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立[1]2002年在《头针、体针联合应用治疗70例脑梗塞患者临床疗效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观察》文中研究表明本试验选择了早期脑梗塞患者70例,用头针、体针联合应用的方法进行治疗,并按照《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及SOD的疗前疗后对比及与正常值的对比,研究针刺对于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和对SOD活性的影响。 结果显示临床有效率达91.4%,同时脑梗塞患者在针刺治疗后,SOD活性显着增加(P<0.01),与正常值比较则无显着性差异(P>0.05),SOD为人体重要的氧自由基清除剂,SOD活性增加可减轻氧自由基对人体的破坏。实验结果表明头针、体针联合应用治疗早期脑梗塞临床疗效肯定,同时针刺可增加SOD活性,间接地防止氧自由基的破坏作用。
孙琳琳[2]2013年在《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炎性反应相关信号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仅中国每年便新增150-200万病例,其中,缺血性脑中风为最常见中风类型,占全部中风的60-80%。越来越多研究表明,炎症过程参与中风后损伤级联反应,可能是造成脑缺血后再灌注损伤的主要原因。早期溶栓、抗凝治疗为循证医学确认的有效治疗方法,但存在严格的时间窗限制,在长期恢复过程中效果不显着。大量临床资料和实验研究表明,针刺为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有效手段,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及康复期均有显着效果。研究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针刺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后,中枢损伤局部、对侧脑组织和外周血中应激-损伤-修复信号链中关键信号的动态变化,从信号传导链、病程发展过程、机体功能整体调控的综合角度,探讨针刺治疗脑缺血再灌注后炎症损伤的机制,用现代生物医学研究手段,阐明针灸对损伤-应激与损伤-修复相关疾病过程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确切的实验室依据。研究方法:1、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成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模型对照组,每组10只动物。对造模后动物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TTC染色观察大脑梗死情况,HE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学变化。2、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成空白对照组(10只动物)、假手术组(10只动物)和造模组,造模成功(根据神经功能评分)的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又分为模型对照组、尼莫地平组、针刺治疗组(百会透刺印堂配伍人中穴),共4组,每组又分为12h、24h、48h.72h.96h.144h6个时程,每个时程10只动物。取外周血清,ELISA(?)去检测炎性反应相关应激信号-ACTH,内源性危险信号-Hsp70,启动和调节信号-IL-6,IL-1β,损伤效应信号-TNFα的含量;取脑组织,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检测患侧与健侧脑组织中炎性反应相关信号:启动和调节信号-IL-6、IL-1β,损伤效应信号-TNFα,MMP-9,局部炎症损伤相关粘附、趋化因子-ICAM-1,MCP-1,以及修复信号-TGFβ的表达。3、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成空白对照组(10只动物)和造模组,造模成功(根据神经功能评分)的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又分为模型对照组、针刺治疗1组(百会透刺印堂配伍人中穴)、针刺治疗2组(百会配伍患侧足叁里穴),共4组,每组又分为12h、24h、48h、72h、96h、144h6个时程,每个时程10只动物。取取脑组织,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检测患侧组织中IL-6,TNFα,MCP-1,TGFβ的表达。研究结果:1、模型评价:TTC染色发现缺血局部脑组织出现典型染色缺失,呈现白色,与大脑中动脉支配区域相符,视交叉前后梗死灶比较稳定。HE染色镜下观察发现,梗死中心区染色变浅,细胞数目减少,细胞核固缩,核仁变小,形态不规则;问质水肿;内皮细胞肿胀;可以见到大量网格状空泡。2、针刺对血清中炎性反应相关信号的影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血清中炎性反应相关信号ACTH,IL-1β,IL=6,TNF α,Hsp70,在损伤发展过程中呈现典型双峰曲线模式,且各信号变化趋势相似。ACTH在12h到达第一峰峰值,在48h达第二.峰峰值;IL-1β, IL-6, TNFα, Hsp70均在24h到达第一峰峰值,在72-96h达第二峰峰值。假手术组ACTH,IL-6,TNFα,Hsp70呈现相似双峰表达趋势,IL-1β仅72h高于生理水平。给予百会透刺印堂配伍人中电针治疗后,可显着下调外周血请中炎性反应信号ACTH,IL-1β,IL-6,TNF α, Hsp70的第一峰表达水平;显着下调ACTH,IL-1β,TNFα的第二峰表达水平;上调1L-6的第二峰表达水平。3、针刺对脑组织中炎性反应相关信号的影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患侧脑组织中炎性反应相关信号IL-6,IL-1β,MMP-9, ICAM-1,MCP-1,TGFβ,在损伤发展过程中呈现典型双峰曲线模式;均在12-24h到达第一峰峰值;IL-6在96h时到达第二峰峰值;IL-1β,MMP-9在48h即到达第二峰峰值;ICAM-1,MCP-1,TGFβ在72h到达第二峰峰值;TNFα第一峰于第二峰融合,12h开始持续增高,24h到达峰值,保持较高水平至72h。假手术组呈现相似表达趋势。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健侧脑组织中炎性反应相关信号均呈现典型双峰信号IL-6,IL-1β,TNFα,ICAM-1,MCP-1,TGFβ在12-24h到达第一峰峰值;IL-6在96h时到达第二峰峰值;IL-1β自48h持续增高,144h时到达最高值;TNFα在48h到达第一峰峰值;ICAM-1,MCP-1,TGFβ在72h到达第二峰峰值;MMP-9在48h达到第一峰峰值,自72h持续增高,144h到达最高值。假手术组呈现相似表达趋势。模型大鼠给予百会透刺印堂配伍人中电针治疗后,对双侧脑组织中炎性反应相关信号的影响是:对患侧脑组织中IL-6,IL-1β,TNFα,MMP-9,MCP-1,TGFβ的表达水平均有全程下调作用;对健侧脑组织中IL-6,MMP-9,MCP-1,TGFβ的表达水平均有全程下调作用;对健侧脑组织中IL-6,MMP-9损伤急性期(48h)的表达水平有上调作用;而针刺治疗组ICAM-1的表达在患侧脑组织中72h前呈增高趋势,在健侧脑组织中48h前呈增高趋势。针刺治疗后,患侧脑组织中IL-6,ICAM-1第二峰的表达提前出现;健侧脑组织中,IL-6,IL-1β,MMP-9,ICAM-1,MCP-1,TGFβ第二峰的表达提前出现。4、针刺不同穴组对患侧脑组织中炎性反应相关信号的影响:百会穴配伍足叁里穴电针治疗,对比选取百会透刺印堂配伍人中穴,能够显着下调模型大鼠患侧脑组织中炎性反应相关信号:IL-6,TNFα,MCP-1,TGFβ的全程表达水平和第一峰、第二峰的峰值;IL-6,TGFβ第二峰的表达提前。研究结论:1、血管内栓阻断线法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造成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的梗塞并产生功能障碍,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启动了机体局部与整体,包括外周血清、双侧脑组织中炎性/免疫相关的应激-损伤-修复信号链;模型复制成功。2、电针百会透刺印堂配伍人中穴对机体应激-损伤-修复信号链发挥网络调节作用,整体影响了外周血清、双侧脑组织中炎性反应相关应激信号、内源性危险信号、启动和调节信号、损伤效应信号、联络信号、修复信号的表达;电针可能通过抑制机体过度应激、减轻炎性损伤过程、促进细胞间联系、提前启动修复功能、调动健侧脑组织进行调节代偿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3、百会配伍足叁里穴对比百会透刺印堂配伍人中穴,能够更好调节机体对炎症应激、损伤的反应,减轻炎性反应及炎症损伤,更早启动修复功能;提示头部穴位、肢体穴位联合运用干预炎症损伤的效应优于单纯头部取穴。
曾庆云[3]2006年在《中、西医综合康复方案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偏瘫的影响的对比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包括文献研究和临床研究两个部分。文献研究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系统回顾了历代中医药治疗偏瘫的主要成就,并对中、西医治疗的原则和方法的现代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分析。通过分析既往偏瘫综合康复方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吸纳现代康复医学理念和功能评价方法、保留中医证候和辨证康复的观点、保持和丰富中医独特的综合康复技术等,是发挥中西医康复医学的优势、建立偏瘫中医综合康复方案的重要途径。临床研究目的:通过观察中、西医不同康复方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和实验室相关指标的影响,探讨分析中、西医康复方案临床疗效的异同。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对两种康复方案进行对比研究,探讨控制康复医疗成本的有效途径。方法:运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55例缺血性脑卒中(证属中风病中经络之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患者分为中康组27例和西康组28例。中康组采用缺血性脑卒中中医综合康复方案治疗;西康组采用规范的西医综合康复方案治疗。治疗4周后,从临床疗效和实验室检查两个部分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临床疗效评定包括观察两组临床综合疗效、中医主要症状、中医证候积分、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存质量、认知功能等治疗前后的改变,及康复训练依从性和并发症情况。实验室检查部分包括观察治疗前后血脂、血流变、免疫学指标等的改变。两组的卫生经济学研究采用成本-效果分析的方法。结果:中康组和西康组两组患者临床综合疗效相若(P>0.05)。与西康组相比,中康组康复治疗的依从性较好,对提高中医综合疗效、改善中医主要症状、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运动功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减少卒中后并发症、调节免疫系统的紊乱等方面的作用均有显着优势(P<0.05)。两组患者的成本-效果比显示中康组显着低于西康组。结论:中、西医综合康复方案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均有确切的疗效。与西医康复方案相比,中医综合康复方案可明显提高中医综合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提高康复训练依从性、减少卒中后并发症,而且成本-效果比最低,因此可认为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偏瘫康复治疗方案。
郎建英[4]2011年在《靳叁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靳叁针”疗法、康复疗法、“靳叁针”疗法结合康复疗法对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综合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评价“靳叁针”疗法对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治疗作用,促进“靳叁针”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规范法,标准化,为进一步探讨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有效方法提供依据。方法1、病例选择:115例,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发病在2周到6个月的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靳叁针”疗法组36例、康复疗法组42例和“靳叁针”疗法结合康复疗法组37例。叁组病例入选时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2、基础治疗:叁组患者的基础药物治疗均参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会,2005)的方案控制血压、血糖、调节血脂、给予阿斯匹林防止血小板聚集,给予胞二磷胆碱以营养神经,对症治疗、防治并发症等。3、治疗方法:“靳叁针”组:取穴:颞叁针、上肢挛叁针、下肢挛叁针。随症配穴:失语加舌叁针;口角歪斜加口叁针;腕关节严重痉挛加腕叁针:踝关节内翻加踝叁针;上下肢痉挛无法伸展加开叁针;指趾浮肿加八邪、八风。辨证配穴:肝阳暴亢加太冲;风痰阻络加丰隆;气虚血瘀加健侧足叁里;阴虚风动加太溪。所有穴位均规定具体的针刺方法、针刺深度、针刺角度、行针次数等参数。康复组:康复训练方案主要依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卫生部规划教材《康复医学》第叁版制定。操作包括:缓解肌张力,坐位平衡训练,坐站转换,立位平衡训练,步行训练,上肢控制能力训练。“靳叁针”结合康复组的治疗方案为“靳叁针”治疗的同时配合康复训练。具体方法同上。4、疗程:各组疗程均为28天,针刺治疗和康复训练每周5次,休息2天再继续治疗,共治疗4周;常规基础药物治疗28天。5、疗效评定:对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14天后、治疗28天后分别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DS)、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四肢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Barthel指数)(ADL),分别评定其神经功能、综合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以此评价叁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叁组病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4天治疗,叁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向康复方向变化(P<0.001),靳叁针组、康复组、靳叁针结合康复组的改变值均数分别为3.5、3.5、4.9,以靳叁针结合康复组的改变值最大,但方差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28天治疗,叁组病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进一步向康复方向改变(P<0.001),靳叁针组、康复组、靳叁针结合康复组叁组改变值(差值均数分别为7.1、6.7、9.1)比较的方差分析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做两两比较(SNK法),靳叁针结合康复组与单纯靳叁针和单纯康复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靳叁针疗法的改变值均数大于康复疗法,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4天后NDS疗效比较,叁组改善程度依次为靳叁针结合加康复组>单纯靳叁针组>单纯康复组,但是秩和检验结果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叁组显效率依次为靳叁针结合加康复组>单纯靳叁针组>单纯康复组,但χ2检验结果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天NDS疗效比较,叁组改善程度依次为靳叁针结合康复组>单纯靳叁针组>单纯康复组,秩和检验结果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经两两比较,靳叁针结合康复组与康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靳叁针结合康复组与单纯靳叁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靳叁针组与康复组比较差别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叁组显效率依次为靳叁针结合康复组>靳叁针组>康复组,χ2检验结果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2)。经两两比较,靳叁针结合康复组与康复组比较差译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单纯靳叁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靳叁针组与康复组比较差别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2、功能综合评分(FCA)治疗前叁组病例功能综合评分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4天治疗,功能综合评分均较治疗前向康复方向有改变(P<0.001),靳叁针组、康复组、靳叁针结合康复组的叁组改变值(差值均数分别为8.2、7.7、12.78)比较,方差分析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做两两比较(SNK法),靳叁针结合康复组与单纯靳叁针和康复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纯靳叁针与康复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28天治疗,叁组病例功能综合评分均较治疗前进一步向康复方向有改变(P<0.001),靳叁针组、康复组、靳叁针结合康复组的叁组改变值(差值均数分别为14.6、15.3、23.4)比较,方差分析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做两两比较(SNK法),靳叁针结合康复组与单纯靳叁针组和康复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靳叁针组与康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1)上肢治疗前叁组病例上肢简化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4天治疗,叁组上肢简化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向康复方向改变(P<0.001),靳叁针组、康复组、靳叁针结合康复组的改变值均数分别为8.8、9.1、12.5,以靳叁针结合康复组的改变值最大,但方差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28天治疗,叁组病例的简化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进一步向康复方向改变(P<0.001),靳叁针组、康复组、靳叁针结合康复组叁组的改变值(差值均数分别为17.6、18.8、25.4)比较,方差分析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做两两比较(SNK法),靳叁针结合康复组与单纯靳叁针组和康复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纯靳叁针与康复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下肢治疗前叁组病例的下肢简化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4天治疗,叁组下肢简化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向康复方向改变(P<0.001),靳叁针组、康复组、靳叁针结合康复组的改变值均数分别为4.9、4.0、5.8,以靳叁针结合康复组的改变值最大,但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叁组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28天治疗,叁组病例简化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进一步向康复方向改变(P<0.001),叁组的改变值均数分别为8.8、8.0、10.7,以靳叁针结合康复组的改变值最大,但方差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治疗前叁组病例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4天治疗,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向康复方向改变(P<0.001),靳叁针组、康复组、靳叁针结合康复组改变值均数分别为12.2、13.0、16.5,以靳叁针结合康复组的改变值最大,但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28天治疗,叁组病例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进一步向康复方向改变(P<0.001),靳叁针组、康复组、靳叁针结合康复组改变值均数分别为24.3、23.9、30.9,以靳叁针结合康复组的改变值最大,但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靳叁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组在改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功能、上肢运动功能等方面的疗效优于单纯靳叁针组和康复组,表明靳叁针疗法与康复疗法的结合可以相互加强改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综合功能和上肢运动功能的作用。可以认为二者结合运用能够更好地促进缺血性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改善,促进神经功能、综合功能和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虽然靳叁针结合康复组对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程度大于单纯靳叁针组和康复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并不一定表明靳叁针结合康复疗法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方面不优于单纯靳叁针疗法和康复疗法,也可能因为样本例数太少,统计学检验未能显示出客观的阳性结果。靳叁针疗法结合康复疗法改善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作用是否优于单纯靳叁针组和单纯康复组,有待于进一步大样本临床研究。虽然靳叁针疗法对神经功能缺损、功能综合评分、下肢简化Fugl-Meyer评分改变程度大于康复疗法,但两组间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是否靳叁针疗法的治疗效果优于康复疗法,有待临床的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 头针、体针联合应用治疗70例脑梗塞患者临床疗效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观察[D]. 高金立.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2
[2]. 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炎性反应相关信号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 孙琳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
[3]. 中、西医综合康复方案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偏瘫的影响的对比研究[D]. 曾庆云.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6
[4]. 靳叁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研究[D]. 郎建英.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