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的“两个大局”思想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_西部大开发论文

论邓小平的“两个大局”思想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_西部大开发论文

论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与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战略决策论文,大局论文,大开发论文,两个论文,西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西部大开发,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它牵动着12亿中国人民的心,也向全世界展现了21世纪中国美好的前景。实施这一战略,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邓小平的发展战略,作出的一个重大决策。

决策的理论依据:邓小平关于“两个大局”的思想

西部大开发这一重大决策是怎样作出的?毫无疑问,党中央是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进一步推进我国改革和建设、保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这一战略全局的要求,作出这个重大决策的。与此同时,我们注意到,江泽民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反复强调这一决策是根据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思想提出的。“两个大局”的思想,是邓小平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可以这样说,它是党中央作出西部大开发决策的理论依据。

邓小平的发展战略,我们一般简要地把它称为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或者更简略地称为“三步走”发展战略。这样的概括,对于帮助大家了解和掌握邓小平发展战略的要点,特别是克服那种急于求成的情绪,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邓小平的发展战略有着丰富的内容,在理解上绝对不能简单化。在中央1995年印发的中宣部编写的《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中,在阐述邓小平发展战略时指出,在我国落后的生产力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事业,它肩负着既要完成传统的工业化,又要同时迎头赶上世界新的技术和产业革命的双重任务,因此邓小平为我们设计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这一发展战略不仅提出了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而且提出了实现这一发展战略必须坚持以重点带动全局的思想,必须坚持“台阶式”发展的思想,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达到共同富裕。这其中就包括了“两个大局”的设想。《纲要》指出:“对于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发展,邓小平同志强调沿海地区要利用有利条件,较快地先发展起来,放胆地干,千万不要贻误时机。沿海一些地区要走在全国的前面,率先实现现代化,以更好地带动全国的现代化。内地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加快建设。国家要尽力支持内地的发展,沿海要注意带动和帮助内地的发展。邓小平同志认为,沿海先发展起来,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他说:‘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到那个时候,发达地区要继续发展,并通过多交利税和技术转让等方式大力支持不发达地区。’”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设想。

由此可见,邓小平的发展战略有一个明显的时空展开。在时间上,他强调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要经过三个发展阶段(即分“三步走”)。在与时间相联系的空间上,他强调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要经过两个发展阶段(即“两个大局”)。这就是,在中国的广大区域,第一步,在本世纪末进入小康社会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是:先较快地发展沿海,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第二步,自进入小康社会之时起,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是:在继续发展沿海的同时,突出地提出和解决好内地的发展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推进,邓小平的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第一步的目标提前实现后,第二步的目标也将如期实现,2000年我国要进入邓小平所设想的小康社会;与此同时,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潜力已经极大地发挥了出来,发展内地的任务已经突出地摆到了我们的面前。邓小平当年的科学设想,如今已经成为我们要面对的现实任务。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是根据邓小平的发展战略特别是他的“两个大局”的思想,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决策。可以预计,在以后三、五十年内,我国的巨大变化不仅将发生在沿海,而且将更明显地发生在内地,从而使全国在逐步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决策的现实根据: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中的迫切要求和复杂矛盾

党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决策,是以邓小平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其中“两个大局”的思想为理论依据提出来的,但它绝不是简单地理论演绎的结果。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党中央作出西部大开发的决策,从根本上说,是我国改革和发展进程中现实矛盾发展的客观要求。

首先,从根本上说,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从整体上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必须解决好地区发展差距问题,努力做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从报章杂志看,人们在谈到西部大开发时,都已经注意到江泽民同志1997年8月5日在一个调查报告上关于“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长篇批示,注意到他1999年3月、6月、8 月多次关于西部大开发的讲话,认为这是中央作出西部大开发决策的起点,并从这些批示和讲话中研究中央作出这一决策的原因。如果把我们的眼光放开一点,可以发现,中央对这一问题的关注、研究和提出是有一个过程的。早在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江泽民同志在论述要正确处理好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十二大关系时,已经从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一重大问题出发,提出“从‘九五’开始,要更加重视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逐步加大解决地区差距继续扩大趋势的力度,积极朝着缩小差距的方向努力”。这次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二0一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党中央是把这个问题作为今后15年发展的一条重要方针提出来的。值得注意的是,党中央在论述这个问题的时候,理论依据就是邓小平的“两个大局”的思想。这说明当时提出的“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方针,同今天所讲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具有内在连续性的。同时,今天所说的“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更强调“实施”时机已经成熟,更强调“开发”,更强调“大”的规模和力度,更强调要有实际步骤和行动,同那时的要求相比,在认识和实践上都前进了一大步,达到了新境界。那么,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重大的问题呢?《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二0一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多种因素,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有所扩大”,因此要“实施有利于缓解差距扩大趋势的政策”。1999年6月9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深刻地论述了这个问题。他说:逐步缩小全国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全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最终达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要求。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不能设想采用平均主义的办法可以实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发达地区运用自身较好的经济基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一些特殊措施,经济和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积累了相当的实力。现在,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步伐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在继续加快东部沿海地区发展的同时,必须不失时机地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从现在起,这要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一系列重要讲话,阐述了两个互相联系的问题:一是我国国民经济要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改革、发展和稳定要协调发展,必须解决好地区差别扩大的问题,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是面向21世纪中国要认真加以解决的现实矛盾;二是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东部沿海地区在迅速发展中已经积累了相当的实力,解决这一矛盾的条件已经成熟,必须不失时机地把西部大开发的问题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同时,从当前来说,要在新世纪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坚持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必须加快西部地区的开发和发展。随着21世纪的来临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任务的胜利完成,怎么样完成第三步战略任务的问题就突现出来了。党中央为完成这一任务,提出了新的“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这就是:第一步,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步,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 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第三步,到下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但是,在世纪之交,当我们刚要实施这个发展战略的时候,就遇到了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国际形势的变化十分剧烈,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与霸权主义的斗争更加激烈,综合国力竞争中出现的一系列大问题对我国的改革特别是对外开放提出了许多复杂的课题;国内在改革攻坚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包括下岗职工增加、市场需求不足、生态环境恶化、社会稳定和腐败等问题,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复杂的矛盾。这些矛盾和问题,对于我们是挑战,也是机遇,都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要应对好这些问题,不能只靠一些小举措,而要有一些大思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党中央作出西部大开发的决策,决不是偶然的。1999年6月17日, 在西安举行的西北五省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上,江泽民同志强调,现在我们正处在世纪之交,应该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明确提出,必须不失时机地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特别是抓紧研究西部地区大开发。他说,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这就是说,党中央决定以西部开发为实际步骤,打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新局面,同时把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统一起来,扎扎实实地奔向现代化。这确实是一个大战略、大思路。

决策的战略意义:实现社会主义本质与现代化建设目标的统一

党中央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决策,对于我国21世纪的发展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首先,从现代化建设的层面上来讲,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决策,至少有三大意义:

一是能够较大地改变西部广大区域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贫困的面貌。西部地区十来个省(区、市),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但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环境等多重因素,长期以来经济发展处于比较落后的状况。改革开放以来,西部人民克服各种不利因素,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取得了可观的成就。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决策后,中央将在创造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经济和法律环境的同时,以更多的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路、铁路、机场、天然气管道以及电网、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这样,西部的资源优势就将转化为经济优势,自然状态的人口优势就将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中的劳动力优势,潜在的市场优势就将转化为现实的市场优势,在资源、劳动力和市场的有机结合中创造巨大的生产力,较快地改变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和人民生活贫困的状况。一句话,西部大开发,最终将造福于西部广大人民群众。

二是能够有力地推动全国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在东部和西部的协调发展中实现新世纪中国经济的新起飞。西部大开发,不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开发,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开发。市场将推动西部以效益为中心,充分发挥自身的各种优势,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发展特色农业和林业,调整和发展工业,大力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养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西部经济的大发展,也为东部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也就是说,西部大开发不仅有利于西部的发展,而且对于东部和全国在改革攻坚中完善市场体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正像东部的发展是西部劳动力流动和经济发展的机遇一样,西部的发展也是东部继续发展的极好机遇。东西部协调发展的结果,就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面实施。

三是能够把可持续发展由一种现代化的发展思路变为崭新的现实。把生态环境等问题纳入发展的概念之中,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新概念,是人类付出巨大代价后,在20世纪行将结束之际获得的重要认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时代的前列,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提了出来,意义重大。但是,在我国现有的条件之下,要做到这一点,十分不易。面对着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繁重任务,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定抓住西部开发这个根本环节,大规模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1997年8月5日的一个批示中,江泽民同志指出:我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包括甘肃、陕西在内的黄河流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陕西曾经是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的建都之地,在古代历史上相当长的时间内,陕西、甘肃等西北地区,曾经是植被良好的繁荣富庶之地,所谓“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就是古来描绘陕西一带的自然风物的。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描述盛唐时期陕、甘的发展情景是“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后来由于历史战乱的破坏,加上自然灾害和滥砍滥伐造成的损失,导致了陕、甘等西北地区的严重沙化、荒漠化,经济文化的发展也因此受到极大制约。他在批示中继续写道:历史遗留下来的这种恶劣的生态环境,要靠我们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齐心协力地大抓植树造林,绿化荒漠,建设生态农业去加以根本的改观。经过一代一代人长期地、持续地奋斗,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应该是可以实现的。除了这个批示,江泽民同志在1999年6月17 日西安座谈会上的讲话,17日至24日考察黄河时的讲话,等等,都反复强调了这一重要的思想。而且,国务院已经行动起来,作出了在长江、黄河上游地区恢复植被、绿化荒山、保持水土、保护生态,力争5年初见成效、10 年大见成效的具体部署。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开发西部的一个崭新构想,这就是从改造生态环境入手,通过可持续发展来再造一个新西部,把我国建成一个山川秀美的现代化强国。这是何等大的气魄和雄心壮志啊!

同时,从建设社会主义的层面来讲,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决策,也有两个重大的意义:

一是能够在地区之间协调发展的过程中,逐步走向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要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就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努力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各不一样,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由于我们从实际出发,实行的是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渐达到共同富裕的方针,因此在一定的时期里还会出现地区差距扩大的情况,这是难以完全避免的。但在不平衡中逐步实现相对平衡,在经过长期的发展以后逐步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走向共同富裕,是必须的,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邓小平的“两个大局”的思想,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西部大开发决策,其社会意义,就是为了在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中逐步解决多少年来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地区差距问题,走向共同富裕。

二是能够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促进各民族的团结。众所周知,我国西部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比较集中的地区,不少省和自治区又地处边疆。促进各民族的团结,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历史上这个问题就很突出,现在国际上的敌对势力又在千方百计地利用矛盾,进行渗透,对我国“西化”、“分化”,更要引起我们的警惕和重视。如何解决好这个难题?我国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各民族共同富裕了,就会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就会大大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同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决策,也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因此,江泽民同志在论述和作出西部大开发的决策时,多次强调西部大开发对于促进民族团结、保卫边疆安全的重大意义。党中央和国务院在部署西部大开发的工作时,也专门制定了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放眼世界,民族问题决非小事。从这个角度看西部大开发,它对于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团结和复兴,具有多大的意义啊!

一个是共同富裕,一个是民族团结,做到了这两点,就意味着我们在经济上和人际关系上实现了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社会公平,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同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统一起来,而不是把两者割裂开来和对立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邓小平为我们设计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我们现在正在扎扎实实地为此而努力。可以这样说,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有许多条,最根本、最重要的意义,就是这一条!

标签:;  ;  ;  ;  ;  ;  ;  ;  ;  ;  ;  

论邓小平的“两个大局”思想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_西部大开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