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高支模技术;建筑工程;应用
1工程简介
某工程是一个规模大、功能相当复杂和施工技术很高的开发项目,该工程项目总工开发了三层项目,而每层高度约为4.8~7.38m之间。在工程项目施工地点是高为256.7m,宽度约为30.8m的大建筑,在施工的过程中层高为6层,宽度约为27.8m,其在施工的过程中是以桩基础为主,在东西两室有配电设置,而中间的宽24m宽房作为库车室,其在施工的过程中对于主题结构的高度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且在施工中对于高支模技术提出了极高的技术工作和模式要求。
2建筑工程高大支模施工技术概论
建筑工程的实施中,高大支模技术应用的主要途径是在一定高度的模板上,复搭建基本高度在八米以上的架子,俗称支撑架,通过这种模板上搭架子的方式为施工人员提供一个支撑的荷载结构。因此,在施工中要严格的要求高大支模的搭设跨度与承载能力。针对难度较大的、所需支撑力大的需求,因缺乏坚强的支撑体系如混凝土制成的模板,高大支模施工技术的危险系数直线上升,整体的工程施工难度也随之上升。由此可见,在应用高大支模技术的过程中,必须依据专业技术人员的设计进行具体实施,施工人员应按步骤设置,保证整个技术应用过程的时刻监管和把控,从而有效确保施工的安全性。
3施工过程
3.1支撑架施工措施
根据方案弹出定位线,放置50mm厚木垫板,竖立底立杆,底端与纵向扫地杆扣件固定后,装设横向扫地杆,并与立杆固定,随着立杆的安装,装设第一步纵向水平杆(与立杆扣接固定)和横向水平杆。校正立杆垂直和平杆水平使其符合要求后,按45N?m力矩拧紧扣件螺栓.依次向前延伸搭设。扫地杆全部设置完后,全面检查一遍构造质量,严格确保设计要求和构件质量,按第一步架的作业程序和要求搭设第二步、第三步……水平杆。
3.2梁板模板安装方法
3.2.1工程板支模
采用12mm多层板,40mm×90mm木方做主次龙骨。顶模接缝处采用胶条封粘,以防漏浆。板下采用双搁栅,40mm×90mm方木的上层间距为300mm,下层间距为800mm,支撑则采用准48×3.0的钢管进行支撑。
3.2.2施工工艺流程
弹出梁轴线及水平控制线→搭设梁模支架→安装梁底横杆→安放梁底模→按要求梁底起拱→绑扎捆绑钢筋→安装梁侧模的固定与校正→安装梁柱节点模板→搭设顶板支架→放置U型顶托→放置主龙骨→调整顶托标高→放置次龙骨→铺设顶层板。
3.3混凝土浇筑的程序和工艺
柱混凝土浇筑前在底部先铺垫与混凝土同配比脱石子砂浆,底部铺垫砂浆厚度为30mm。柱混凝土分层浇筑应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施工至一定的标高后,在施工至三层梁柱板底,每层浇筑柱混凝土的厚度为500mm,并且沿着混凝土浇筑区域,循环浇筑柱混凝土,直至浇筑至梁底。根据梁高分层浇筑成阶梯形,浇筑到板顶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梁板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避免出现施工缝。浇筑过程应确保支撑系统受力均匀,避免引起高大支模支撑系统的失稳倾斜。浇筑板混凝土时不允许用振捣棒铺摊混凝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4模板及高支模拆除
(1)拆除程序: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除顶板,再拆除梁模板。(2)拆模时,应设专人指挥,操作人员应站在安全处,以免发生安全事故。当有多人同时操作时,应明确分工、同一行动,且应具有足够的操作面。(3)拆下的梁板模板及其支架应在梁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或规范的100%。并有同条件养护拆模试压报告模板、配件等,严禁抛扔,要有人接应传递,按指定地点分散堆放,并做到及时清理,维修和涂刷好隔离剂,以备待用。
3.5质量保证措施
确保每个扣件和钢管的质量满足要求,每个扣件的拧紧力矩都要控制在40~65N?m,钢管不能选用已经长期使用发生变形的。模板施工前,对班组进行书面技术交底,拆模要有项目施工员签发拆模通知书。浇筑混凝土时,木工要有专人看模。认真执行三检制度,未经验收合格不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
3.6高大模板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一般来说,高大模板具有较大的规格,施工过程中首先要确保标准光照,即对天气的选择应当以光照充足的自天为主,避免夜晚作业或者强降雨天、强风天气作业:应当安排施工监测人员对施工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测与观察,一旦发现问题应当及时反馈信息,全方位的监测确保工程的全面准确进行:在光照相对缺乏的情况下要合理借用照明设备进行补光,确保施工现场工人的视线清楚:施工完毕之后,准备模板拆除工作之前,应当首先设计高效率安全的拆除方案,不能够在缺乏科学的情况下盲目开展拆除作业,比如对支架整体的拆除顺序应当严谨。拆除模板的工序应当严格按照相应顺序进行安全拆除,作业过程中要确保人员规避安全:模板拆除之后要求按照相应的顺序进行摆放,注重按照与模板搭建相反的顺序进行拆除,即从上至下安全拆除,由此确保施工安全进行,同时保障了工程质量。在进行模板拆除工程时,应当严格规定相应的安全范围,确保所有工作人员在作业中避离危险区域,通过安全网的搭设进行施工现场的全而封锁,并且在相应的区域处放置显著的安全标识,严禁施工人员以外的人进入施工现场,造成安全隐患。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人员要定期进行体检,必须要持证上岗,还必须要在工作中配戴安全帽、系好安全带等相应的安全规范。平时的巡查和检查工作一定要做好,首先重点检查的地方是杆件的间接和设置,还有剪力撑、支撑、扫地杆等是否符合要求。再一个就是地基上有没有水,连接扣件有没有松动。安全防护措施有没有按照规定做好。最后看看脚手架和脚手架杆件有没有变形的情况。
4高支模施工的重点和难点
4.1梁加固问题
由于高大支模的体积较大,加之建筑中所需用到高大支模的部位一般都是关键部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高大支模进行大量的加固措施,以此保证建筑的质量安全。在进行加固施工时,要有专门的经过一定程度训练的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加固作业,以此保证加固的质量。梁在进行加固时:500mm×1400mm跨度为10.1m的梁和350mm×1250mm跨度为15.1m的梁,这两种情况的梁都应该设置双立杆,立杆纵距与横距为1.8m 350mm×950mm跨度为10.1m的梁和300mm×700mm跨度为7.3m的梁,这两种情况的梁都应该设置单立杆,立杆的纵距与横距都为0.8m。梁底小梁使用40×90方木立放,主梁使用钢管,传力于梁两侧立杆。同时,梁底按设计增设立杆,使用顶托顶死梁底主梁。梁侧模板小梁使用40×90方木沿着梁跨度方向平放,主梁使用双钢管,用对拉螺杆固定。
4.2剪刀撑的搭设
对于高大支模满堂支撑架加强型剪刀撑的设置有以下要求:满堂脚手架在架体的外侧四周及内部立杆纵横向间距每5跨(4m)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架体的底部、中部、顶部分别设置连续水平剪刀撑。水平剪刀撑至架体底平面距离与水平剪刀撑间距为4.5m,剪刀撑宽度为4m。竖向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应为45~60°,水平剪刀撑与支架纵(或横)向夹角应为45~60°,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应符合立杆、水平杆规定。剪刀撑底部顶紧楼板,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水平杆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另外,满堂支撑架的可调托座、可调托撑螺杆伸出长度不宜超过300mm,插入立杆内的长度不得小于150mm。
5结束语
在建筑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有效应用高支模技术作为施工的一部分,就应该发挥出其技术优势,但要注意对于危险系数的合理控制,加强对于技术落实过程中是否按照标准、规范来进行操作的监督和管理。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更好的保障高支模技术作用的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李芝光.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2).
[2]袁社平.高支模架支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具体应用[J].建筑与装饰,2016(7).
[3]杨春裕.论述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架的支撑施工技术[J].房地产导刊,2014(21).
论文作者:张立飞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4
标签:模板论文; 混凝土论文; 剪刀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高大论文; 立杆论文; 扣件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