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规划工作发展初探论文_杨留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规划工作发展初探论文_杨留芳

身份证号:44190019840604xxxx

摘要:新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随之加快,目前,由单纯的人口转移转变成人口转移和结构转型升级共同发展的时期。在这一重要时期,科学城市化更为重要。故此,必须通过对城乡规划科学性的重视,来使城市化目标合理有效地实现。更好地解决实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充分对新背景下城乡规划的发展进行合理探讨,使我国城乡规划得到科学地实施。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规划工作发展。

关键词:改革开放;城乡规划;发展

1、城乡规划的现状

城乡规划这项工作涉及面非常丰富,关联的领域非常宽泛。我国的相关规定明确指出城乡规划所具备的特点,其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和综合性。这项工作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在遵循现代化建设总体要求的基础上,整合现在和未来,把握全局、全面发展。与此同时,还需要考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例如短期和长期、供求、局部和整体、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的保护、环境保护和城市建设造成破坏等。要使得城市更好地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生存空间,需要进一步改进并优化城市规划工作。科学的城乡规划工作,可以使我国的资源得到合理的使用,提升我国人们的生活环境,实现城乡居住空间的合理利用,为此,我国实施了一系列城镇乡村的规划。城乡规划有效地促进了我国整体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规划工作简述

2.1第一阶段(1978年~1989年):城乡规划恢复期

1978年3月,国务院召开第三次全国城市工作会议,城乡规划工作重新走上正轨。1980年10月,原国家建委在北京召开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同年《城市规划编制审批暂行办法》和《城市规划定额指标暂行规定》出台,城乡规划由从属性计划到独立发挥作用,成为城市发展和建设管理的重要依据。1984 年 1 月,国务院颁布施行《城市规划条例》,为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1989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城市规划法》,系统性地提出了规划编制、实施管理和监督检查的要求,建立了“一书两证”规划实施管理制度。

2.2第二阶段(1990 年 -2007 年):城乡规划建构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城乡规划被视为战略性和综合性工作,成为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与建设引导的手段。1990 年《城市规划法》正式实施,1993 年《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标志着城乡规划工作全面走上法制化的新轨道。2005 年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对城市规划编制内容和审批程序作了明确规定。2006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工作意见的通知》,要求增强城市总体规划的科学性、严肃性和权威性,城市规划的编制类型不断丰富,规划期到 2000 年的城市总体规划全面编制完成。自 90 年代中后期起,深圳市大规模开展法定图则实践,控制性详细规划普遍推广,许多城市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一步编制分区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随着开发区和高新区的普遍设立,产业园区规划、新区新城规划也大量开展。

2.3第三阶段(2008 年至今):城乡规划转型期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各地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城乡规划从技术工具转变成具有统筹作用的公共政策,成为政府调控城乡建设发展的基本手段,规划权威性与依法行政要求得到重视。2008 年,《城乡规划法》开始实施,强调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进一步突出了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2008 年 4 月,国务院颁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明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法律地位。2011 年,我国城镇化率超过50%,首次实现了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的历史性跨越,城乡关系进入新的时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017 年,北京市、上海市编制完成了规划期到 2035 年的新版城市总体规划,2016 年 7 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方案》,计划到2020 年末,全面完成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截止目前,全国已划定历史文化街区 873 片,确定历史建筑 2.35 万处。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规划工作发展对策

3.1必须要坚持统一管理,全面提高管理的水平

在进行城乡规划设计的过程当中,为了保证设计的合理性,需要进行统筹规划,确保规划编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科学性,这就需要借助于大数据技术对于各种空间信息,进行全面的掌握,对于城市的定量分析也要更加全面。尤其是要协调规划中存在的矛盾和冲突,实现对城乡规划目标的有效统一和协调,确保编制更加具有可行性。

3.2要全面加强对各种信息数据的收集进行综合分析

城乡统筹规划设计需要借助于各种信息资源作为参考依据,因此需要借助于大数据技术进行控件特征的分析,然后对模型和格式进行分析,接下来要分析整个城乡规划的一个发展趋势,作出科学的预测,这都需要借助于大数据技术来制定科学的模型,然后结合社会、经济、城市、管理、交通等方面的一系列因素和相关的数据支撑,作出统一的规划,全面完善城乡统筹规划的职能,促进城乡规划统一的全面发展。

3.3强化区域协调以及城乡特点挖掘

充分发挥区域特色,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新型城镇化规划和建设,也是作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规划的关键要素之一。在城乡规划转型过程中,为确保城市不同功能的实现,需要做到充分发挥区域特色,统筹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策略。同时要充分发挥地域特色,就必须将该地区的环境、文化和风俗有机地结合起来。此外,应吸收和借鉴其他城乡建设的成功经验,避免传统的城乡发展同化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增强区域协调发展的能力,保证城乡发展的良好融合,进一步完善城乡经济体系。

3.4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城乡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在城乡规划过程中,人是核心因素。近年来,我国城市规模发展迅速,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但城市环境和交通等形势十分严峻。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需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城乡规划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因此,充分整合现代生活理念,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制定低碳、绿色、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使城市、人与自然更加和谐,从而满足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促进城市健康发展。在城乡规划过程中尤为重要。

3.5要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查询和监控

在进行城乡规划设计时,为了实现信息空间设计的更加完善和具体,应该充分发挥查询和监控的职能,这就需要借助于大数据进行空间上的划分,也可以借助于 GIS 平台来进行这项工作的落实,比如大数据本身自带和宽带的一些地理坐标信息,可以方便于交通事业的发展,进行基本上的定位。另外人口普查、环境普查或者是其他带有标准空间位置的代码都可以借助于大数据来发现城乡规划中人口流动的范围,确保定位更加空间化。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快速城镇化、快速城镇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深刻变革的城乡关系对新时代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提出新的要求。随着城乡规划并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后,高质量的城乡建设发展不仅需要国土空间规划的硬约束,也需要通过城市设计和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营造高质量的空间环境,塑造宜人公共空间和城市特色风貌,改善人居环境质量,系统治理城市病,让人民群众有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参考文献

[1]门晓莹,徐苏宁,董治坚.简政放权视角下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J].规划师,2016,32(07):5-10.

[2]范凌云,雷诚.地方城乡规划法制化体系建设思考[J].规划师,2015,31(12):19-24.

[3]张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规划发展的回顾与反思[J].小城镇建设,2015(10):25-27.

[4]周春山,谢文海.市场经济下城乡规划制度创新思考[J].规划师,2015,31(04):42-47.

[5]温家宝.切实加强城乡规划工作 推进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J].城市规划,2000(02):7-10+19.

论文作者:杨留芳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3

标签:;  ;  ;  ;  ;  ;  ;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规划工作发展初探论文_杨留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