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美术术课堂教学中。而如何达到愉悦性的氛围,让学生心灵净化,快乐积极地成为参与美术课堂教学的主角,因为感悟美而喜欢美,因为喜欢美术课而审美情趣与素养得以升华。
主要词语:因子 体验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9)08-028-01
学校美育是按照美的规律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教育活动,它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蔡元培认为:“学校所有的课程 ,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所以在学校各种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主要进行美育或兼及美育的材料,要充分重视,深入把握,有效利用。
美术课堂教学要与学生们的现实生活体验相联系,注重学生在自觉自主的情感认知感悟中增强联想、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追求愉悦的学习氛围和师生互动的学习状态。
美术教学是拓展小学美术素养,美育心灵净化的主要模式,在美术课程教学中,必须完成美育心灵净化此核心主题,就必须挖掘各种美育因子,来感染学生,寓教于美,寓教于乐,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那么如何利用美育来辅助为美术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呢?下面畅叙一、二。
一、认真钻研教材,弄清学科“科学性 ” 美育因子 。
教师要利用美术教材编写的科学性优化课堂教学。新编苏版美术教材,有着科学的框架体系,具有基础性、趣味性和开放性,它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因以审美育人为根本,以增强学生美术学习积极性为“导火线”,以提醒、质疑、删选、信息文本材料资提供、渗透审美育人,心灵净化为思路指导等方法,完整的展示学生积极探究,互动学习过程,能自然而然的培养孩子以“主角〞自由自主、心情愉悦、感知求索的学习精神。每节课内容,除了以美的画面来凸现主题,还辅助以优美的文字,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日常生活美的情趣,真实客观呈现其感官特特征,可感知思考性,使之易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与兴趣。
以此综述,教师应遵循科学性的探究挖掘,客观呈现美术课程中〞客观严谨、心灵净化〝这一美育因子,掌握审美的客观性、科学性的规律,在课堂教学中以客观严谨的主题思想、心灵净化美育因子的思路、以此增强孩子们感悟美,体验美的愉悦性,深化美术课堂教学,渗透审美育人,心灵净化美术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以此而促进“审美育人,心灵善化”。
二、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突出“直观形象性” 美育因子 。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美育是以直观形象作为教学手段来实现的,无论是美的欣赏,还是美的创造,都以鲜明的形象诉诸人的感官,影响人的情感。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提出的:“直观形象在美育的领域占有统治地位。”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获得愉悦的美感,就必须在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教学手段等诸方面,突出直观形象性。
2.1,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优化美术教学。鐾如在讲授写意山水画笔墨变化等知识时,由于水墨画多为体现古韵清幽、画面虚实远近的山石瀑布、云雾人物、亭台楼阁、丛林花枝等,即使在孩子脑海中已初步认知为视觉体验,可是对天气变化导致的事物认识是的表象。(如对山水风景写生,所看到的会受天气变化、心态波动,时间选择等诸多原因的局限制约)上课前我完成了一幅山水画进行展示,画面空灵洒脱,色墨融合,虚实、远近处理皆有变化。当描述风雨云雾所呈现的山水画卷时,我拿出一只大毛笔,沿宣纸空白之处随意挥洒几笔,其水滴与纸面随之扩散,似风雨云雾在学生面前随其飘逸而过。这时电脑视频上呈现出一幅古雅清新,梦如江南的的风雨云雾中变化万千的山水画卷,对学生而言完全是愉悦性美的感悟,纯化心灵的享受,他们很快掌握了水墨画的笔墨运用技法,并且通过想象,创造出一幅幅让人惊讶的作品。
无处不在,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生活中的美,积极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重视师生民主关系,明确教学中“情感性 ”美育因子
美术课教学的流程是一个发现自然美、感悟事物美、心灵净化美的过程,也是以思维意识、情感沟通、互动交流为主特征的接受、理解、认知的过程.在教学中凭借思想情感、心灵纯化的陶冶来激励孩子们的感悟美、享受美的情趣,老师要在美术课堂教学中遵循科学性合理运用利用美术教程和网络信息美术资源,调动可运用的教学方式教学提高学生的情感审美体验。
3.1、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切忌讳随意批评学生,而在批评学生时应以民主、平等的方式沟通交流,可交心谈心,在师生之间架起友谊的桥梁的方式让学生们自由自在,天马行空的想象。如一次在低年级上课时,我用漫画形式,寥寥几笔画了一个微笑的我,一个发怒的我。我说:“好,如果同学们都能遵守纪律,认真听讲,陈老师总向你们微笑。”听到这里,孩子们一个个迅速地坐好,在幽默中、愉快地接受了教育。由于对学生创设〞心灵纯化,自由翱翔〝的想象时空,学生们在愉悦、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情境中,会锐意进取、敢于构思、快乐自由地描绘自己的所思所想 ,有的还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教师应该多一些点头和微笑,建立一种民主的师生关系,多给学生的绘画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样会使他们主动地学习美术课程。
总之, 抓住小学生美术课堂教学的美育因子,加以合理运用,孩子们的心灵得以“净化”,得以创造更多“童真童趣”的创造性美术作品,更能在美术教育中有机渗透美育,又能使美育辅助美术教育,使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米学军.“童心说”美学新解[J].安顺学院学报.2007(01)
2董国栋.小学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与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论文作者:陈泽民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5
标签:美育论文; 美术论文; 心灵论文; 学生论文; 因子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愉悦论文; 《教学与研究》2019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