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论文_丁国林1,杨,晓2(通讯作者)

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论文_丁国林1,杨,晓2(通讯作者)

1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655000;2德宏州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678400

摘要:目的:通过对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探讨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hunt-hessⅠ-Ⅱ级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42例,分别于术前、术后2周、2月采用简易神经精神状态评分表等量表对患者行认知功能测试。结果:术前认知功能损害患者有12例(28.6%),术后2周有27例(64.3%),术后2月有15例(35.7%);认知损害主要表现为近记忆力(66.7%)、图形记忆(44.5%)、语言流畅性受损(77.8%)。结论: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疾病各阶段均可能出现认知功能损伤,以额叶功能损害为主,临床工作中应及时发现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生并及时进行干预。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认知功能

近年来动脉瘤破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患者遗留认知功能障碍的现象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在动脉瘤破裂经治疗恢复良好,无躯体功能障碍的患者中仍有部分遗留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42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于术前、术后2周、2月行认知功能评测,观察其是否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及损害的特点,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选取本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0月前交通动脉瘤患者42例,均以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为首发表现,行CT及腰椎穿刺明确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手术前均行CT血管造影明确诊断为前交通动脉瘤。发病前均无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无精神或心理疾病史,无颅脑外伤及手术史,无长期酗酒、服用精神药物,所有患者发病3天内均行经翼点入路开颅夹闭,术后无继发性脑梗塞等并发症,未遗留明显神经功能障碍。本组病例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27~71岁,平均45.2岁,其中小学文化12人,初中文化18人,大专及以上12人,所有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按Hunt-Hess分级Ⅰ级12例,Ⅱ级30例,GCS评分均大于9分。

1.2 认知功能评估

所有患者均采用简易神经精神状态评分表(MMSE)进行分为以下5部分进行评估:①定向能力:包括时间、地点和人物定向力;②计算能力;③近记忆力:重复“皮球”“国旗”“树木”后2分钟嘱患者重复;④语言流畅性测验;⑤画钟测验。MMSE评分小于28分为认知功能受损,画钟测验以5分计,小于3分为认知功能下降,语言流畅性检查以小于常模两个标准差为认知功能下降。所有检测经家属及患者病人同意后由同一医务人员于病房完成。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由SPSS17.0软件处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42例患者中共有27例(64.3%)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术前认知功能损害患者有12例(28.6%),术后2周有27例(64.3%),术后2月仍有15例(35.7%)患者持续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计算力障碍12例(28.6%),画钟测验6例(14.3%),认知损害主要表现为近记忆力(42.9%)、图形记忆(28.6%)、语言流畅性受损(50.0%)。术前和术后2周,术后2周及术后2月认知损害率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2月认知损害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前交通动脉为颅内动脉瘤常见的发生部位,发生率约为颅内动脉瘤发生率的30%,而前交通动脉瘤破裂至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21.0-25.5%[1]。前交通动脉瘤一般无定位症状,但由于其破裂出血后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积血一般位于纵裂池及鞍上池,而此区域有重要的脑穿支通过,易出现较严重的临床症状[2]。国内外多数研究表明,经治疗后无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中,仍存在相当比例的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3-4]。我们通过对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测试,发现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即有28.6%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其与术后发生率相仿(35.7%),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有高达64.3%的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考虑与术中牵拉脑组织、继发性脑水肿及脑血管痉挛有关,随着术后脑水肿及血管痉挛的控制,其认知障碍可逐步缓解,而术前已出现认知障碍的患者,术后2月仍持续不缓解,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中患者认知障碍主要表现为近记忆力(42.9%)、图形记忆(28.6%)、语言流畅性受损(50.0%),考虑与蛛网下腔出血刺激、额叶过度牵拉、脑血管继发性痉挛致额叶损伤有关,其认知功能损害发生特点与额叶功能受损一致。

Saciri[5]等通过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的研究发现,通过对患者进行早期(3月内)康复及心理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赵欣[6]等人的研究发现,通过认知刺激疗法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其术后MMSE及词语流畅性实验等检查优于对照组,表明早期的认知刺激疗法可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但对于不同的患者需选择个性化治疗方案,本研究通过观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否有认知功能损害及其特点,可根据患者特定的功能损害性针对训练,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Zacharia B E,Hickman Z L,Grobelny B T,et al.Epidemiology of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J].Neurosurgery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2010,21(2):221-233.

[2]Nozaki T,Sakai N,Oishi H,et al.Cholinergic dysfunction in cognitive impairments after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J].Neurosurgery,2002,51(4):944-7;discussion 947-8.

[3]Hütter B O,Kreitschmannandermahr I,Gilsbach J M.Cognitive deficits in the acute stage after subarachnoid hemorrhage.[J].Neurosurgery,1998,43(5):1054-1065.

[4]成惠林,史继新.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认知功能检查及损害特点[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1):86-87.

[5]Saciri B,Kos N.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aemorrhage:outcomes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after surgical repair of 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J].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 Psychiatry,2002,72(3):334-337.

[6]赵欣,孙晶晶,何高利,等.认知刺激疗法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急性期认知功能障碍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4):11-13.

论文作者:丁国林1,杨,晓2(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6

标签:;  ;  ;  ;  ;  ;  ;  ;  

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论文_丁国林1,杨,晓2(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