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投资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跨国公司论文,中国论文,产业结构调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随着中国利用外资规模的扩大和水平的提高,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投资越来越活跃。跨国公司拥有强大的技术优势和全球性的营销网络,对东道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从我国利用外资的进程来看,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对我国特别是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直接投资促进当地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世界著名的大跨国公司已有200多家在中国投资,而且投资主要集中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这一点与外商中的中小企业主要投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截然不同的。截至1997年底,全球100家工业跨国企业集团中已有50家在上海投资,这些跨国公司的投资具有技术层次高、知识含量高、高新技术产业化程度高的“三高特征”,主要投资汽车、通讯电子、家用电器、钢铁、电站设备和精细化工等支柱产业,其产品一直保持世界领先水平。如投资于汽车工业的有大众、福特、三菱汽车、本田和宝马等公司,通讯电子领域有贝尔、西门子、IBM、3M、摩托罗拉、通用电气、布朗、博来里、三星、索尼等公司,家用电器有开利、日立、松下、夏普、东芝、飞利浦、惠普等公司,钢铁工业有三菱重工、大宇、住友金属等公司,精细化工有帝国化学、巴斯夫、赫司特、杜邦、美孚、拜耳等公司。这些跨国公司的经济效益普遍良好。如美国AT&T在沪企业注册资金1060万美元,不到三年全部收回了投资;比利时贝尔电话公司开业10年来,企业上交税金相当于国家投入资金的5倍;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年生产桑塔纳轿车20万辆,国产化率90%,年收入200亿元,连续5年列全国最大三资生产企业500家榜首。
2.带动前后关联产业的发展。
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前提之一是市场的不完全性,包括中间产品的不完全性。由于产品的前向和后向关联作用,中间产品的生产会引起许多相关产品的生产。跨国公司的进入,带动了一大批相关的配套企业。“进来一个,带活一个”。例如,天津市为三星集团配套的国内企业有94家,为雅马哈配套的企业23家,为摩托罗拉移动电话配套企业34家,为桑切斯配套的企业275家,为NEC配套企业34家,为扎努西配套企业27家。在目前国有企业缺乏产品竞争实力的形势下,跨国公司的进入,不仅带动了相关的配套企业,而且也激发了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活力。
3.公司内部的技术转移。
随着技术转移内部化趋势的加强,跨国公司对东道国技术进步起着积极的作用。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包括工业产权和非工业产权。工业产权包括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商标权等。非工业产权主要指专有技术,包括设计图纸、设计方案、技术说明书、技术示范、具体指导等。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主要是公司内部的技术转移,即母公司将技术流向多数股或全部股权设在东道国的子公司。这种技术转移一方面扩大了他们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也通过技术扩散与生产国产化推动了国内技术的更新与进步。
4.非股权投资方式。
跨国公司投资除了通过股权投资方式以外,更多地通过非股权投资方式。所谓非股权投资方式,包括技术授权、管理合同、生产合同、共同研究开发、分包合同等等。技术授权是指跨国公司将其研究发展成果中的专利权、商标权及制造加工技术传授给当地企业,收取专利费和技术费。管理合同就是跨国公司将其先进的企业管理技术运用于当地企业管理,收取管理提成费。生产合同是指与当地企业订立提供产品的合同,但由当地企业自行负责实际生产活动。分包业务就是跨国公司将东道国企业按照跨国公司要求生产出来的零部件或中间产品运往母国组装成成品,以本公司的商标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值得注意的是,自70年代以来,非股权投资方式发展迅猛,进入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的投资方式越来越多地被非股权方式所代替。跨国公司采用非股权投资方式,可以减少风险,又可以使其技术、管理和销售机构获得丰厚的利润。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即使采用非股权投资方式,仍可以利用其先进技术、经营管理和销售能力方面的优势,加强对东道国的控制。对东道国来说,则可以更多地拥有企业的控制权,有效利用跨国公司资金,引进跨国公司某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增加国内的出口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二
目前中国正面临着产业结构由劳动、资金密集型向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变的历史新时期。我国已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目前的关键是在我国向外向型产业结构演进的基础上实现重化工业的现代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提高我国工业的总体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为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奠定坚实的技术经济基础。自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中国是发展中国家里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截至1997年底,中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04866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218.7亿美元,已开业的外商投资企业14.5万多家,直接从业人员1750万人。世界各著名跨国公司都看好中国的广阔市场。跨国公司在中国直接投资迅速增长的态势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带来了机遇。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我们应重视跨国公司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所起的积极作用,采取正确的鼓励和引导政策,限制其不利的方面,加快中国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进程。
为了加强我国重化工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有必要将我国重化工业长期实行的进口替代战略逐步转变为出口导向战略,这就意味着这些部门原来沿用的高额关税保护政策将要逐步为自由贸易政策所代替,导致跨国公司为绕过关税壁垒的直接投资将会发生变化。但是,中国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关税壁垒的逐步取消,为跨国公司利用中国广阔市场进行跨国经营提供了新的机遇。而且,产业结构高级化本身也会引起投资需求的扩大。可以预料,新一轮的跨国公司投资高潮将会到来。对此,我们要做好对跨国公司投资的鼓励和引导工作。
跨国公司的投资动机因素中主要是与利润激励有关的长期经营环境因素,而对税收优惠激励不占重要的比重。在这一方面与一般中小企业不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优惠政策的重点是采取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对中小企业有吸引作用。为了在新形势下吸引跨国公司的投资,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我国现行的利用外资政策也要相应进行调整,即由税收优惠政策逐步转变为公平竞争的政策,重点放在优化投资环境,特别是改善投资软环境的条件,以增加对跨国公司投资的吸引力。
随着跨国公司投资规模的扩大和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向着高级化方向发展,跨国公司的投资方式也会发生重大的变化。由于重化工业项目建设和改造的资金需要量大、期限长,因此跨国公司已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直接投资方式,而更多地采用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相融合的方式。跨国公司的非股权安排很适合于中国国有企业改造的需要。在中国的重化工业部门中国有大中型企业占很大比重。在利用跨国公司投资实现高深层次工业化的过程中,非股权投资方式将成为中国国有大中型企业与跨国企业之间进行“嫁接”改造的有效形式。
但是,在重视跨国公司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过程中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跨国公司对我国民族经济的负面影响。跨国公司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全球发展经营战略,往往会和东道国的经济发展目标和民族经济利益发生冲突。跨国公司利用它的全球经营网络和内部转移价格,来逃避东道国的货币管理和税收控制,跨国公司对东道国某些经济部门的股权和非股权控制,容易形成对东道国某些产业部门的垄断,不利于民族经济的独立发展。跨国公司的技术转让往往以东道国付出的高昂成本和仅获得一般性技术为条件。因此,在利用跨国公司的积极作用的同时,还要加强对跨国公司投资的管理和引导,限制跨国公司在关键行业的参股比例;要强化法制建设,对不同行业、不同技术水平、不同出口比例的企业,制定相应的外资参股限额、进入条件等相关规定,维护国内企业合理的竞争地位和行业竞争环境。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也会造成东道国对跨国公司的技术依赖性,因此,在引进技术的同时,必须增加东道国工业体系基础开发的投入,提高技术研究与开发能力,形成自主型产业开发体系。
总之,跨国公司的进入为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提供了有利机遇。我们要根据世纪之交国内外面临的环境和条件,利用跨国公司全球经营战略和产业内部化的特有优势,不断探索和开拓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需要的产业结构调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