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重症医学科 成都 610061
摘要: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在艾滋病(AIDS)合并重症肺炎的运用效果分析。方法:研究入选诊断为AIDS合并重症肺炎且氧合指数小于250mmHg的103例患者,常规治疗的同时接受无创机械通气,比较治疗72小时前后呼吸频率、动脉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变化。结果: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前后,对比患者的呼吸频率、动脉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在AIDS合并重症肺炎的患者中运用能有效提高氧合指数,改善呼吸衰竭,临床可以积极推广使用。
关键词:艾滋病(AIDS)合并重症肺炎;无创机械通气;氧合指数
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on of 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severe AIDS pneumonia Jiang Hongmei,Chen Hong,Zhang Ling,Zeng Mingquan,Deng Chao,Du Qing
Public Health Clinical Center Of Chengdu,Chengdu 61006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AIDS complicated with severe pneumonia.Methods:to study the combination of severe pneumonia was diagnosed with AIDS and oxygenation index of less than 250mmHg,103 patients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t the same time accept 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comparis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72 hours breathing rate,SaO2,oxygenation index changes.Results:before and after 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there were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in respiratory frequency,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 and oxygenation index(P<0.05).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patients with AIDS complicated with severe pneumonia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oxygenation index,improve respiratory failure,and be actively populariz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AIDS combined with severe pneumonia;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Oxygenation index.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其病原体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攻击免疫系统,易并发严重感染,特别是呼吸道的细菌、真菌、病毒、肺孢子菌等感染。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公众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重症肺炎是为了区别于普通肺炎,强调了患者病情的严重性,目前仍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本文重症肺炎患者诊断参考2007美国感染病学会/美国胸科学会对重症肺炎判定的定义:主要标准:1、需要有创机械通气;2、感染性休克需要血管收缩剂治疗,次要标准:1、呼吸频率≥30次/分;2、氧合指数≤250;3、多肺叶浸润;4、意识障碍/定向障碍;5、氮质血症(BUN≥20mg/dl);6、白细胞减少(WBC<4.0*109/L);7、血小板减少(血小板<10.0*109/L);8、低体温(T<36℃);9、低血压,需要强力的液体复苏;符合一条主要标准或3条次要标准即可诊断为重症肺炎。重症肺炎无固定的治疗模式,预后差,病死率极高。我科2015年的AIDS合并重症肺炎患者,早期应用无创机械通气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用机械通气改善患者呼吸衰竭,为治疗原发病争取时间至关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搜集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临床诊断AIDS合并重症肺炎且氧合指数小于250mmHg的103例患者,其中男性61例,女性42例,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43岁。AIDS诊断标准参照2011年卫生部《艾滋病诊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重症肺炎诊断参考2007美国感染病学会/美国胸科学会对重症肺炎判定的定义。
1.2临床表现
75(72.8%)例发热,103(100%)例咳嗽,80(77.7%)例咯痰,103(100%)例气促并进行性加重,5(0.05%)例胸痛,15(14.6%)例休克。胸片或胸部CT主要表现为双肺或多肺叶间质性、渗出性改变(片状、斑片状、云雾状阴影),合并胸腔积液(均为少量胸腔积液)8例(17.2%)。
1.3治疗方法
采用飞利浦V60无创呼吸机,经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给予S/T模式:背景频率(F)14~20次/min,吸气压(IPAP)8-15cmH2O,呼气压(EPAP)5-10cmH2O,观察病情并调整IPAP、EPAP和FiO2,同时注意加温、湿化,除咳痰和进食外持续使用。临床根据病情使用抗细菌、真菌、病毒、肺孢子菌相关药物,加强营养支持,维持内环境稳定等对症支持治疗。
1.4评价指标
观察患者通气前和通气72小时后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PaO2/FiO2)的变化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定量资料先进行正态性检验。正态性检验方法采用 Kolmogorov-Smirnov 检验,按 α=0.10 的检验水准,p>0.10 时认为满足正态分布。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定量资料的比较,两样本量满足正态分布时,采用t或t’检验,若非正态分布时,采用非参数 Mann-Whitney U 检验。所有统计均采用SPSS 23.0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检验均为双侧检验,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患者治疗前后72小时组间比较,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PaO2/FiO2)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l。
表1 无创机械通气72小时前后指标统计结果
3讨论
艾滋病患者免疫力低下,出现机会感染时CD4+细胞计数及比例极低,并发的肺部感染进展快,极易发展为重症肺炎。重症肺炎有很高的病死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重症CAP和HAP的粗死亡率可达50%以上[2]。
重症肺炎病理改变主要为肺组织水肿、炎症渗出、肺泡部分陷闭和实变,在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参与下,可造成患者急性肺损伤,病情重,进展快,临床可进展为多脏器功能不全[3],甚至在短期内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直至发展为多脏器功能衰竭,故纠正缺氧与酸中毒至关重要。
无创机械通气使胸内压升高,回心血量减少,肺泡内液体渗出减少;同时,增加肺泡内通气,增加肺泡内功能残气量,防止肺泡萎陷;有利于纠正呼吸衰竭,缓解呼吸肌疲劳。本研究结果中相关数据:治疗前后72小时组间比较,氧合指数(PaO2/Fi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和呼吸频率(RR)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有利于:尽快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改善氧合,为抗感染治疗争取充分的时间;迅速降低呼吸频率,减少呼吸肌做功,减少机体消耗;减少有创呼吸机使用率,进而降低相关并发症,降低了医疗护理成本;给患者保留了言语沟通能力,减少其心理压力。它特别适合于早期、无紧急气管插管指征的呼吸衰竭治疗[4]。
无创机械通气上机撤机相对容易,操作简便,降低有创呼吸机使用率,费用少,便于在AIDS合并呼吸衰竭中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组.艾滋病诊疗指南(2011年版)[S].中华传染病杂志,2011,10(29):629—640.
[2]陈文彬.重症肺炎初期经验治疗的抗生索选择及降阶梯疗法策略[J].新医学,2002,33(7):390-391.
[3]De Neve NY,Benoit DD,Depuydt PO,et a1.Aspiration pneumonia:an underestimated cause of severe respiratory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ha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and severe oral mucositis?[J].Acta Clin Belg,2010,65(6):416—419.
[4]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生理与重症监护学组.无创正压通气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2):86—98.
论文作者:蒋红梅,陈红,张玲,曾明全,邓超,杜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肺炎论文; 重症论文; 呼吸论文; 患者论文; 机械论文; 动脉血论文; 肺泡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