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控股集团浮出水面_银行论文

金融控股集团浮出水面_银行论文

金融控股集团浮出水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水面论文,控股集团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银行、券商、保险业务交叉

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公司业务范围不断地进行扩大和相互交叉,很多银行已经开始介入委托、基金销售等新业务,有实力的银行更是提出“大金融超市”的概念;券商也积极行动,希望能够分取中间业务的一杯羹;而保险公司也动作频频。

银行业务不断地拓展

日前一些银行开始推出个人委托业务。同样,在代销基金方面,由于基金托管业务利润高,如建行基金托管业务就已占到中间业务利润30%以上,因此银行乐于想方设法分这杯羹。不少银行已经着手打造“大金融超市”概念,即投资者在一家银行里就可以享受存取、购买保险、基金、国债、住房信贷等业务的“一站式”服务。

券商希望多分点羹

佣金下调后,券商的日子更加不好过,许多券商瞄准了各种过去并不在意的中间业务。目前各家券商都在争取代销更多开放式基金,包括华夏、国泰君安等在内的券商还提出了“基金超市”的概念。并且,国泰君安第一个涉足保险业代理,开始在证券营业部代销友邦保险。就如其负责人所认为的:未来综合类券商所提供的服务不仅是全方位的,而且是一揽子的,即根据客户资产状况、风险偏好、人生计划及市场情况,替客户拟订包括储蓄、保险、不动产、证券投资在内的整体资产组合策略。这种说法和银行的“大金融超市”概念何其相似。

保险开始涉足贷款担保

据记者了解,一个“中小企业贷款保证”的新险种日前已经在保监会备案,此险种业务流程为: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企业以动产和不动产作抵押,保险对小企业贷款作担保。通过此类合作银行可以有效地防止和分解风险,而保险公司又可以增加保费。

实业资本向金融靠拢

目前已存在产融合作有:产业资本参股证券公司、产业信托产品和产业基金。

产业资本参股券商

产业资本参股证券公司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产业资本参股券商,据统计,截止到2001年底,共有141家上市公司参股券商,金额达到110亿元;2002也有10多家上市公司参股券商。8月份海通证券开始增资扩股时,包括东方明珠、厦门国贸在内的上市公司都积极响应和参与。第二层次是以集团形式控股券商。这方面例子有中国泛海控股民族证券、红塔集团发起红塔证券、复星集团控股德邦证券等,这种集团控股券商最终目的不仅是想分取金融业高额的利润,更多图谋的是产融结合和资本运作。第三层次是上市公司通过信托类金融公司控股券商。以爱建股份为例,它通过控股爱建信托参股爱建证券达到50.02%比例,这样爱建股份就可以在实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之间“进可攻、退可守”。

实现产业、货币和资本市场对接

前段时间,爱建信托的“上海外环隧道项目信托计划”和上海国投的“新上海国际大厦项目信托计划”火爆的销售状况吸引了人们的注意,这证明市场不是缺少资金,而是缺少好的项目。由于信托资金能够较好实现货币、资本和产业市场的对接,再加上较低的进入门槛,使不少产业资本趋之若鹜,如青岛海尔介入鞍山信托、明天系控股北国投等。

产业投资基金呼之欲出

在8月24日到8月28日的基金论坛上,首创集团的总裁刘晓光和中信集团的欧阳谦博士不约而同发表了关于产业基金的迫切需求和市场前景的言论。他们认为相对于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和信托资金,产业投资基金运作更加灵活,因为其投资标的可以是基础设施,也可以是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刘晓光介绍,首创集团从2000年就开始实行产业基金的计划。

金融控股集团浮出水面

近年国内已形成了如中信,首创、光大等几个能够提供综合型金融服务的超大型金融集团。不可否认的是,金融集团化和产业化势不可挡,金融控股集团形成气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2001年10月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下来中信控股,经营范围涉及境内外银行、证券、保险、信托、融资租赁、实业、房地产、贸易等各个领域,这种方式实际上已经突破了分业经营的体制,形成全能化的中资银行和证券联合的金融集团模型。

首创集团董事长刘晓光比较忌讳把首创形容为金融控股公司。首创集团的控股公司主要分为六大板块,首创金融涉及到有价证券、基金,保险、资产管理、投资顾问、期货等各个领域。由于金融分业经营政策还没有突破,所以首创旗下各项金融业务只能独立运作,未免会带来一些资本的浪费。但首创集团董事长刘晓光却不这样认为,他将首创金融业务定位为“大投行”,首创集团的最终目的是以融资为载体,产业主导,把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链接起来。

正如任何事物发展都具有双面性一样,金融控股集团在推动产业发展和经济进步同时,也不可避免产生一些弊病:如果金融集团缺乏完善的内控机制,就会面临由于各种不良关联交易产生的风险传递、信息不透明和其金融子公司缺乏自主性的风险;而且金融集团的产品质量和产品规模方面的矛盾将会更多。所以就需要在法律不断完善,形成有效的监控机制;而集团内部一定要有合理内控机制,这样金融控股公司才会在健康的轨道中获得发展。

标签:;  ;  ;  ;  

金融控股集团浮出水面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