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福建高考理科综合卷生物试题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福建论文,理科综合论文,生物试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例1 在临床治疗上已证实,将受SARS病毒感染后已治愈的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SAKS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甲的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
A.疫苗 B.外毒素 C.抗原 D.抗体
考查目标 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及形成过程,抗原和抗体的关系及对人体的作用,疫苗、外毒素的概念等知识,理解、获取知识的能力。
错误及启示 本题易错选A(疫苗),主要是对疫苗、抗原、抗体等概念,正常人、患者和治愈患者之间血清的差异,免疫过程中抗体产生的机理理解不够透彻。因此,要善于将课本知识与身边的热点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利用课本知识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解析 人体受SARS病毒(抗原)感染后,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在血清中逐渐产生抗体。治愈患者的血清中,SARS病毒已被消灭,对SARS病毒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的抗体仍存在。因该抗体产生速度较慢,故临床上采用在SARS病毒感染的患者体内注射已治愈患者的血清的办法。选D。
例2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所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正常。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时,在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1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以上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染色体数目不正常的配子(以下简称为不正常的配子)。上述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最终结果应当是
A.两者产生的配子全部都不正常
B.前者产生一半不正常配子,后者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
C.两者都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D.前者产生全部不正常的配子,后者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考查目标 减数分裂过程及染色体的变化规律、配子的形成等知识,理解、推理的能力。
错误及启示 考生错选率相对较低,各选项错选率相差不大。掌握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是解此题的关键。
解析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分离,产生两个不正常的次级精母细胞(分别多两条或少两条染色体)。因减数第二次分裂前后染色体数不变,故产生的四个精子都不正常。同理,次级精母细胞的1条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时,产生的两个精子都不正常(分别多两条或少两条染色体)。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经正常分裂后,可产生两个正常的精子。选D。
考查目标 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各物质之间的相互联系、影响等知识,理解、推理的能力。
错误及启示 错选率相对较低。掌握光合作用及暗反应的实质是解此题的关键。
例4 自然界中,一种生物某一基因及其三种突变基因决定的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如下:
正常基因 精氨酸 苯丙氨酸 亮氨酸 苏氨酸 脯氨酸 突变基因1 精氨酸 苯丙氨酸 亮氨酸 苏氨酸 脯氨酸
突变基因2 精氨酸 亮氨酸 亮氨酸 苏氨酸 脯氨酸
突变基因3 精氨酸 苯丙氨酸 苏氨酸 酪氨酸 丙氨酸
根据上述氨基酸序列确定这三种突变基因DNA分子的改变是
A.突变基因1和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B.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C.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D.突变基因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和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考查目标 基因突变的概念及实质、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等知识,理解、推理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错误及启示 本题错选C的同学较多,主要是对遗传信息与密码子之间的关系理解不透彻。生物学学习必须深入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分析基因分子结构改变的几种类型及其导致的结果),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解析 搞清遗传信息(DNA碱基序列)与密码子和氨基酸之间的关系是解此题的关键。DNA分子一个碱基替换,只影响转录成的相应密码子,不影响其余密码子。因某些氨基酸可由多种密码子决定,所以改变后的密码子所控制的氨基酸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当DNA分子某一位置增添或缺失一个碱基时,该位置转录成的相应密码子及其后的密码子组合将随之改变(对非单一碱基组成的DNA而言),造成翻译成的氨基酸大量改变。正确答案是A。
例5 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
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考查目标 捕食、竞争的概念及其生物间的相互关系,J型、S型增长曲线的含义等知识,理解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错误及启示 本题易错选B,主要是对竞争关系理解不透彻。因此,必须深入理解基本概念及原理。
解析 捕食关系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数量是相互影响的,因此其数量关系曲线呈交替起伏状。竞争关系中,随两种生物数量的不断增加,竞争随之加剧,优势种夺得资源大量繁殖,劣势种失去资源大量死亡,从而又使竞争强度减弱。J型增长指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方式,其增长过程不受其他种群制约。S型增长指某一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由于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而引起的种内斗争加剧,其天敌数量也增加,导致该种群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最终停止增长。正确答案是C。
例6 已知柿子椒果实圆锥形(A)对灯笼形(a)为显性,红色(B)对黄色(b)为显性,辣味(C)对甜味(c)为显性,假定这三对基因自由组合。现有以下4个纯合亲本:
(1)利用以上亲本进行杂交,能出现灯笼形、黄色、甜味果实的植株的亲本组合有____。
亲本
果形
果色
果味
甲
灯笼形
红色
辣味
乙
灯笼形
黄色
辣味
丙
圆锥形
红色
甜味
丁
圆锥形
黄色
甜味
(2)上述亲本组合中,出现灯笼形、黄色、甜味果实的植株比例最高的亲本组合是____,其基因型为____。这种亲本组合杂交
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是____,其
的全部表现型有____,灯笼形、黄色、甜味果实的植株在该
中出现的比例是____。
考查目标 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理解、推理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错误及启示 第(1)小题最易失分,主要是解题思路不够清晰,答案不完整。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解题方法的训练和解题思路的培养,如“同时带有三种隐性基因的个体自交,才能产生三隐性类型的后代”是解此题的关键。
解析 由题意得四种亲本基因型:aaBBCC(甲),aabbCC(乙),AABBcc(丙),AAbbcc(丁)。若要出现灯笼形、黄色、甜味果实(aabbcc),则
的基因型必须是a__b__c,由此推得亲本组合:aaBBCC(甲)×AAbbcc(丁);aabbCC(乙)×AABBcc(丙);aabbCC(乙)×AAbbcc(丁)。上述三种亲本组合产生的
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AabbCc,其中以AabbCc(圆锥形、黄色、辣味)自交后代的隐性植株比例最高。因此,
出现灯笼形、黄色、甜味果实(aabbcc)植株比例最高的亲本组合是乙与丁,
的全部表现型有圆锥形、黄色、辣味(A__bbC__),圆锥形、黄色、甜味(Abbcc),灯笼形、黄色、辣味(aabbC__),灯笼形、黄色、甜味(aabbcc)四种。aabbcc在
中出现的比例为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