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准备金制度的缺陷与实施障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准备金论文,缺陷论文,障碍论文,制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健全的金融市场远未形成,利率机制尚不健全,因此中央银行通过间接手段控制货币供应量,除了调整再贷款规模以外,主要的手段就是调整存款准备率。准备金制度可以限制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的能力,使之不能无限地创造信用,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实际经验来看,其限制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但是,我国的准备金制度自从1984年开始实施以后,发挥的作用和调控的效果并不理想。
(一)准备金制度自身的不完善为其有效实施设置了障碍
1、准备率规定中的缺陷
存款准备金之所以能够调节金融机构的信用创造能力,关键是依靠准备率的变动。而我国的准备率则是多年不变,从而丧失了其根据经济波动迅速进行调整以平衡信用规模的作用。这种“大一统”的准备金制度对于信用创造能力不同的金融机构实行无差别对待,缺乏科学性,不能充分发挥准备金制度的宏观调控作用。
2、准备金资产规定中的缺陷
一般来讲,作为存款准备金的资产只能是中央银行创造的被商业银行作为资产而持有的中央银行负债,即中央银行发放的现金和中央银行创造的存款。当前我国准备金资产主要规定为财政性存款和一般性存款两大类,即存款构成了准备金资产。在现代银行制度下,商业银行具有信用创造的功能,银行除了用吸收的存款发放贷款以外,还可以通过发放贷款来创造存款,因贷款而产生的存款又可以作为发放贷款的资金来源,形成存款的倍数扩张。这样,准备金和存款互为条件,同步增长,出现了贷款规模越大,存款越多,准备金资产越多,这样的障碍信号使中央银行不能及时掌握经济发展情况和贷款适度规模,准备金制度的调控力度被削弱,并形成货币的超量供应。
3、准备金制度管理中的缺陷
在准备金制度的管理中,由于中央银行监管力度不够,各金融机构在具体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漏缴、少缴、转移存款的现象。另外一些银行在审批帐户时,把应属财政存款的帐户批准为一般性存款帐户,由于中央银行监察管理的手段不完善,力度不够,造成中央银行信贷资金的流失,削弱了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能力。
由上所述,为完善现行的准备金制度,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首先是要增强存款准备金工具的灵活性和科学性。改变准备率多年不变以及“一刀切”的僵硬做法,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运行特点适时适度地调整存款准备率,并且根据信用创造能力不同的金融机构以及不同的季度、不同的区域制订差别性的准备率,这种调整主要是根据不同情况下存款流动性的不同程度而规定的。其次要加强中央银行的监控手段,完善各种法令法规建设,对于扰乱金融宏观调控工作的行为应做出严厉的行政处罚和经济惩罚。
(二)当前外部经济环境为准备金制度的有效实施设置了障碍
我国曾经在1988年调高法定准备率,但是各专业银行并无反映,因为这一比率提高所造成的超额准备金的减少,完全可以从中央银行再贷款中补回,这样的准备金制度几乎已失去了它应有的宏观调控作用了。症结何在呢?
1、我国金融宏观调控的主要对象是几家大的国有专业银行, 这些银行具有商业性业务和政策性业务混合的特征,据测算,其业务量占全国信贷总量的80%以上。这样就会造成专业银行不得不突破贷款规模限制来满足政府和企业的大量贷款需求。准备率的提高使得银行可贷资金减少。但中央银行为协同政府的宏观经济发展目标,不能坐视各级政府及企业的资金短缺于不顾,只得追加再贷款,从而准备率的变动难以对专业银行的信贷活动产生较大的约束作用。
2、由于市场经济不发达, 尚未形成大规模的金融市场从而造成货币政策传导中障碍重重,不能为中央银行及时有效地提供反映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状况的准确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准备率也不具备市场信号指导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作用,中央银行只能把重点放在数量调控上。
3、中央银行要真正发挥进行宏观管理和协调的特殊功能, 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只有中央银行制度在我国逐步发展完善起来,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才会有效地为稳定货币发挥作用。而在过去长时期中,由于中央银行制度的不健全,准备金制度未能有效地调控各专业银行的信用创造活动,在更大程度上却主要体现为中央银行集中资金的重要手段。
4、我国金融机构企业化的程度还很低, 由于其内部约束机制尚未建立,难以对中央银行的调控措施做出明确积极的反应。中央银行准备率的实施能有效影响到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迫使商业银行能按中央银行的意图行事的前提是商业银行具有“保持足够清偿力”的压力。也就是说专业银行通过商业化改革,成为独立的货币经营实体,按照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原则来开展经营活动是宏观调控得以实施的微观基础。如果专业银行没有风险性的压力,就不会有上缴存款准备金的动力。在当前的金融体制改革中,专业银行的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正在逐步分离,并将最终成为只承担商业性业务的国有商业银行。这一改革措施的顺利实现,将为银行内部自担风险、自我约束机制的建立创造条件,当专业银行打破资金供给上的“大锅饭”,以利润和经营效益作为核算标准,从而增强资金风险意识时,才能在保持足够清偿力的压力下产生上缴准备金的动力,最终促进准备金制度这一有力的宏观调控手段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