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机能——操作理论”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机能论文,意识论文,理论论文,操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机能主义提出的“意识机能——操作理论”,不仅对现代心理学的发展,而且对当代意识理论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机能主义主要代表人物詹姆斯和安吉尔意识理论的分析,说明“意识机能——操作学说”对当代意识理论研究的借鉴作用。
董雅丽:女,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科学系讲师。
以威廉·詹姆斯(1842年~1910年)为首创,J·R·安吉尔(1869年~1949年)为主要代表的机能主义(Functionalism)心理学,是继构造主义(Structuralism)心理学之后于19世纪末产生于美国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流派。与构造主义心理学公对心理现象作横断面研究不同,机能主义认为心理学应着重研究心理现象的功能或心理活动的变动性。他们用生物化学的观点分析了人的意识状态活动及特点,认为人的意识和心理活动应是有机体顺应环境的工具,也是有机体有效适应各种生活条件的必要的活动过程。因而,机能主义强调心理学应着重研究各种心理现象原机能或操作过程,而不应简单地研究心理现象的构成或结构。这些观点不仅和现代发生学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对现代认识论研究意识的活动特点、功能等做了心理学方面的充分准备。
一、詹姆斯的“意识机能理论”
作为心理学家和实用主义哲学家的詹姆斯,心理学在其哲学系统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他的实用主义哲学几乎全部是从心理学发展出来的。詹姆斯在心理学的研究中不仅明确地把心理学看作一门自然科学,而且还把它更具体地看作一门生物科学。在他看来,心理学既是“关于心理活动的现象及其条件的科学”,又是关于“意识状态的描述和解释”①的科学。因此,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意识或意识状态,应当从其自然背景即生理的人的角度来考究这样,詹姆斯就把意识过程看作一种使有机体生活发生某种变化的“有机体的活动”。进而又把心理过程是对生物企图维持与适应自然的有用的“机能活动”。为此,他极力反对构造主义心理学的观点,认为经验不是由要素混和或组合而成的,通过内省分析而发现的各个要(元)素并不能证明它们是独立于观察而存在的,关于存在着独立的经验要素的假设,实质上只是心理学家们的谬见。因此,詹姆斯认为必须为心理学制订一种新的积极的纲领来取代对意识经验的人为分析和把意识经验简化为的要素的理论,心理学就应是对意识状态的描述。詹姆斯着重分析了意识的活动状态和意识的存在状态,并提出了著名的意识机能理论。
关于意识的存在状态,詹姆斯认为,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意识状态”或“心理生活”是一个整体,是一种流动着和变化着的整体经验,是一种川流不息的状态。他用“意识流”表示意识所具有的整体流变的特性。他说“意识本身并不表现为一些割裂的片断……它并不是什么被连续起来的东西;它是流动着的,‘河’或‘流’乃是最足以地描述它的比喻。此后,我们在谈到它的时候,就把它称之思想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流”。②这就是说,由于意识象一条不断的水流,所以,在时间上把它不同要素的任何企图都只能是对意识的歪曲。
关于“意识流”或“主观生活流”的特性,詹姆斯认为:首先,意识具有个体性。即意识的每一状态都属于个人意识的一部分,没有一种既不属于任何个人又能独立存在的纯粹的思想或意识。我们在自然情况下所自处理的唯一的意识状态乃是得之于个人的意识、心灵、自我及具体的特殊的你或我之中的。因此,意识只能是个体经验的反映,是个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并发展的,不存在超乎个人意识之外的一般意识,因为我们没有关于这类纯粹意识的经验,所以,我们也无法对之加以确定。其次,意识应具有流变性和累积性。就是说,意识是经常变化着的,人永远不可能有两次同一的意识状态或思想。他说:“我所要强调的是,没有一处状态在一度消逝之后能够重新出现并且和它以前的情况完全相同……没有任何证据足以表明,一种内向的神经流曾使我们两度发生完全一样的身体感觉”。③尽管环境中的对象可以再一次发生,但同一的感觉或思维不可能一再发生。在现实的认识和思维活动中,我们确实可以经常重复地思考或意识到一个对象,但由于在这一过程往往受到中是介入的经验的影响,所以,我们每次都是以不同的方式意识到或经验到这一对象的。因此,意识就其本质而言是累积性的而非再发性的。再之,意识的存在具有贯通性和统一性,即在意识流中不存在明显的断裂。意识活动尽管在时间上会存在一些裂逢,比如人睡觉时就会出现暂的意识中断,但是人一旦醒来,他就会毫不困难地把先前的意识流联系起来。因为身体的经验或个人的脑的活动经验具有一连贯的作用。同时,意识的各个部分之间也是交融贯通的,意识之流可以分为实质与过渡两个部分,同时联系着与人的生活需要相关的不同的方面。实质部分是人思考的中心,或意识活动的直接指向;过渡部分是意识所能想到的其它内容或其它的意识状态的存在。意识虽然有中心与与边缘、实质与过渡的差别,但决不能中断,一般所谓的中断,也依然有过渡部分在发生作用,只是人不易察觉而已。因此,人的意识和经验中存在着关联性的贯通性,因为人有着对关系的直接感觉。詹姆斯正是从他的意识流理论出发,建立了他的彻底经验主义的实用哲学。
关于意识的活动状态,詹姆斯认为人心中有一种“生理作用”永远在动,在适应外界环境,有机体适应环境的这种机能是各种意识活动产生的原因。即“观念不是静止的镜子而是有用的武器,有一套观念就有一套武器来应付对象,这些都是心理的功能。”④就是说,各种意识现象的发生及其活动的状态、方向、特征都是与有机体适应环境的需要相联系的,意识的活动状态应具有以下特点:其一,意识都 是适应环境的,环境随时改变,观念也随之变化活动来适应它的。意识对环境的适应性正是意识存在状态的流变性。由于意识在流动中与环境发生不同的相互作用因而,从来不可能有两次相同的感觉、观念和意识状态存在。其二,意识具有主观选择性。意识在与环境发生作用时,不是被动地适应环境、而是要主动地选择所需要的内容。他说:“意识总是对于它的对象的某些部分发生兴趣而把其他部分则加以排除。它始终是进行欢迎或拒绝——一言以蔽之始终是在对它们进行选择。”⑤意识选择的标准是刺激的“适当性”,造反适当的刺激正是为了使意识能以合乎逻辑的形式来操作,从而使一系列的观念可以达到一个“合理的结果”。其三,意识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詹姆斯认为,意识所以能够产生并存在,必然是由于它对有机体有某些生物学上的“用处”,意识活动的机能或目的就在于它能使人选择较好的形式来适应环境,并保证自身的良好生存。因而选择和习惯不同,习惯对于个体来说是非自主和无意识的,而选择则是当有机体面临一个新问题,从而需要新的适应方式时意识便产生的一种自主而积极的作用。其四,意识活动是自利的。詹姆斯认为,任何一种意识的产生就在于它对人自己有利,它要满足人自己的欲望、要求和兴趣,是和人的利益攸关的。人们之所以会从许多刺激中进行选择就是因为它能满足人的某一种需要。这就直接揭示了人的意识活动与人的生存活动及生理活动的关系。“所以,詹姆斯对心理观念的分析所得的结论和以前以为研究哲学科学为‘无所为而为的玩索’的看法是相反的”⑧
詹姆斯在分析意识状态之后,又研究了意识状态产生的原因、条件和直接后果。他认为,所有意识状态的产生都是和人的各种官能发生作用的条件相关的。各种意识活动应是意识状态的原因,脑又是各种官能发生作用的条件。从而,他就用生物化学的观点实现了人的意识活动同生理活动的统一。关于意识活动的直接后果,詹姆斯认为,心理现象不仅在事先制约于身体的过程,在事后又导致身体的过程;心理的变化必然会伴随一种身体的改变,因为人的各种内部官能都是预先顺应于世界的各种特征的。顺应,就是保证我们在这个世界的安全与繁荣。不仅我们的各种习惯,的连续性及抽象地反映事物的能力来自于我们的各种官能,而且我们的情绪和本能也是顺应于那个世界的非常特殊的特征的。心理生活是完全合乎目的论的,的各种各样的感触和思维方式得是由它们在实现我们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反应方面的效用,才成了它们目前的样子。因此,心理生活和肉体生活的本质是同一的,是内部关系对关系的顺应。“追求未来的目的和选择达到的手段乃是在一种现象内存在着心理作用的标志和准绳。”⑦
正是通过对意识的状态、特征及其人产生的原因、条件和结果的论述,詹姆斯的心理学就发展成了整套完整的关于意识的理论。意识机能理论,特别是意识是有机体有效顺应环境的工具的理论就被现代发生认识论所发展,对现代认识论研究具有重要作用,也是现代意识理论研究的重要理论依据。
二、安吉尔的“意识机能操作理论”
J·R·安吉尔是使机能主义心理学在美国真正形成一个实际学派的人物。
安吉尔认为,心理学应是研究意识的科学,心理的事实或意识事实敢心理学的范围。他说:“心理学拥有一定的明确领域,即作为一种生活过程的意识”。⑧这就说,意识就是指有机体的心理生活,其基本机能就是改善有机体的适应活动,心理学就是要研究心理或意识是如何帮助有机体适应它的环境的。人的所有心理生活都是一种使有机体顺应于环境的过程而环境即是物理的,又是社会的。关于社会环境,安吉尔说:“一切的生活而且特别是人的生活在一定的程度上是进行于社会环境之中的。企图了解”人的行为而不经常顾及这些社会的关系,那是丝毫不会有效果的。……生活从来就一直是一种使人机体一方面顺应于气候和食物供应的物理条件,另一方面顺应于社会组织的过程。人类今天的品行反映了整个种族长期在这些方面的第一方面斗争和顺应的历史,要想行为的飞不可避免地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估计溯及这一渺无止境的各种影响。⑨至此,安吉尔就对意识的机能及意识与环境的关系做了充分的分析和研究。与詹姆斯不同,安吉尔认为,机能主义心理学就是要探讨意识现象的作用及发生作用的过程,也就是要重点揭示心理意识的如下三种过程或特征。
一是关于心理意识的“操作”(operation)过程。安吉尔坚决反对构造主义的心理(意识)要素,他坚持认为机能主义的任务主是发现心理过程的“操作”及其操作的结果与条件。在他看来,心理机能并不象构造主义者所研究的那样是某一刹那间的意识,它不是转瞬即逝的,而是象生物有机体那样以相同的方式持续着。所以,正如生理机能可以通过不同的生理结构而操作一样,心理机能也可以通过在内容上显然来同的观念而操作正是各种意识形式对人的有机活动过程的操作使有机体达到与环境的适应,并使有机体的生活达到了和谐。
二是关于心理意识的基本效用。在安吉尔看来,意识的基本效用就在于它能够协调有机体的需要与环境的要求。由于意识是有机体生活的一种表现,因而,机能主义就不是把各种心理过程当作孤立的、独立的事件来研究,而是把它看作较大的生活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继续进行着的一部分,而且是更大的有机体进行过程的一部分来作研究的。既然有机体的结构和机能之所以能象它们现在那样存在,是因为这样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有机体适应于使它得以生存的环境条件,那么意识作为一种心理机能而能得以存在,也必定具有能有机体不能用其它方式来完成的基本职能。为此,安吉尔着力研究了“注意”“意象”“判断”和“意志”等诸 多意识形式的心理过程及其基本职能,并且认为这些意识现象都是有机体顺应环境的一种基本的或辅助性的机能。
三是作为“心物关系”的有机体与环境的整体关系。安吉尔认为,既然为人类有机体是一个心理——物理的有机体,这种有着“心物关系”的有机体在与环境发生关系时就必然与一般生物机体不同,而是心理和物理共同作用的,通过心理和物理共同与环境发生作用。人在与物理环境发生作用时,对物理环境的操作主要表现在他具有一种应答环境刺激和要求并执行各种运动的装置。而这些执行运动的装置必然具有能机体有益的特性,否则有机体就不会存在。同时,人的心灵不仅包含的各种“控制性装置”,而且还通过这些装置使“有机生活的这些顺应作用”臻于极度完善。人与社会环境发生作用,主要是由人的心理活动来进行,通过心理与环境之间发展与顺应的关系的操作来实现的。因此,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任务就是试图了解意识的各式各样的状态是如何参与这一顺应过程的。
总之,安吉尔不仅把意识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而且还把意识看作是人的“有机生活”的一种表现;由于“有机生活”从来就是一种使有机体顺应于既是物理环境又是社会环境的过程,从而就使人的心理意识或心灵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通过不断发展和顺应而得到了进化和发展并日益趋于完善。事实上,安吉尔的这些观点正集中地体现了机能主义心理学关于“意识机能(操作)”学说的基本思想。
三、机能主义心理学对现代意识论研究的作用
机能主义心理学作为现代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流派,不仅对现代心理学的发展,而且对现代西方哲学、文学及思维科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其“意识机能——操作”理论不仅开辟了心理学研究意识的新的角度和方法,而且也对当代意识理论的研究产生了重要作用。当然,如同任何一种理论一样,机能主义的“意识机能(操作)”理论也有其局限性。其中,强调意识的“效用价值”和一般功效,特别是詹姆斯以此为基础而把意识机能理论发展成了系统的实用主义哲学,就使机能主义心理学走向了极端;在关于意识存在状态的论述上,他们又过分夸大了意识的流变性、连续性和神秘的自主作用,就使其意识理论有了神秘主义的嫌疑;关于意识机能的解释上,他们从实用主义的观点出发,用一种极端生物化学的观战歪曲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从而抹杀了人和动物在心理活动上存在的本质差别,认为人和动物的心理都是由生物的遗传本能导致的有机体顺应环境的工具,就使其意识理论具有了极端生物化学的倾向。这些无疑是我们应当批判和剔除理论糟粕。然而,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否认机能主义在心理学史、哲学史及人类认识论和思维观发展过程中所起的历史作用及产生的重大影响。意识机能——操作理论的提出,既实现了理论研究方向和方法的重大转变,也对现代发生认识论和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具有生要作用,具体来说:
首先,机能主义心理学-反构造主义心理学只对意识作静态的结构分析的传统,而强调对各种心理意识活动的作用及其过程的把心理意识现象和是一个动态的流变过程,认为意识是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的,具有个体性、目的性、自利性、连续性及独特的操作能力、发挥人这种有机体独特作用的心理活动过程,从而就实现了心理学研究的重大转变。这不仅弥补了构造主义心理学意识理论研究的不足,克服了它的结构学研究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而且改变了心理学研究的方向和方法,使意识理论研究实现了静态和动态、结构和功能方法的结合对的行为主义、弗洛伊德主义等都有一定影响。同时,正是由于机能主义心理学的机能研究,在其代表人物的倡导和影响下,教育心理学及其他各种实用心理学、心理卫生、心理测验等的研究才在美国盛行起来,从而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促进了应用心理学的长足发展。
其次,机能主义心理学强调心理学动用发生的观点来探讨各种心理现象的机能,对发生认识论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机能主义心理在对心理现象的机能分析方面,了心理学的“比较法”、智力落后者、精神错乱者、乃至于动物的心理都作为心理意识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各种心理现象发生的原因、过程及其条件,从而就拓展了心理学科领域和知识范围。在研究各种心理现象的发生时詹姆斯和安吉尔都认为,各种心理现象的发生都是由人适应环境的需要决定的,正是人对各种物理环境的社会环境的顺应,才使人的意识形式得到了进化和发展他们强调了社会环境在意识在的作用,就像安吉尔说的企图了解人的行为而不顾及这些社会关系,那是丝毫不会有结果的。当然,他们还不可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明确地论述社会关系的作用,但这在心理 学史上的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而且这也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皮亚杰认为人的心理意识的发生都是以几个与生俱来的基本结构为起点开始同他的环境相互作用从而构建这些结构并发展出了新的能更即地应付环境的方式。除天生的心理结构外,人带到某种场合的经过组织的有意识的个人体系,都是在同以前的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能动地构成的。这种认为知识是通过心理结构及环境的相互作用构成的观点就与机能主义的意识理论基本相同。而机能主义这种关于意识与环境关系的解释及意识功能的解释则更为全面,但这一点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因而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再次,机能主义心理学还特别强调意识的选择和目的性。他们认为人们在某种情况下选择这些问题,而不选择那些问题,产生这种形式的意识而不选择那种形式的意识,完全是由人适应环境的有效方式决定的,当人们一旦发现某种意识形式或思维能更有利于自己达到与环境的均衡,或便于自己达到某一目标时,人们就会对之作出选择。这就表明,在机能主义看来,尽管意识的发生有生物学的原因,但并不是某种简单的生物反映过程,也不是一种单纯的内心活动,而是人和外部环境发生交互作用并有效地影响外部环境,产生独特的意识形式的过程,这就与机械反映论不同,把认识看作是主动选择的结果,这无疑对现代认识论有重大影响,也是我们应该借鉴的地方。
总之,作为心理学中外的一重要流派,机能主义心理学的意识机能理论的提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过去我们更多地对机能主义的心理意识机能采取了批判和否定的态度,而对于其理论所包含的合理“内核”及重要作用却认识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割裂马克思主义哲学及认识论与现代西方心理学发展的联系,也延缓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微观化和具体化的历史进程。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些人类认识史上的重大成果予以重视,并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注释:
①③⑤W·詹姆斯,《心理学教程》,伦敦,1892年版 ,第1页、1页,第152页。
②W·詹姆斯,《心理学原理》,纽约,1890年版 ,第239页。
④⑥贺麟:《现代西方哲学讲演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4页,第45页。
⑦⑨杨清:《现代西方心理学主要派别》,辽宁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46页,第162页。
⑧J·R·安吉尔:《心理学》,1908年纽约版,第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