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研究论文_陈翠红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研究论文_陈翠红

罗定市人民医院 陈翠红【摘要】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的诱发因素,进一步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方法 本次一共纳入2016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的主对象,分析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期间发生相关性感染的比例,进一步分析发生相关性感染的因素,并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确保后续血液透析工作质量水平的提高。结果 本次入选的50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一共8例,发生率为16.00%。主要因素包括:导管留置时间因素2例(4.00%)、导管置入位置因素2例(4.00%)、置管操作因素2例(4.00%)、患者自身因素2例(4.00%)。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诱发因素诸多,需合理控制留置导管时间,合理掌握导管置入位置,合理选择导管类型,规范置管操作,加强患者医护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以此降低相关性感染发生率,进一步提高血液透析整体治疗水平。

【关键词】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诱发因素;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R6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1-wt

血液透析为常用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一种肾脏替代治疗方法,该方法具备一定的应用疗效价值。但临床研究发现,血液透析患者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治疗过程中易发生相关性感染,并且感染病原菌分布广泛,包括了革兰阳性菌中的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溶血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中的大肠埃希菌以及棒状杆菌等,进而导致患者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1]。因此,有必要了解诱发相关性感染的因素,进而采取有效防护对策,从而确保患者血液透析的效果得到有效提高。总结起来,本课题研究方法、内容、结果如下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入选的50例血液透析患者,入选地点与时间为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均知情签署相关医护同意书,且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排除合并严重肝功能障碍、严重心功能障碍以及严重精神障碍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分布在42-76岁,年龄均值为(54.8±1.3)岁;留置导管时间为2-86d,平均时间为(28.6±1.3)d;穿刺位置:颈内静脉穿刺32例、股静脉穿刺18例;原发疾病类型:慢性肾功能衰竭35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5例。

1.2方法

本次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在血液透析治疗科室内部及时成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研究小组,由小组成员结合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中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情况,统计发生率(%),进一步分析、探讨相关诱发因素,在明确相关诱发因素的占比、具体内容的基础上,然后探讨如何解决这些诱因,从而促进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质量及安全性,最终使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1.3统计数据处理

本次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处理数据,由于本次主要涉及一些单因素的计数数据,因此采取百分率(%)表示。

2 结果

本次入选的50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一共8例,发生率为16.00%。主要因素包括:导管留置时间因素2例(4.00%)、导管置入位置因素2例(4.00%)、置管操作因素2例(4.00%)、患者自身因素2例(4.0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详细数据如下表1:

表1·两组血液透析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分布情况(n=40)

因素 例数(例) 百分比(%) 导管留置时间因素 2 4.00 导管置入位置因素 2 4.00 置管操作因素 2 4.00 患者自身因素 2 4.00 总计 8 16.00 3 讨论

3.1血液透析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

近年来,不少临床研究工作者表示,血液透析患者引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较多,与导管操作人员及患者自身因素等密切相关。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1)导管留置时间因素,一共发生2例,占4.00%;血液透析治疗中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不宜偏长。相关数据调查显示,如导管留置时间超过10天,则发生相关性感染的几率可达到10%;倘若导管留置超过21天,则发生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可达到60%;因此,需合理控制导管留置时间。

(2)导管置入位置因素,一共发生2例,占4.00%;研究发现,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中心静脉导管置入位置不同,发生相关性感染的几率也有所差异,其中股静脉置管发病率最高,通常这个部位易出现粪便、尿液等污染,从而更易发生感染;或长期卧床,受压,导致股部受到压疮及静脉血栓形成影响,进而容易发生感染。

(3)置管操作因素,一共2例,占4.00%;比如相关操作工作人员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或存在操作技术不过关等问题,便容易导致患者发生损伤,进而引发相关性感染。

(4)患者自身因素,一共2例,占4.00%;受患者疾病及机体情况的影响,比如老年患者机体抵抗力偏低,情绪状态差,便容易发生相关性感染;或在血液透析期间患者配合度不高,导致留置导管环节受到影响,进而加大引发相关性感染的几率;个别患者依从性差,不听宣教,不注意卫生,这也会引起感染。

3.2防护措施

为了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提高血液透析治疗质量,需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具体包括:

(1)合理控制留置导管时间。对患者留置导管的时间进行合理控制,尽量不要留置太长时间,或因受到疾病的影响,需注意防护,研究表明留置导管3-4周是发生相关性感染的高发阶段,因此需在此阶段加强防护,严格执行无菌防护操作等[2]。

(2)合理选择导管置入位置。对于留置导管时间很长时间的患者,将颈内静脉作为首选,然后选择股静脉,但需注意附近皮肤干净、卫生;由于锁骨下静脉是发生相关性感染的高发部位,需尽可能避免选择。

(3)合理选择导管类型。尽可能选取硅胶、聚乙烯以及聚氨酯等材料的导管,并结合患者的疾病、需求合理选择,忌用一些容易引发相关性感染的导管材料[3-4]。

(4)规范置管操作。加强相关工作人员培训教育,提升工作人员留置导管操作技术能力水平,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按照严格的规范流程做好留置导管工作。

(5)加强患者健康教育。对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告知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重要性,提高患者配合度;并根据患者机体情况及个体化因素,加强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应激情绪,使患者在血液透析留置导管过程的配合度及依从性得到有效提高,避免因患者自身因素导致引发相关性感染。

【参考文献】

[1]徐春秋.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04):299-300.

[2]刘尕兰.血液透析病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3):242-243.

[3]丁丽萍,汪芝霞,姜维.69例临时中心静脉透析导管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18,4(02):97-100.

[4]宋静.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及护理[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8,25(04):11-12.

论文作者:陈翠红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1

标签:;  ;  ;  ;  ;  ;  ;  ;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研究论文_陈翠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