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区域合作创新模式及其借鉴_eth论文

瑞士区域协同创新模式及其借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瑞士论文,区域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前言

在科研国际化日益深入的新形势下,协同创新已成为必然趋势。科学研究不仅需要大型科研人员团队、大型科学仪器,更需依靠多学科的联合攻关、加速融合,催生新的学科前沿,孕育新的学科方向,因此,协同创新也成为世界各国提高科技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

在欧盟委员会最新公布的创新联盟实力中,瑞士的创新能力在欧洲一直保持首位,在全球也处于领先[1],其中,瑞士ETH Domain研究联合体下的2个联邦理工学院和4个联邦研究所为瑞士保持创新上的领先地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以下将通过瑞士ETH Domain区域协同创新的合作方式、组织架构及其发展模式展开讨论。

2 瑞士ETH区域创新联盟

2.1 ETH Domain研究联合体

ETH区域间的规模合作在上世纪90年代已经开始,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和保罗谢尔研究所成立Eco-invent中心,到2006年,ETH Domain联合体成立4个竞争力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s of Competence in Research,NCCRs),展开大规模的区域协同合作。

如图1所示,ETH Domain联合体包括2个联邦理工学院、4个以应用型研究为主的联邦研究所。值得说明的是,这两个联邦理工学院也是瑞士仅有的2所联邦高校,其他则为州立或其他性质[2]。

图1 ETH Domain联合体组成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及研究所联合体下属的6个机构拥有超过690名教授、18500多名员工及24000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了世界一流的教学、科研、知识转化和技术转移,创造了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1]。6个机构分别是:

(1)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ürich:Eidgens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Zürich);

(2)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

(3)保罗谢尔研究所(PSI:Paul Scherrer Institute);

(4)瑞士联邦森林、雪和景观研究所(WSL:Eidgenssische Forschungsanstalt für Wald,Schnee und Landschaft);

(5)瑞士联邦材料科学和技术研究所(Empa:Eidgenssische Materialprüfungs-und Forschungsanstalt);

(6)瑞士联邦水科学和技术研究所(Eawag:Eidgenssische Anstalt für Wasserversorgung)。

其中,保罗谢尔研究所PSI是瑞士最大的自然科学和工程研究中心,1988年由瑞士原子核研究所与瑞士联邦反应堆研究所合并组建,主要研究在材料、人口健康、能源和环境方面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拥有散裂中子源(SINQ,Swiss Spallation Neutron Source:世界上第一个连续波散裂中子源)、瑞士同步辐射光源(SLS,Swiss Light Source: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缪介子源(SμS,Swiss Muon Source:世界上最强的连续束流的缪介子源)等大型科研设备,对ETH Domain大学和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开放。

瑞士联邦WSL研究所景观、环境和森林领域的研究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并为瑞士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它与两个联邦理工学院以实际为导向,开展许多跨学科的研究。

瑞士联邦Empa材料科学研究所主要在纳米结构物质表面、环境和能源可持续发展建筑材料、生物和医学材料等研究领域开展研究。2012年,Empa研究所通过NEST(可持续建设技术)项目,加强与ETH Domain大学、研究所间的合作。

瑞士联邦Eawag研究所在水科学方面也是世界领先的,跨学科研究为它与联合体其它机构的合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06年,ETH Domain联合体成立了4个跨学科的竞争力中心,使其在各自领域活跃的大学和研究所能够更紧密地合作。4个竞争力研究中心分别是:

(1)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竞争力中心(NCCBI)。NCCBI隶属于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它与ETH联合体内外的各个成像实验室协同合作,使各项研究运用到对神经推行性疾病等科研中。

(2)能源和交通竞争力中心(CCEM)。CCEM隶属于保罗谢尔研究所,它与联合体下其他研究大学和机构在新能源领域开展各种科研的项目合作。

(3)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竞争力中心(CCES)。CCES隶属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主要在自然资源、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气候和环境变化、环保和健康以及自然灾害和风险等核心领域进行跨学科研究。CCES来自ETH联合体500多名科学家首轮17个项目中在Swiss Experiment技术平台上协同工作,2011年,7个新项目获得通过,其中一个是和CCEM的合作项目。

(4)材料科学和技术竞争力中心(CCMS)。CCMS隶属于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主要在材料科技领域,与联合体、瑞士电子和微技术研究中心进行中长期合作。

2.2 ETH Domain联合体管理架构

联合体的管理机构包括:董事会(战略管理机构,如图2)和内部的上诉委员会(独立上诉机构),它们也属于联合体[1]。

图2 ETH联合体董事会组织结构

在委任书的政治框架下,董事会制定联合体的发展战略,并且代表联合体和联邦政府机构对话。董事会定期汇报任务执行情况,联合体各机构的运营管理则由两个联邦理工学院和4个联邦研究所各自进行。

董事会为促进2个联邦理工学院和4个联邦研究所间的合作,规范了以下宗旨:

(1)联合培养科技领域未来领军人才;

(2)通过科研合作扩大科研成果;

(3)共同挖掘有潜力的青年科学家;

(4)提供科学技术方面咨询服务;

(5)开展面向公众的活动,开发利用科研成果。

3 ETH Domain协同方式及创新研究

3.1 ETH联合体稳定性及竞争性支持

ETH区域协同创新主要依靠政府直接引导和协调,并制定一系列区域协同整合的创新政策[3]。ETH Domain联合体的成功,在于瑞士联邦政府为此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包括稳定性和竞争性的经费支持。这些经费使得联合体的大型科学装置,如保罗谢尔研究所的高性能计算机、自由电子激光Swiss FEL等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

由表1所示,联合体每年科研经费将近30亿瑞士法郎,稳定性的联邦资助经费与竞争性经费比例大致为7∶3;竞争性经费2/3来自瑞士政府或欧盟政府,如瑞士国家科学基金会、瑞士国家创新委员会、瑞士各联邦机构和FP7。2010年联合体通过竞争获得的第三方科研经费则增长了11.7%[1]。

2011年,ETH联合体向4个竞争力中心提供了1500万瑞士法郎的资助,并持续对这些中心投入。在董事会确定的2012—2016年战略规划中,竞争力中心是进行先进制造技术、可持续能源技术、生命科学工程、环境系统和技术以及科学进步的方法和平台建设等5个关键领域协同创新研究的重要因素。

3.2 ETH联合体协同创新方式

在瑞士政府引导和协调下,ETH的联邦理工学院和联邦研究所的联合体保持持续合作,它们本着自身优势和国家政策的支持,在区域协同创新中既是新技术的供给者,又是产业发展的催化剂,同时在合作中加快自身的科研发展。它们间的合作方式包括:

(1)建设协同创新的重大研究平台。ETH Domain保持科技创新及领先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对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研究平台的建设,如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瑞士国家超级计算中心、保罗谢尔研究所的自由电子激光镭射装置Swiss FEL、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神经信息平台Blue Brain,这三个项目都是联合体董事会战略优先项目。而联合体的4个竞争力中心,以及由联合体主要参与的国家SystemX.ch和Nano-Tera.ch项目也通过跨学科合作加强了科研实力。因此,联合体依托优势学科和学科集群,建立了一批协同创新的重大平台,ETH Domain科学家因此能够在大规模、大尺度、跨学科前沿性研究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有助于创新资源的整合和有效配置。

(2)优秀人才的共同培养。联合体董事会的宗旨中有2条专门针对优秀人才的共同培养:联合培养科技领域未来领军人才、共同挖掘有潜力的青年科学家,搭建人才培养合作平台。ETH区域联合体的2个联邦大学和4个联邦科研院所还在教学中合作,主要体现在:强调教学质量,它不仅高标准要求自身教学水平,而且为培养优秀人才和激励学生学习创造环境,推进教学科研与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紧密结合。

(3)建立长效合作机制。ETH Domain一直重视大学与研究所之间的合作。联合体是一个连续不断的长期合作的产物,而4个独特的竞争力中心则是创新群和一系列连续的创新的结果,因此构建一个长效合作机制有利于形成一个强大的、持续的创新系统。

3.3 ETH联合体创新性合作研究成果

基于ISI的扩展数据库结果,如图3所示,EPFL(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与ETH Domain其他1所大学(ETH Zürich,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4所研究所共同发表SCI论文805篇(截至2012年6月底),被引频次总计20511,平均每篇论文引用次数达25.48,大大高于EPFL自身14.76的篇均论文引用次数。

图3 EPFL与其他ETH联合体的合作SCI论文

EPFL与联合体还共同发表5篇Science、2篇Nature、1篇Cell等8篇高水平论文,这8篇论文全部出版于2007—2012年,其中4篇发表于2011年、2012年。这与2006年建立并设在EPFL的2个竞争力中心(CCMS和NCCBI)密切相关,同时也大力推动了ETH Domain在清洁能源、阿尔茨海默氏症药疗机制、塑料半导体材料等领域的研究。

而ETH Zürich与EPFL情况类似,它与联合体其他大学、研究所共同发表SCI论文1228篇(截至2012年6月底),被引频次总计25391,篇均被引20.68,也高于ETH Zürich自身16.08的篇均引用。

4 结论

综上所述,瑞士2个联邦理工学院和4个联邦科研所建立的ETH Domain区域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通过成立竞争力研究中心、建设协同合作的重大研究平台、共同培养优秀人才、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等方式,统筹区域内的创新资源,形成合作网络,提升了区域创新水平,培养了高层次创新人才并产生高水平科研成果,这种多元化、跨组织、跨学科模式值得参考和借鉴。

标签:;  

瑞士区域合作创新模式及其借鉴_eth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