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个别和一般的哲学范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范畴论文,哲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个别和一般是表征世界上的事物、现象具有差异性和统一性辩证联系的一对范畴。客观世界是由纷繁复杂无限多样的事物构成的,每个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具有个体性和独特性,使认识的主体把它们区别开来。同时每个事物又都处在整个宇宙的统一体中,同类事物中贯穿着共同性、普遍性,使各个事物相互联结、相互贯通,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事物的这种既有差异性、又有统一性,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既分离、又联系的最普遍的关系,就是个别和一般的关系问题。追溯哲学发展的历史,这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特别是中世纪的唯名论和唯实论,近代的经验论和唯理论,在此问题上一直争论不休,它们各执一端,始终没有找出正确的答案,陷入困境之中。近几年提出的关于马克思主义能否回答和解决当前具体问题的争论,再一次把个别和一般的关系问题提到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就此谈点粗浅的看法。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或运动形式必然与另一事物或运动形式相关联,它们之间贯通着普遍本质的规定性。同时又有各自所固有的本质特征而彼此相区别,形成各种差异性。前者就是一般范畴所反映的客观内容,后者就是个别范畴所反映的客观内容。
个别和一般范畴各自具有哪些规定性和特征呢?
个别从和一般相区别的意义上,是指每一单个的特殊事物,即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它是实体性的存在,表征的是事物的个性。其最主要的特征是能够被感性所把握,因而,它是主体认识事物的基础和起点。由于个别本身所固有的个性或特殊性,使主体在认识中将它们相互区别。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一个个的实体性存在物,这一事物不同于那一事物,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事物。
个别还有和一般相关联的一面。就每个具体事物而言,它既包含这一类事物的普遍性或共性的因素,同时又包含着自己的特殊性或个性。如就一具体人而言,他既有和他人相区别的个性,又有人类共同具有的本质属性,就此意义而言,任何个别都是一般。
由于任何具体事物既有个性,又有共性,因而个别和一般的界线划分又总是相对的,在这一场合为个别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就为一般的东西。个别可以转化为一般。
一般从和个别相区别的意义上,是指某一类个别事物共同的普遍本质属性,它是同类个别事物中共同存在着的东西,体现着同类事物具有的内在本质和共同的规律性。这里应当注意区分本质属性和共同属性,本质属性是包含在共同属性中,但并非所有的共同属性都是本质属性,就人而言,其本质属性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人的共同属性就很多。因此,在认识论上应当确定一般是反映一类事物本质的一般,而排除通常意义上的外在相似点的一般。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特性看,一般是靠理性来把握的,而科学认识论的任务就是要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把握这一类事物。
关于普遍性或一般性应该是一类事物本质的思想,最早是由黑格尔提出的,他认为,不能将普遍性或一般性与一类事物的共同点混为一谈。在他看来,共同点不一定是普遍性(一般性)。他说:“普遍概念,就包含有事情的价值,亦即本质,内在本质、真理。”而“单纯的共同点与真正的普遍之间的区别,在卢梭著名的《民约论》中却有恰当的表述。他说,国家的法律必须由公意或普遍的意志产生,但公意却无须是全体人民的意志。”①卢梭说的“公意”是指作为国家的普遍意志,并不等于所有臣民的意见。黑格尔借用此例,生动说明了普遍性应是事物本质的思想。长期以来,人们往往从形式逻辑的意义上来理解普遍性或一般概念,把它看成仅仅是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列宁在《哲学笔记》中很赞同黑格尔这个思想,他不仅引了黑格尔的话“一般乃是一个贫乏的规定,每个人都知道一般,但却不知道作为本质的一般”。而且还批注说:“注意:作为‘本质’的一般。”②
质言之,一般也和个别一样具有客观性,并不是主观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依靠理性思维来把握的。
一般在和个别相关联的意义上看,由于一般是同类个别事物的某种普遍本质属性,因此,一般即寓于个别之中,是个别的一个部分或一个方面,任何一般只能是大致地包括一切个别事物。
一般将它用在普遍性、共性意义上,那么一般就有范围大小和层次高低之分,其范围最大的普遍性,最高的一般是物质。但也有较小范围的一般,如生物、动物、植物、人。较小范围的一般相对于较大范围的一般又称为特殊,例如,张三、李四是个别,人是一般、普遍,那么中国人就是特殊。这里特殊是个别和一般的中间环节。然而,人们通常是在个别的意义上使用特殊这一概念的。而上述作为个别和一般的中间环节的特殊,在一定范围内也是一般、共性。如中国人相对张三、李四就是一般、共性,而相对于更大的范围人类而言,则又是个别。
由此可见,个别和一般既互相区别着,又互相联系着,二者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个别和一般的统一,首先表现为互相依存,从两个方面来认识:其一,个别总是和一般相联系而存在。在客观现实中,由于任何一个事物都是同其他事物不可分割地联系着,所以它不仅和其他事物相区别,是和其他事物不同点的个别,而且和其他事物相联系,具有和其他事物相同点的个别,它和同一类事物有着共同之点。并且个别也只有和一般相联系才能被认识,被说明,即被人们的思维所把握。对于个别事物任何一个最简单的判断都反映了个别和一般的关系,都是在认识了个别和一般的关系基础上所做出的规定。列宁说:“任何个别(不论怎样)都是一般。”③就是明确地指出了个别不能离开一般,对任何一个个别事物所下的判断都在于指明它与其他事物具有共同属性或共同本质,例如,“铁是金属”、“工人是劳动阶级”,等等。其二,一般也离不开个别,没有脱离个别而孤立存在着的一般。正如列宁所指出的:“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④一般既然是某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离开了一个个的具体事物,这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就不存在了,一般也就无法被规定和存在。只有和个别相联系的一般,才是现实存在着的一般。人们对一般的认识表现为概念、判断、科学规律等等,这些都是从个别中抽象出来的。因此,不研究个别事物,也就不能达到对一般的认识。
其次,个别和一般的统一还表现为它们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列宁指出:“任何个别经过千万次的转化而与另一类的个别(事物、现象、过程)相联系。”⑤这不仅是指一类事物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另一类事物,而且是指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即是说同个别相联系的一般往往不止一个,在不同范围和不同条件下,同个别相联系的一般是不同的。就粮食和食盐而言,从它们作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属于消费资料,具有消费资料的共同属性;但从它们用于工业原料,则属于生产资料,具有生产资料的共同属性。个别和一般的相互转化还表现在它们之间区别的相对性。就客观事物的范围和层次的无穷尽而言,个别相对于更小范围的事物,如马相对于白马、黑马而言,则是一般的。而这个一般相对于更大范围的事物,如马相对于动物而言,则转化为个别。个别和一般的这种转化表明,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内,个别和一般的区别才是确定的,范围、层次变化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便会随之发生变化。
个别和一般的相互依存和转化并不排斥两者具有不同的规定性,在一定范围内,两者有着明确的界限和区别,不能混淆。列宁认为:“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任何一般只是大致地包括一切个别事物。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如此等等。”⑥这就是说,个别和一般不是等同的,个别要比一般丰富、生动,一般要比个别深刻、稳定。个别中除了一般所包括的与其他个别相同的属性和特征外,还包括着为一般所没有包括的,这个个别不同于其他个别的一些属性和特征。
个别和一般在认识论中的作用如何呢?
个别和一般相比较在逻辑上看,个别比一般具有先在性,即是说,在认识论意义上,人们先认识事物的个别,然后才能达到认识事物的一般,没有对事物个别的认识,就不会达到对事物一般的认识。就人类的认识秩序而言,个别是认识的基础和起点,认识的整个过程表现为一个在实践的基础上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因为人们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个别的认识上,而要通过从个别上升到一般,达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然而,仅认识到一般,也不是完全的认识。尽管这种认识具有普遍真理性,但还不是对个别事物的具体认识,因而不能解决具体问题。要解决具体问题,必须以对一般的认识为指导,进一步掌握个别事物的具体情况,把一般和个别结合起来。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就是不懂得这个道理,他们抹煞个别和一般的区别,以一般取代个别,结果陷入主观主义、唯心主义。
从个别到一般,又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过程和认识上的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指导实践的两次飞跃过程是相一致的。感性是关于个别事物的认识,理性是关于一般规律的知识。因而,感性和理性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也可理解为个别和一般的关系。在实际中要正确解决感性和理性的关系,首先必须解决个别和一般的关系。从思维过程看,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就是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这是通过分析、综合、概念等一系列方法所实现的思维抽象化过程。从认识结果看,通过思维抽象化得到的概念,并不是几个感觉或几个观念简单的相加,而是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概念同感觉不但有量的差别,而且有质的不同。认识过程实现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飞跃之后,认识过程并没有完成,还必须实现由理性向实践的第二次飞跃,即由一般到个别,通过这次飞跃使认识具体化,使认识变为现实。所以对感性与理性这同一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的认识,是建立在辩证的理解个别和一般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的。
从哲学发展的历史看,如果在认识过程中任意夸大任何一个过程都可能会导致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正是夸大了理性认识或对一般的认识,使之与感性认识或个别相脱离。像柏拉图是将“理念”看作在具体事物之外独立存在着;黑格尔把“绝对精神”说成是先于自然界而存在的。相反,主观唯心主义者则夸大感性认识或对个别的认识,使之成为离开认识过程而独立存在的东西。由此可见,在认识过程中坚持个别和一般的统一,在实践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个别和一般又同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归纳和演绎相一致的。归纳法是从个别事实走向一般概念、结论的思维方法,它所遵循的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运动,即通过对个别事物的观察研究所概括出一般知识原则。而演绎法则是从一般概念原理走向个别结论的思维方法,它所遵循的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运动。然而,演绎它本身不能为自己准备好作为出发点的一般原则,而是从归纳所得出的一般概念、结论为其起点和基础。由此可见,没有归纳就不可能有演绎,也就是说,没有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运动,也就没有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运动,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个别和一般的关系问题,又是和哲学的基本问题——存在与思维(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密切相关。从哲学发展的历史看,一般说来,凡是强调认识的首要对象是个别的,把认识的对象看成是物质性的东西,便是唯物主义;反之,凡是强调认识的首要对象是一般的,把一般看成是精神性的东西便是唯心主义。因为个别总是指感性所把握的物质性的个体事物,而一般则并非自身独立存在,往往须经人类思维的抽象作用,运用理性思维才能形成一般概念。如果把一般看作是首要的认识对象,就往往是将一般概念当作一种既脱离了个体事物,又脱离了人的头脑,而自身独立存在的某种东西,即把它客观化成为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从而陷入唯心主义。
个别和一般的关系又可以表现为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关系。它们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看成是,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原理是个别和一般范畴在现实中的进一步具体化和运用。如果说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关系问题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丢掉了辩证法,那么个别和一般的关系问题就更为根本,它可以说是辩证法的精华所在。
由此可见,对个别和一般范畴的探讨,将有助于认识和把握哲学思维的方式和辩证方法。
注释:
①黑格尔:《小逻辑》,第333页。
②列宁:《哲学笔记》,第297页。
③④⑤⑥列宁:《哲学笔记》,第40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