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晓兰
广东省深圳市
摘要:我国的建筑行业日新月异,其中绿色建筑也在加快发展,由于环保节能的理念在社会中不断的推广,给绿色建筑也奠定了思想基础。为了满足现代社会的节能要求,在对建筑物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在不损坏整体功能的前提下,让各种资源能够达到最优化的使用,尽可能地多使用可再生能源。本文通过对绿色建筑设计进行概述,提出了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对策,希望能对我国的绿色建筑设计提供帮助。
关键词:绿色建筑;重要性;实施途径
引言:
绿色建筑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的能源危机期间的“节能建筑”风潮,后来结合“风土建筑”和“生态建筑”的环保设计理念,现在更糅合了最新的地球环保和生命周期评估,而成为崭新的建筑科学体系。它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与活动空间,同时在建筑的完全生命周期中高效率地利用资源以及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
1 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
绿色建筑从表面上来看,是顺应自然规律,在建筑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且保证该建筑物对人民群众没有负面影响,在建筑拆除时控制对环境的影响。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工程设计中以实际情况和居民安全为出发点,应用先进技术,创造良好生活环境,促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简而言之,绿色建筑理念贯穿建筑整个过程中,有效利用资源减少污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绿色建筑改善建筑问题现状,优化人民生活环境。
2 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性
每一种设计理念都会有其本身的意义,具有着不寻常的重要性,首先,绿色建筑设计的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这样就能让当地紧张的资源压力得到缓解,这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例如,在对建筑物设计时,如果要是同当地的气候变化相结合,设计出低消耗的房屋;还可以就近取材,这样会大大的节约运输成本;或者使用多种多样的节能墙体材料,让建筑物得到保温的效果等等,这些方式都能让资源减少消耗,提高对资源的使用效率。其次,绿色建筑设计的能够让更多的建筑材料加入到建筑行业中来,同时也促进了新材料、新工艺的产生,并对他们进行适用,这中建设设计方式为新材料的更进一步使用提供了便利,比如对墙体保温材料的开发,不仅为人们生活提供了保温,而且还未这些建筑材料开拓了市场,扩大了建筑材料的使用范围。最后,绿色建筑设计能够让整个建筑行业得到可持续发展,相应国家的号召,通过对资源的节约使用,再加上新技术和新工艺的运用,把建筑物的的能源消耗降到了最低,让每个绿色建筑物都能够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推动了整个社会绿色建筑工程的发展,让建筑业能够产生持续发展的效果。
3 绿色建筑设计的实施要点
2.1 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部分地区面临人口多与耕地资源不足的鲜明对比,而现今社会又面临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时代,因此在建筑资源紧张的问题日益突出并愈演愈烈。因此必须合理调整土地资源的利用,建设资源节约的道路,缓解社会发展中工程建设与土地资源矛盾的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开发一个新的绿色建筑工程的同时合理利用周边资源的配套设施,合理规划土地的用地,在不多开发土地资源的基础上高效的利用和开发地下的资源,运用新型的建筑结构体系与高效的利用材料,最大限度的提高建筑的使用率。
2.2 改进传统技术。传统建筑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简易的技术水平已无法大规模推广应用,因而不能满足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在生产效率上业已不能适应经济的飞速发展。而现代科技则利用新的结构技术和工业化的生产方法;用智能技术和加快建筑的智能化发展;运用新的设备对传统技术进行改良。从古到今,建筑技术的发展都是利用现有的技术条件改善人们居住中的阳光、空气、温度、湿度,以达到最佳的宜人状况。在适宜技术中,它首先把生态环境的承受力放在第一位考虑,强化资源再利用和环境发展的可持续性。在利用、融合周边环境的同时,也通过节能、节地、节水、节材、防止各种污染、保护环境等生态手法,保证了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2.3 资源的再利用。从环保的角度出发,建筑设计时应该尽量在己被用过的、建造过的场址上或地表环境已被破坏的土地上建造,而不要去侵占那些没有开垦过的土地和自然环境。要重视水资源的保护和循环利用。我国人均淡水资源量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分布极不平均,建筑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水资源的保护和循环利用,在建筑设计中一方面要尽量保护水源,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广循环用水,比如目前住宅建筑的中水的利用和雨水的收集和中水处理系统等。
2.4 建设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现今社会针对绿色节能的主要一个话题便是节约用水,节水与水资源是否得到合理的利用也是构建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理念。环境保护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是绿色工程建筑的推动力。在规划一个工程小区节水系统和保证用水质量的前提下,设立中枢处理的循环水利系统,将生活、工业使用的废水和冷水等经过低能的生物系统过滤净化处理,使其达到国家标准下水质的正常用水。利用有限水资源循环更替净化出可利用的水资源,不仅降低了水资源的污染还减轻了资源紧缺的负担。在绿色建筑设计的理念中工程建筑中生态景观的规划应遵循整体的规划性,合理建设水资源循环再生系统,以节约水能保护环境为主要基准,构建对雨水资源的采集系统供给景观用水,不仅建立了系统整套的绿色节水系统同时美化了建筑工程的环境,提高了整体工程建设的价值。
2.5 采用灵活的设计手法。建筑师在设计中应充分预见到建筑可能根据用户的不同要求而改造,采取适应性改变、灵活性设计等策略,提高建筑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益,以提高整体资源利用率,减少寿命周期的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4 绿色建筑的实施途径
4.1 节地与环境保护。保持原有的建筑用地的生态系统。在园区规划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持原有土地的生态资源,在绿色建筑设计的理念中,建筑的设计应与区域的生态环境相互融合,充分考虑建筑用地中的河道系统,采用综合的绿化方式比如建筑屋顶绿化和复合建筑的绿化来弥补对建筑用地的生态破坏。这种新型的绿化建筑用地的方式不仅美化了工程环境同时降低了噪音及环境的污染,提高了生态区域中整体的绿化蓄水功能缓解了二氧化碳的热循环效应,真正落实了绿色建筑理念在工程施工的体现。
4.2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合理规划水资源。实施地块区域水资源调研,了解气象与市政设施情况,结合项目区位优势与功能定位,在方案规划阶段,统筹区域资源,合理规划水资源,制定水资源利用方案,充分利用各种水资源。自然水系的综合利用:通过合理规划地表水与屋面雨水径流途径,降低地表径流,采取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渗透量,有效控制径流污染,进行收集且实施处理,用于住区、景观补水、绿化浇灌、洗车及道路冲洗等用途。并结合地块区域自然条件,合理统筹利用河道水,形成项目一大技术亮点。
4.3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当地化建材。尽可能多地使用当地的新型环保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影响。实现建材本地化,可减少运输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项目现浇混凝土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施工现场建筑砂浆全部采用商品砂浆。此举可减少施工现场噪声和粉尘污染,减少材料损耗和节约水泥的包装纸袋对森林资源的消耗,保护生态环境。使用高性能建材、新型建材。住房全装修,减少现场的湿作业,而且能确保使用环保材料,杜绝了二次装修污染。
5结束语
我国社会建筑迅速发展,绿色建筑设计也逐渐受到重视。在保护自然和社会环境,满足人民群众生活中,绿色建筑设计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什么是绿色建筑设计,怎样推动绿色建筑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在未来建设中绿色建筑设计符合自然规律,其广泛应用和推广必然给建筑行业带来不可估量的进展
参考文献
[1]张建文.对于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2:166.
[2]杨媛婷.关于绿色节能建筑设计的几点思考[J].科技传播,2014,18:54-55.
[3]许方明,戈海玉.关于绿色建筑设计的几点思考[J].皖西学院学报,2013,02:108-110.
[4]熊艳.关于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若干思考[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4卷)[C].:,2010:2.
论文作者:税晓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1
标签:建筑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水资源论文; 资源论文; 环境论文; 节能论文; 系统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2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