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的经济和社会正在不断发展,这其中电气资源的发展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了社会进步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直以来都受到了企业以及政府的重视。但是如今的电气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比较明显的一点便是电气运行的高压线路的保护问题。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高压线路的保护,相关的负责人应当严谨的态度保证电气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
关键词:电气运行;高压线路;保护问题
当下国家电力资源受重视度较高,整个电气运行中安全隐患问题日益增多,为了避免线路、设备受损,需要相关作业人员及时进行全面保护。从专业角度出发必须加强保护措施的执行,较为常见的保护措施包括主保护、后备保护。高压线路故障问题较多,如母线故障、系统振荡等,不但会导致电力系统瘫痪,还会威胁到相关维护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为此需要加强相关研究,保证线路保护工作的全面落实。
1.影响高压线路继电保护的相关因素
1.1过电压
故障发生在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中后,会延长电弧熄灭时间,严重时,甚至导致不消弧问题出现,受到电路电容的影响,两端开关断开时间并不一致,造成行波来回折反射,使整个系统的运行均受到极大的影响。
1.2电容电流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三方面:(1)较大的电容;(2)较小的波阻抗;(3)较小的自然功率。为使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能够平稳、安全运行,必须要科学合理补偿电容电流。另外,因分布电容会产生相应的影响,故障一旦发生在线路运行中后,可改变故障距离与继电器测量阻抗间所具备的线性关系,变成双曲正切函数,导致传统继电保护措施无法再继续使用。
1.3设备潜在隐患
高压线路涉及的电气设备较多,由于一部分工作人员对待工作的严谨性不够,以致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够完全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去实施,所以造成电气设备安装不符合标准,在设备运行的过程中,质量问题逐渐显现,从而导致设备出现短路,烧毁现象。
2.高压线路保护常见问题分析
2.1系统电压过高或过低
通过对高压线路保护的研究可以看出,在其运行中系统电压经常会出现过高或过低的情况。首先,在系统电压过低时,主要表现为系统电压比规定电压偏低,同时也会出现部分线路或变电器出现过载的情况,这些情况的出现都会导致系统电压过低。其次,在系统电压过高时,表现为系统电压相对于规定电压值较高,这种情况的出现多与机组无功输出量过大有关,同时也会导致电网潮流异常,进而影响高压线路正常运行。
2.2频率异常与系统震荡
频率异常与系统震荡是电气运行中高压线路保护常见问题之一,在高压线路出现频率异常以后,系统频率或既定频率就会偏离原有设计,若频率偏差高于0.2HZ,就会降低发电机或系统运行速度,影响其运行效率,如果该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便会影响系统运行,并带来严重安全隐患,威胁到相关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在电流或电压的指示系统出现大幅度摆动以后,并伴随着电灯的忽明忽暗,且机组运行发出轰鸣都意味着系统震荡已经出现,这时就要立即采取措施解决,防止问题扩大化。
2.3开关跳闸、开关失灵
最为明显的表现为部分装置、设备等出现了开关跳闸问题,部分光字牌按钮出现闪烁状况。且该状况下监控系统可能出现指示失灵、示数为零等状况。从中可以看出,开关跳闸会引发系统运行方面的重大问题,对核心零部件的危害极为突出,必须及时进行全面检查、处理。开关失灵会引发报警系统作用,警示声响起,对应开关指示标识等会受到负面作用,优势甚至会发生功率、电流等指示设备的故障问题,如示数为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母线故障
设备母线故障的问题十分严重,可能引发系统设备出现大范围的停运、报警状况,此外,母线故障下,电气参数可能会发生大幅度的变化波动。过于严重的故障问题还会导致母线开关跳闸,导致电压下降为零。一般状况,母线故障属于高压线路中的严重故障,危害极为突出,需引起相关作业人员足够的重视。
3.高压线路中常用的继电保护技术
3.1行波保护
直流输电过程中,主保护措施即为行波保护,其保护原理如下:线路发生故障时,故障点会将反行波传播到线路两端,而行波保护通过对反行波的识别,判断故障相关情况。现阶段,利用行波保护技术保护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时,多采用两种方案,一种为ABB方案,此种方案的故障检测利用极波进行,同时,故障级通过地模波确定;另一种为SIEMENS方案,其中方案的启动判据采用电压微分,且故障确定方法为观察反行波在10MS内的突变量。由上述叙述可知,这两种方案采取不同的检测方式,效果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微分环节存在于SIEMENS方案中,所以检测速度相对慢于ABB方案,但也正是因为存在此环节,使的SIEMENS方案具有更好的抗干扰能力。不过,这两种方案均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不具备足够的耐过渡电阻能力、采样要求高、缺乏良好的抗干扰能力等。
3.2纵联电流差动保护
在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中,纵联电流差动保护属于后备保护方案,原理是通过双端电气量促进绝对选择性实现,根据设计,高阻故障切除为其唯一作用。从现有纵联电流差动保护来看,因对电容电流问题并未作出完全的考虑,差动判据仅采用电流两端的加和,导致等待时间比较长,相对动作的速度并不快。例如纵联电流差动保护的SIEMENS方案,故障初期时,具有较大的电流波动,差动保护会具有600ms的延迟,同时,差动判据自身存在的延迟有500ms,也就是说,差动动作至少要在故障发生1100ms后才会出现,而在此期间内,故障极直接闭锁的事故可能会发生许多次,导致设备无法重启,纵联电流差动保护的后备作用无不能完全的发挥出来。为使此种保护技术保护效果的增强,可从多个方面进行改进工作,如补偿电容电流,促进差动保护灵敏程度提高;升级高频通道,变为光纤通道,加快保护动作速度等。
3.3母线保护方法
在确定母线发生故障以后,应先检查发生故障的母线其连接开关是否存在跳开的情况,如果没有跳开,那么在检修前就要手动将其拉开,防止在检修中发生意外。然后观察母线等设备是否存在过载的情况,如果发生过载的存在,应第一时间将问题解决,并加强对备用电源的管理,保证备用电源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同时,全面检查母线及其相关组件,保证设备始终处于完好状态,能够为母线运行奠定基础。并找出母线中是否存在显著故障,可以通过测试母线绝缘电阻确定,如母线处于正常状态下,那么可以直接将外来电源接入到空母线中,这样就可以完成充电,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顺利消除故障,还可以保护母线始终处于正常状态。
3.4较少频率异常与系统震荡的方法
在频率异常出现以后,一旦频率过低或过高的情况首先应调解运行机组,直到频率处于正常状态即可。如果出现系统频率异常的情况,难免会导致电机频率保护出现问题,这时相关工作人员只要按照规定处理即可。如果系统出现震荡,应按照以下几个步骤做检查:第一,看发电机组是否出现失磁的情况,如果存在这种情况只要将失磁机组解除即可,避免问题扩大化。第二,注重手动AVR输出设置,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第三,一旦频率过高,应防止发电功过高的出现。同时,在系统出现震荡以后,应避免自作主张更换主接线方式,而是要加大对运行线路的监视,防止问题扩大化。
结论
高压线路的保护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都有着相当重要的位置,有关工作人员要对给予相应的重视,加强研究,同时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以及专业水平。不同的高压线路问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运行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处理,采取最合理有效的方式,保障高压线路的运行过程之中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同时提升高压线路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许洪伟.电气运行中的高压线路保护问题思考[J].企业技术开发,2016,35(20):106-107.
[2]2014年《机电信息》总目次[J].机电信息,2014(36):1-20.
个人简介:叶伟锋、1986年7月2日、男、本科学历、电气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高压线路
论文作者:叶伟锋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6
标签:母线论文; 线路论文; 故障论文; 高压论文; 系统论文; 电压论文; 频率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