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急诊;护理干预;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康复情况
心肺复苏是临床上对心脏骤停患者比较多用的一种急救方式,此种方式能够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但其病情比较繁杂,不稳定因素太多,极易致使患者呈现多种并发症,且其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而在复苏的进程中应对护理工作进行加强,以保证能够有效改进患者的心肌功能,使其抢救工作得以顺利完成,以及预后恢复得以加快[1-2]。本研究中,笔者选取我院就诊的心脏骤停患者72例,旨在探究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情况的作用,具体详情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于本次参与研究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参与研究的患者数量为7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72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样本数均为36例,对实验组资料统计后显示,女性患者为20例,男性患者为16例;年龄范围为21-72岁,中位年龄为(47.5±5.1)岁;对照组资料统计后显示,男女患者人数相等,均为18例;年龄范围为21-75岁,中位年龄为(48.4±5.2)岁,两组患者的基础数据经统计学计算后显示(P>0.05),及符合正态分布,符合本次研究前提。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本次研究中使用基础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则在此之上使用急诊护理干预方式,(1)环境干预:保证患者就诊环境的整洁、干净,使患者能够在舒适的状况下进行治疗,以减少不良因素对疾病的刺激。(2)心电监护干预:对患者的呼吸、心率、脉搏等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若有异常,应立即进行相应的处理。(3)气道干预:应保证患者气道内的湿润状况,同时应严格依照无菌方式操作,以免感染出现;引导患者使用湿毛巾将患者的头部和颈部进行敷贴,如有需要,可使用亚低温进行治疗,以使其脑氧代谢得以降低,实行脑部复苏,使其脑组织再灌注损害的出现得以减轻。(4)心理干预:使用积极鼓励的语言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并认真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并将临床治疗成功的病例与其分享,以提升其治疗的信心和积极性[3-4]。
1.3指标观察
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版本:SPSS25.0)处理研究数据,资料描述形式:计数字资料为n(%),计量资料为(士s);差异检验:计数资料为X2,计量资料为t;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
2结果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而对照组较高,统计学计算显示(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n,%)
3讨论
心脏骤停的致病因素较多,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危急病症,如果治疗不及时,极易致使患者的四肢及内脏等组织遭受损伤,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地威胁。急诊护理干预是在临床基础常规护理之上实行的一系列护理干预方式,此种方式要求护理人员应逐步巩固急救方面的知识,使其急救技能得以提高,同时应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能,对心电加护系统能够熟练使用,使其自身的急救护理技能水平得以提升,在有突发反常状况时,能够及时、有效及规范地进行救治的工作,使患者的生命提升得以稳定,使其心肺复苏的预后效果得以改进[5]。本次研究中也发现,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而对照组较高,结果再次证实了此护理方式的有效性。综上,将急诊护理干预使用在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的治疗中,能够明显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使其预后得以推进。
参考文献
[1]李秋满,苏琳琳,刘小钰.护理干预对急诊科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的影响[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29):84+92.?
[2]马引弟.急诊护理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2019,38(06):143-145.?
[3]陈琼,杨月玲,戴浦娟.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8(17):91-93.?
[4]王万东,刘利梅.急诊护理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影响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8,27(16):49-50.?
[5]何红梅,张亚丽.急诊护理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62):12173-12174.?
论文作者:常丽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5
标签:患者论文; 急诊论文; 心肺论文; 实验组论文; 心脏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