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要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访全国人大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_政治论文

中国为什么要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访全国人大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_政治论文

中国为什么要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访谈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革中央论文,多党合作论文,大副论文,委员长论文,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感谢何主席接受采访。我受《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编辑部的委托,想请您谈谈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看法。

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共中央的领导人,从毛泽东到邓小平、江泽民,以及其他许多领导同志,都有全面而深刻的论述,今年是多党合作的纲领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发表10周年,值此,我从参政党的角度谈一点认识。

首先,我想问您:我们的参政党是组织上完全独立、政治上与其他政党完全平等的政党,为什么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这个问题问得好,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多党合作制中处于领导地位,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现实的选择,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在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创立了第一个现代意义的政党,即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兴中会”,开创了中国政党政治的先河。起初,孙中山先生主张实行两党制,互相竞争,互相监督。后来,鉴于民国初年一些人借政党之名、行倾轧之实的种种弊端,提出了政党合作的思想,并且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与共产党进行了合作,开创了政党合作的先例。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右派,特别是蒋介石集团,背叛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破坏了国共合作。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和推动下,迫于抗日力量的压力,国民党同共产党再度合作,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这个统一战线中,尽管国民党顽固派奉行片面抗战路线,制造与中国共产党的冲突和磨擦,但从全局看,实际上还是实行了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多党合作。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阶级立场和私利所决定,在抗战胜利后他们终于再次破坏了国共合作,挑起了内战,当时曾经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也只好解体。国民党反动派企图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实行独裁统治,这一图谋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迅速取得了胜利,推翻了国民党的腐朽统治。在这个宏大的革命潮流中,国民党民主派毅然脱离反动阵营,建立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走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一边。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一号召立即得到民革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热烈拥护和响应,民革、民联、民促的领导人和成员积极地参加了新政协运动之中。当新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便形成了。这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次政治发展,是中国政治制度的一次革命性变革,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的历史过程来看,可以得出这样几个历史结论:第一,当中国人民面临独立统一、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时,没有一个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不行的;第二,这个统一战线没有一个正确的、坚强的领导力量,也是不行的;第三,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担负起领导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历史责任,而没有其他任何政治力量能够当此重任。

有人说,历史只能说明过去,并不能说明现在和未来,您认为呢?

现在是历史的延续,也是人们创造未来的条件,谁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割断历史、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就中国政治运行和发展来看,当今的中国更不可能离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任何政治力量能够取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包括民革在内的各民主党派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做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工作,才有可能成为有影响的政治力量,才能为振兴中华、统一祖国作出贡献,这是不容置疑。

您认为中国为什么不能实行西方国家那样的两党制或多党制呢?相比之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有什么优势呢?

政党政治是一种现代政治运行方式,它是组织和规范政治参与的一种模式。各个国家的情况不同,选择什么样的政治参与方式,要符合本国国情,中国人民根据中国国情,选择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这是中国人民自己的正确抉择。人们的政治参与方式必然有其民族特色,政党政治的特点、风格,也必须是百花齐放。政党政治、政党体制也是如此,并没有一个普遍适用的多党“公式”可以套用到每一个国家。

政党政治在每个国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我国实行的多党合作制,是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特点的政党政治,它具有许多适合中国社会政治运行和发展的特点和优势。

首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组织和规范政治参与的政党体制。除了中国共产党,我国有八个民主党派,它们分别联系不同的社会阶层、群体。就是说,通过各民主党派组织不同方面的人士进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就是组织和疏导政治参与。实际是,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除了各政党,还有很多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共有34个界别,应当说,政治参与的面是相当广泛的,具有组织上的广泛代表性和政治上的最大限度的包容性。

其次,我们参政党不仅可以对执政党进行民主监督,即对执政党在国家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通过建议和批评进行监督,而且,执政党经常就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与我们进行协商,并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与我们进行协商;除此以外,我们还围绕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组织调查研究,积极主动地向执政党和政府机关提出建设性的意见,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把各种散佚在民间的真知灼见、各种社情民意进行收集整理,报送有关部门,从而使各种问题都能受到及时的重视、注意和处理。

第三,中国的多党合作体制的优点还在于,我们八个民主党派是参政党,而不是在野党、反对党,是执政党的友党,参政党与执政党是亲密无间的合作关系。执政党在第一线,我们参政党除派出部分党员参与政权外,处于一种超脱的地位,可以深入研究各种问题,提出有份量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参政党:工作方式上主要是讨论协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主意想办法,与执政党平等交流、畅所欲言,达到既尊重多数人的共同意愿,也照顾少数人的合理要求。这样,就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击、互相倾轧、争论不休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和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于效率的有机统一,能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的社会因素,共同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有利于政治稳定、人民团结、社会发展。1989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为新时期中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规范和完善奠定了基础。1992年,八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载入宪法,成为国家意志。1994年,全国政协八届二次会议通过了修订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进一步明确了人民政协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及履行职能的各项制度。1995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八条工作要点中,就有一条是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促进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这条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推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规范化、制度化。随后,1995年1月14日,全国政协八届九次常委会通过一个《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许多具体制度还在不断的制定和完善之中。我相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进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定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一定会创造更多的新鲜经验。

能否请您介绍一下民革在多党合作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作为参政党,民革为振兴中华、统一祖国做了一些工作。要对民革工作做出评价,我可以引用一下江泽民同志1996年3月4日在参加政协八届四次会议民革组讨论会上的讲话中的一段话:“民革继承了孙中山先生的爱国、革命和不断进步的精神,具有光荣的历史传统,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年来,民革围绕促进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和促进祖国的统一大业,进行了大量工作,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成绩是显著的,你们就智力支边扶贫、抑制通货膨胀,建立社会保障体制、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南水北调工程和维护祖国统一等重大问题,提出了不少很有见地和价值的建议。这些建议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肯定。总之,民革的同志们积极履行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职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应当说,我们做得还很不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发挥更大作用。

民革主要是联系与原国民党有历史渊源关系的人士的党派,有许多党员有广泛的海外关系,在反对台独、反对分裂、促进祖国统一方面可以发挥积极作用。那么,当祖国统一之后,是否意味着民革的历史使命就已完成?随着民革所联系的与原国民党有关系的人士越来越少,民革会有怎样的发展前途,能否请您对民革在二十一世纪的发展前景作一展望?

你说我们民革在推动祖国统一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是对的,但不能因此说我们仅仅为祖国统一做工作,实际上我们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了许多其他方面的工作,我们的工作概括起来可以说是一个中心,即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一个重点,即促进祖国统一;我们也并非只联系同原中国国民党有关系、同民革有历史联系和社会联系、同台湾各界有联系的人士,目前民革党员中其他社会阶层或群体中有代表性的中上层人士和中高级知识分子的数量也在增加。我想,当祖国统一、台湾问题解决以后,民革的历史任务不是完成了,应该是更重了。那时,两岸同胞的联系和交往会更加密切和广泛,我们更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挥我们的优势,做好联系和团结台湾同胞的工作,共同为建设祖国而奋斗。不仅如此,按照中国共产党提出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的要求,互相监督是以长期共存为前提的,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得以存在的前提。

如果要展望民革在二十一世纪的前景,我相信,无论是从外部条件来看,还是从民革自身状况来看,都应该有一个更大的发展。

首先,按照中共十五大提出的目标,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将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会有巨大的发展进步,中国将面临极为深刻而全面的历史性变化,社会政治生活必然随之发生一些革命性的变革。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民革作为一个参政党,也会有更多的用武之地。同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治、文化及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进步,人们参与政治的要求会越来越强烈,对政治参与的组织、疏导和规范的任务会越来越重。民革作为参政党,有责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帮助下多做工作、多作贡献。总之,二十一世纪的民革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从我们民革的现状来看,尽管被称为“人才众多、知识密集、信息灵通、联系广泛的智力集团”,实际上,无论在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方面、在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方面,我们的工作还远远不够,要更好地担负起应当承担的历史责任,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民革九大以后,我们已经在组织上完成了新老交替,但政治交接的任务还远未完成,要拥有象李济深、何香凝、谭平山、陈铭枢、蔡廷锴。蒋光鼎、程潜、张治中、朱蕴山、王昆仑、刘斐、屈武、朱学范等等这样有影响、有威望的领导人,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方面还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探索、不断提高我们的水平。在今天这个民主党派自身发展的最好时期,民革象其他民主党派一样,充满了发展机遇,也面临种种挑战。如果我们不能充分利用这个机遇把民革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那么,我们不仅辜负了中国共产党的期望,也愧对我们的民革前辈。全体民革党员一定要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努力把一个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参政议政水平。人才辈出、充满活力的民革带到二十一世纪,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做出贡献。

我就说这些。借此机会,谨向《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的广大读者和编辑人员致意!

标签:;  ;  ;  ;  ;  ;  ;  ;  ;  

中国为什么要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访全国人大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