北),并改名为陶朱公,经商致富。另一个是孔子的大弟子子贡(端木赐),在曹、鲁之间经商,也发了大财。可以说,他们都是跨国经商。因之,“陶朱事业”,“端木生涯”曾作为商业的代名词。

我国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封建统治者为了使封建的生产方式永久不变,以维护其统治,采取“重农轻商”的政策。因为商业经济的发展壮大会引起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发生变化,促使阶级分化社会矛盾激化。封建社会初期的汉高祖和汉武帝制定了极为严酷的扼制商业发展的措施。这种“抑商政策”,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但是,生产力在不断提高社会在不断进步,商业还是时兴时衰地发展着。随之,商业和流通的商业理论也开始出现了。如《管子》一书就有许多关于商业的论述。《管子》认为“市”可以刺激生产;商品价格的贵贱,要通过“市”才能定下来。“市”还可以知道商品的供求关系,可以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说:“无市则民乏。”当然,由于时代和阶级的限制,商业文化必然是统治阶级思想的反映。特别是,在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下,有些商人和官府、地主、高利贷者相勾结,残酷地盘剥老百姓(消费者)。再加上“重农轻商”,“农本商末”的思想根深蒂固,就出现了“无商不奸”的成语。所以,在封建社会中发生的商业文化仍然是封闭式的文化。

商业行为是追逐利润的,“商人重利”,这当然无可厚非。如果做买卖不赚钱,谁还去经营商业?正如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所描绘的那样:“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尽管如此,我国的先哲和高商巨贾们也留下了不少闪耀着真理光芒的商业 文化。孔子就有不少这样的论述。如“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不义而富且贵,富贵于我如浮云”,“富而可求也者,虽执鞭之士我亦为之……”。这些话都说的是义利并举,将经济与伦理道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其核心意思是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中国的商业文化在商业的时兴时衰中,一代一代艰难地发展、完善,积淀成一个又一个层面,每一个层面都反映着一定历史时期的商业文化的特有层次。这些都是极期宝贵的思想文化财富,对我们今天的从商者也有借鉴作用。古籍中记载神农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的公平交易。我们从这里可以窥见商业文化萌芽的痕迹。《管子》说:“非成贾不得食于贾。”周文王提出“公平交易”的主张;范蠡主张“商贾不忘其德”;孔子说“廉贾经商,取利守义。”孟子主张“欲富必先仁”。唐代理财家刘宴明确提出“抑制奸商领贾,扶助义商兴国”。我国流传下来的关于经商的格言、谚语,都是让从商者应有高尚的道德。如“贸实货居,市不二价”、“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自古待客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商店誉揽万人心,招牌无声却有魂”,“公平交易,童叟无欺”,“人心一杆秤,心正秤才准”等等。

由此可见,我国在悠久的历史中,创造出灿烂的商业文化,值得我们深入地探讨、研究,发扬光大。我国正在由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中解脱出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农业、工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同时,商业也在腾飞,商品丰富,市场繁荣。在商业经营活动中,我国传统的、优秀的商业文化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讲商德,守信誉,优质服务,形成了新时代的商业文化。如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的“一团火”精神,把“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为中心”作为经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急顾客之所急,想顾客之所想,竭诚地为顾客服务。他们牢固地树立了质量第一的观点,坚守宁可自己经济上受损失,也要维护消费者利益的原则。对可退可不退的商品,以退为主;可换可不换的商品,以换为主;分不清责任的以我为主的退换货原则。他们还制定了“大件耐用商品赔偿办法”,设立了赔偿基金。这些都在顾客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为百货大楼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天津的华联商厦,通过不断地深入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逐步形成了体现社会主义的商业价值观念,具有华联特色和风格的经营思想。这就是:以为人民服务为主线,以维护消费者利益为前提,架好生产与消费,党与人民之间的“两个桥梁”,发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个窗口”的作用,实行政治与经济“两个良性循环”,提高经济与社会“两个效益”。由于华联商厦良好地服务于消费者和社会,受到了顾客的信任。他们说:在华联买东西放心,不仅管退、管换、管送,还管赔。

6月28日,《生活报》上刊登了在哈尔滨中央商城发生的一个小故事,令人十分感动和赞佩。文章很短,全文抄来:“我于一个半月前,在中央商城买了两件长袖丝缎衬衫。天气变暖才拿出来试,发现不合身。此时信誉卡已丢失,商标也被我剪掉了。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到中央商城,受到商管部、质检部、大衣部的同志热情接待,营业员帮我回忆当时买衣服的情景。最后如数退给了我296元钱。”文章署名白瑞。最近又见报载,湖北襄樊市一书店内设“抄书间”,备有桌椅。一些只需某书部分内容的读者可在此免费抄录所需资料。书店是企业,要讲求经济效益,当然书卖得越多越能赚钱。但它又是传播知识的场所,比之其它行业,应更注重社会效益。书店的顾客多是工薪族,一些人只需书中的部分资料,如买下整册书个人经济上不合算。一本书动辄十几元、几十元,甚至上百元。那些只需某些资料的工薪族在经济上难以承担。书店的主人以高尚的商业道德,弃利守义,为广大读者着想,把社会效益放在了首位。新近,在西安也出了一件新鲜事。西安北郊亮出了一块引人注目的招牌:“西安魔妮10元钱连锁销售商场。”这是一家经营小商品的自选商场,主要经营日常生活用品、办公文具用品、厨房用品、小食品、小五金等等。有意思的是这些商品经过排列组合,拆零包装,一律以10元钱出售。商场负责人说:向工薪层推出这种服务,都是与人们息息相关的小商品。它以商品低廉、品种齐全、质量可靠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这个商场经营品种多达数千种,仅从日本进口的就有30种。这种别出心裁的做法,自然是出自全心全意为消费者着想的“重义轻利”的商业观。至于书店设立“抄书间”,中央商城的退款真可谓“舍利守义”了。

上边虽然列举了一些弘扬传统商业文化、商德高尚的商业经营者。但勿庸讳言,由于几千年来遗留下来的轻商阴影,致使几十年来,一切由国家包揽下来的僵化的官办商业的模式,严重地束缚了商业文化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了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方针,特别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今天,人们的商品意识增强了,商业得以迅速发展,商业文化建设也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同时也应看到商德在新旧观念交替转变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滑坡。其表现就是重利轻义,不讲道德,丧失信誉,伪劣假冒商品泛滥。正如民谣所说:“除了飞机大炮,什么都敢假冒。”就连治病的药品,救命的血浆,都有人敢造假。至于食品、烟酒、保健品,美容化妆品,其假冒伪劣更是屡见不鲜。因假酒致残致死者已多次发生。美容、化妆品伤害人者已不计其数。此外如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坑害农民,年年都有。投机倒把,巧取豪夺也到处可见。一些丧尽天良的人,囤积居奇,欺行霸市,哄抬物价,投机炒卖。不少集贸市场都有肉霸、菜霸、鱼霸,垄断市场,哄抬物价。在衣饰服装市场上也是如此,出厂价只有几十元的领带,贴上洋商标后,竟卖到几百元;一件普通的衬衣,冒充皮尔·卡丹名牌,就价高几倍甚至十几倍。本来是本国产的布料,竟说是从某某国进口的。最近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报道山东、江西某些个体和公有煤矿竟然往煤里掺煤矸石,最大比例达三分之一。去年中央电视台报道常州市某些厂家生产的“中华鳖精”,有的根本无鳖的成分;商店柜台上摆的包装精美的燕窝保健品,究竟有多少是真的,只有天知道了。因为整个东南亚年产燕窝仅仅两吨多,而我国有许多厂家生产这种保健品,其原料是哪里来的呢?

商德大滑坡,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1.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商海大战,硝烟弥漫。为了击败对手,一些不法分子,采用制造出售假冒伪劣产品,而价格稍低,以击败对手。2.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活动,使一些追求暴利的经营者,在利润的驱动下以假冒伪劣商品欺骗消费者,以获取暴利。3.法制不健全也是商业市场混乱的原因之一。我们虽然制定了一些法律,但还不够完备。有的法律法规条文又不够具体,执行起来有困难。再加上有的地方执法不严,更是难以以法律手段去打击伪劣假冒的制造者。4.地方保护主义也是造成假冒伪劣泛滥的原因之一。有些制造销售假冒伪劣者,一些地方政府采取睁一眼闭一眼的态度,更有甚者,当有关部门进行查处时,有的地方政府还为其辩解保护。

商业道德的严重滑坡,不仅表现在个体经营者身上,而且公有商店也有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某市一家很有名的副食品商店就销售过假五粮液酒。

商业道德滑坡,不仅破坏了我国优良的传统商业文化,而且造成了市场的混乱,严重地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商业文化的建设,造成了流通领域的混乱。因此,可以说当前商业文化建设严重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过程中,加强商业文化的建设是迫在眉睫的任务。商业文化是指与商业经济发展相适应、受社会制度及社会文化影响和制约,通过商品交换反映出来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观念和传统习俗的总和。商业文化建设得好就会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反之,就会阻碍或者延缓经济的发展,破坏社会秩序。所以,商业文化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直接的影响。可以说,它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窗口。

为了搞好商业文化建设,笔者认为,首先应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的商业美德。如前所述,中国的传统商德讲求重诚信、讲谦和的经商作风。商业经营是利与义相统一,或者义与利并重的一种社会行为。传统商德主张,当利与义发生冲突时,不能弃义而取利,而应弃利而守义;义以生利,以义取利,取之有义,信载义和行之为利。这些高尚的商业道德,仍然应为今天的商业经营者们学习和遵循的准则。

其次,应该规范从商者的行为准则。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非常突出,如重民、爱民、利民、安民和恤民等。这不仅是儒家的主张,也为法家所提倡,这就是今天所说的“人本观”。商业文化的主体是人,企业的价值观、道德观以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都是以人的素质为根基的。因此,在商业文化建设上,要把提高商业人员的素质放在重要的地位。要从思想上、伦理道德上、商品知识上、服务质量上,强化培养教育,造就一批适应市场经济的高素质的商业队伍。

第三、应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商业经济是市场经济、道德经济、也是法律经济。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关商业方面的法律法规,用法律的武器保护正确的商业行为,打击制裁不法的经商者。有了法,还要加大执法的力度。特别是要使商业经营者知法、懂法、守法。

第四、在继承发扬我国传统的商业道德的同时,还要学习借鉴外国先进的商业文化。日本、韩国的商业文化较先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中国儒家思想文化吸收过去,建设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商业文化。我们也应很好地吸取外国先进的商业文化,当然要结合本国的国情,特别是应把外国先进的东西与我国的商业观相融合,不是模仿,不可生搬硬套,而是要创建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的商业文化。

第五、要花大力气培养一批优秀的商业企业家,使他们成为商业战线上的核心力量,带领广大商业工作者把商贸工作搞得好上加好。那么,应具备那些条件才能成为优秀的企业家呢?笔者认为袁宝华同志在《论企业家的修养》一文中提出的10条修养就是最好的标准。这10条修养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胸怀全局,脚踏实地;艰苦创业,无私奉献;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清正廉明,依靠群众;疾恶如仇,从善如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丢掉幻想,搏击市场;锲而不舍,刻意创新。

这10条标准是很高的,想要达到是不易的。不过,只要努力学习,勇于实践,也是可以做到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经理(厂长)。随着商业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优秀的商业企业家队伍会不断发展壮大。

标签:;  ;  ;  ;  

探索历史内涵弘扬商业文化_商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