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分析研究优化后的急救护理措施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急救护理工作中的效果及意义。方法:选取2012 年2 月——2014 年7 月在我院就诊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154 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77 例,对照组77 例。对对照组的77例患者采取单纯的常规护理法,对观察组的77 例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实行优化后的急救护理干预措施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治疗的依从性、患者住院的天数以及出院6 个月以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观察组的77 例患者在急救效果、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治疗的依从性、患者住院的天数以及出院6 个月以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等方面都好于对照组的77 例患者,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实施优化急救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抢救的效果,加强患者对疾病的知晓度以及对治疗的依从性,还可以有效的加快患者出院以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优化;急救护理;干预措施;急性左心衰;效果
急性左心衰竭是因为心脏瓣膜病、心肌的严重损害、心律失常等引起的以肺循环淤血为主的伴有缺血缺氧、呼吸困难等的急危重症,主要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液、体力下降、端坐式呼吸等,主要病因是冠心病、感染性心内膜炎、高血压等。由于急性左心衰竭具有发病紧急,病情发展速度极快,而且死亡率很高等特征,必须对患者进行快速的评估以减短抢救的时间才能有效的提高抢救的成功率【1】,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则可以有效的控制住患者病情的变化,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3】。现对前来我院就诊的154 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采用优化急救护理干预措施护理和单纯常规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现将本次做出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基本资料选取2012 年2 月——2014 年7 月前来我院就诊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到患者154 例,这些患者通过心电图、B 型超声等辅助检查,并结合急性左心衰的临床症状,均为急性左心衰竭。在获得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77 例,其中男性40 例,女性37 例,年龄为55——88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2±6.76)岁,这些患者当中,患有高血压病的有22 例,患有冠心病的有20 例,患有风湿性心脏病的有23 例,患有扩张型心肌病的有12 例,我们对这组患者采取单纯的常规护理法;观察组患者有77 例,其中男性39 例,女性38 例,年龄为54——87 岁,平均年龄为(66.3±6.59)岁,这些患者当中,患有高血压病的有23 例,患有冠心病的有21 例,患有风湿性心脏病的有22 例,患有扩张型心肌病的有11 例,这部分患者,我们将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实行优化急救护理干预措施护理。这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程度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临床护理方法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的常规护理法,观察组的患者采取优化急救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内容有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评估,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患者面罩吸氧(6-8L/min),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等,并对抢救过程进行准确的记录等。
1.3 观察指标将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治疗的依从性、患者住院的天数以及出院6 个月以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作为观察指标。其中抢救效果包括抢救45min末的好转率、抢救60min 末的显效率以及患者转出率;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采取问卷调查,包括知晓和不知晓两部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率包括完全依从、基本依从和不依从三部分;患者出院以后6 个月的ADL 量表最高评分是100 分,患者的自理程度随着ADL 评分的升高而提升【4】。
1.4 统计学处理对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观察指标进行统计,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其中计量资料使用x±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 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 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77 例,经抢救后,45min 末的好转率为77.92%,60min 末显效率的89.61%,转出率为93.51%;对照组患者77 例,经抢救后,45min 末的好转率为50.65%,60min 末显效率的54.55%,转出率为79.22%。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抢救后45min 末的好转率、60min 末的有效率和转出率方面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比较
2.3 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以及出院6 个月后日常生活活动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为(10.66±1.88)d,ADL 评分为(59.8±8.9)分;对照组患者住院天数为(16.11±2.34)d,ADL 评分为(46.9±7.8)分。两组患者在这两方面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及出院6 个月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
3.讨论综上所述,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实施优化急救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抢救的效果,加强患者对疾病的知晓度以及对治疗的依从性,还可以有效的加快患者出院以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1]胡平春,杨敏静,刘嘉欣.急性左心衰的病因分析及整体护理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4):28-29[2]金丛兰.急性左心衰竭院前急救及护理体会[J].光明中医,2012,27(12):2544-2545.[3]叶宇法.联合药物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进展[J].中国卫生产业,2012,9(5):9-10.[4]张荣华.急救护理程序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8):114-115.
论文作者:王云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9
标签:患者论文; 心衰论文; 两组论文; 效果论文; 对照组论文; 天数论文; 措施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