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知识创新中的图书情报服务平台建设_服务创新论文

论知识创新中的图书情报服务平台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服务平台论文,情报论文,知识论文,图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未来以知识经济为核心的社会发展中,国家创新能力将成为关系到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世界各国政府都高度重视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新知识是一切创新的根本,知识资源是创新的第一要素,知识创新的基础是知识的积累、传播和利用。图书情报机构历来是从事知识信息的采集、加工、整理、传播、研究和利用的服务行业。在国家知识创新过程中,应以数字网络为依托,重构图书情报服务业,使它真正成为一个面向知识创新的基础性、公益性和共享性服务平台。

1 面向知识创新的图书情报服务发展

图书情报事业发展的历程表明,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及其由此引发的用户知识信息需求结构的变化,是图书情报机构服务变革的根本原因。目前进行知识创新用户的信息需求正在发生变化,网络化、知识化、专业化与个性化的信息需求日益明显。网络已成为用户获取最新信息的主流方式,通过网络方式可以直接访问数字图书馆、网络杂志等。用户已不再满足于文献或信息来源,要求从中提取知识或直接可以解决问题的信息。而且信息需求的专业化与个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因为知识创新主体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领域,在研究不同问题的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信息需求。[1]

而目前图书情报服务的发展远不能满足知识创新主体的信息需求,主要表现在:通过文献借阅、信息源浏览和查询等服务手段,实现信息资源获取与传递的服务目标,至于信息与用户需求的匹配程度、信息对用户的有用性和可用性等不在考虑之列;信息内容的加工是浅层的,以简单词法、句法结构为主,对文本信息和非结构信息进行处理;信息资源和系统是固定的,按照标准化和事物性工作模式,利用自身已有的固定信息资源向相对固定的用户群体服务,满足于大而全的服务格局;结果是基于用户简单提问和基于文献物理获取而向用户提供难以直接解决问题的信息来源或信息单元。再加上服务技术的限制和人文、法律、信息安全等问题的突出,目前的服务模式需要与时俱进,进行调整。

可喜的是,为了能更有效地满足知识创新用户的需求,图书情报机构正纷纷调整自己的服务业务,利用数字化服务网络和技术,深化服务内容,拓展服务范围,为向知识服务模式转变创造条件。知识服务就是利用人们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开发挖掘蕴藏于信息资源当中的显性知识,注重知识加工处理、解决问题和提供知识产品,目的是为了提高知识创新能力。知识创新对图书情报机构开展知识服务的要求是:①要具有以人为本,即以用户为本、以用户为核心的服务理念,能根据知识创新项目的特定需要,提供各种方式与各种内容的主动服务;②要直接参与科学研究全过程,能根据用户问题和问题环境进行系统分析,通过信息的析取和重组来形成易于理解和使用的、符合用户需要的知识产品,能利用先进技术实现信息服务各个流程尤其是内容加工和开发的智能化;③要基于共享数字网络和分布式多样化动态资源开展跨地区、跨系统、跨行业甚至跨国界的服务,而不是依靠某一个所谓大而全的系统服务,从而能为不同知识创新用户提供共享环境和协作空间。总之,需求的变化决定了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变的现实需要和客观必然性,面向信息用户,以知识创新为中心,促使知识资源增值的知识服务将成为图书情报服务发展的主要方向。[2]

2 基于数字网络的图书情报服务平台构建

面向知识创新,构建基于数字网络的图书情报服务平台,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和国家骨干通讯网络系统,把国家图书情报系统内的各种信息资源、软硬件技术、管理机制和相关的支撑条件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分布式图书情报网络平台系统,能向跨地区、跨系统、跨部门、跨行业、跨学科的用户提供快捷有效的知识服务。

2.1 图书情报服务平台的网络结构

国家知识创新中的图书情报服务平台系统是由一个国家平台中心、若干子平台分中心以及基层的镜像站点组成的分布式网络平台系统(见图1)。

图1 国家知识创新中的图书情报服务平台系统

(1)国家平台中心。国家平台中心是全国性的基于网络环境的信息资源管理和服务中心,承担资源加工整合、提供服务、业务协调和组织管理等任务。国家平台中心制定统一的数据加工标准、规范和格式,采用逻辑上集中、物理上分布的运行体系,一般在国家平台中心和特定子平台分中心对分布式数据库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加工和管理,分别建设中心数据库和有特色的专业或地方数据库,国家平台中心的网管中心将加工后的相关资源进行整合并装入中心服务器,面向全国提供服务。子平台分中心和镜像站点可以根据用户需求,通过互联网的双向交互,请求资源服务,更新本地数字资源库等。国家平台中心通过资源发送响应下级中心的索取要求,动态生成结果返回下级中心。

(2)子平台分中心。受中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历史和现状的影响,服务平台系统要为知识创新提供切实有效的信息保障,必须在国家中心平台的统筹规划和协调管理下,设立若干保持各自独立性的分布式子平台中心。各子平台分中心要适当考虑历史遗留问题,如原有的图书情报机构设置、特色资源建设和服务状况等,完成国家平台中心分配的资源采集和加工任务,负责完成原文提供等服务任务。省市子平台分中心主要是面向本地区用户的信息需求,系统与部门子平台分中心主要是面向系统内部门内的特定用户和学科用户的需求,行业分中心主要是根据行业发展要求和行业需求适当地设立。

(3)镜像站点。在全国各地重点选择一些国家科技信息机构、图书馆、档案馆、大众传媒、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内部信息部门等,设立服务网站,拷贝或部分拷贝国家平台中心或子平台中心的信息资源,方便、快捷地对本地用户提供资源服务。镜像站点的数字资源放在本地服务器上,用户可以直接访问本地服务器。

2.2 图书情报服务平台的功能结构

要求通过图书情报服务平台,能够把信息服务的业务流程集成起来,让知识创新用户共享利用多种知识信息资源。具体来说,要求服务平台能充分考虑信息和网络的安全性,平台在管理上具有网络安全措施,使信息资源系统不会受到恶意侵扰,用户秘密不会被泄露,且对用户权限有严格划分,确保不同权限的用户能查询相应等级的信息资源;能隔离用户对服务器端数据库的访问,确保数据完整和安全;有足够的信息处理能力,能确保系统工作稳定,并具有较完善的数据备份功能;有友好的用户界面,便于用户检索和查询,并具有很好的交互性。

图书情报服务平台应具有一些基本功能:①信息资源的加工与整合功能,即能自动收集信息,能通过资源加工软件创建特色资源数据库,能将未数字化的资源进行数字化转换,将已数字化资源转换为指定格式,并能将指定格式的资源文件批量装入资源数据库,从而不断完善基于网络的数据库系统;②信息的动态发布功能,即信息服务机构可以在服务平台上发布信息,用户也可以在此发布需求信息,或者自己感兴趣的信息;③信息服务功能,即不仅能对平台中心存放的数据库系统提供查询服务,而且能基于服务平台提供病毒扫描、个人信息定制、用户访问控制、语言翻译、网络搜索、增值服务、参考咨询服务、决策支持服务、集成服务与用户研究等;④业务管理功能,即能协调不同服务平台之间的用户需求和服务业务,能及时处理用户的意见及需求,能根据用户反馈信息适时地调整平台的运行。

相应地,图书情报服务平台主要由以下三个层次构成:

(1)支持环境层。这一层是支撑服务平台存在和运行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

①网络设施环境。服务平台构建的首要环节是要以公共通讯和数据传输网络为基础,构建覆盖全国各地区的信息资源中心与网络服务平台。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没有一个国家不是在信息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带动下,大力建设信息资源和开展信息服务的。我国支撑图书情报服务平台运行的网络环境已基本形成,如中国计算机公用互联网(China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网通高速宽带互联网(CNCnet)、中国科技网(CSTNet)、中国金桥网(ChinaGBN)、中国远程教育卫星宽带网(CEBsat)等都较为完善。在全国大部分城市与部分县、乡都已具备了网络条件,只要配备计算机设备,就可以接入国家骨干通讯网络系统。

②技术支持环境。服务平台涉及到的主要技术有平台的管理技术、网络数据安全技术、数字化信息的生成、处理与存贮技术、多媒体数据库技术、文本挖掘技术、知识发现技术、信息内容可视化技术、语音识别技术、自动标引、分类和翻译技术以及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等。依靠技术支持,可方便地提供基于网络环境的服务、可靠的安全保证和平台系统的自动升级等。

③管理机制与其他支持环境。管理机制主要是确保服务平台有效运行的管理技术和手段,如国家服务平台的总体规划与建设定位、中心平台与各子平台以及子平台之间的联系和操作等。其他支持环境如国家知识创新工程和服务平台建设的政策导向、资金投入、人才要求、管理评估监督等。

(2)信息资源层。信息资源是国家的一种重要战略资源,是图书情报机构开展信息服务的基础。服务平台运行所依托的信息资源层是一个学科专业覆盖相对齐全、资源结构合理、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国家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信息资源建设应当明确共享范围,扩大采集范围,并经过选择、深层次加工和处理,具有足够的广度和深度来满足知识创新用户的不同需要。基于数字网络的服务平台,除了依赖于文献资源、网络信息资源外,最主要的就是基于文献资源和网络资源而加工形成的书目数据库、文摘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和事实数据库。数据库的建设一方面要以现有单位或部门的文献资源为基础,对多年积累的分散的信息资源进行整理和整合,通过标准化、规范化手段加工建库;另一方面要对网络信息资源和新增资源进行整理和整合,通过标准化加工管理手段,保证数据的可用性和完整性。

(3)应用服务层。基于图书情报服务平台,面向知识创新用户提供信息检索、原文提供、个性化服务、参考咨询服务、决策支持服务、集成服务等各种服务方式,最终向基于“知识单元”的、人力资源与信息资源有机结合的知识服务模式转变。信息服务人员根据用户需求和解决特定问题的需要,运用各种知识挖掘、个性化服务、知识可视化等服务手段和技术,从所有的信息资源中任意获取所需要的知识信息和问题解决方案,并可以在人与人的交流互动过程中得到新的知识,实现知识增值。

3 图书情报服务平台建设战略的推进

知识创新中的图书情报服务平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平台系统要正常运行,就必须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具体来说,目前主要有:

3.1 创新服务平台的运营机制

发达国家信息基础结构的建设都非常重视国家层次的有效管理和协调,并设立或明确了政府职能机构。由于我国图书情报事业“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影响,国家知识创新中的图书情报服务平台更需要在国家的整体规划、统筹布局、政策导向、法规建设、经费保障和项目支持下,进行全球化定位,兼顾当前需要和长远发展要求;要在理顺管理体制基础上,通过跨地区、跨系统、跨部门、跨行业、跨学科图书情报机构的共同努力,在以国家投资为主,中央和地方匹配资金的方式下实行服务平台的联合开发和共建共享;更需要制定和实施政策法规,规范服务平台和镜像站点的服务行为,激励平台开发部门的积极性,鼓励社会参与和投资,从而确保平台建设、推广与应用具有良好的运行机制。

3.2 培养优秀稳定的人才队伍

平台建设战略的核心是人,平台建设和维护都需要一支相对稳定而又具有高素质、高水平、高效率的优秀人才队伍,要求既能掌握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又善于跟踪世界知识创新动向和发展水平,能够积极引导用户认识、熟悉、掌握和使用平台提供的各种应用服务,从而发挥服务平台对知识创新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如目前许多图书情报机构,主要是大学图书馆,设立了学科馆员制度,各学科的学科馆员为特定学科领域内的科研用户进行知识创新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服务保障。人才队伍建设要从思想上、业务技能上、工作方法上提供理论指导和知识更新,关键是要全面提高他们的现代知识结构和专业素质,强调服务人员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充分发挥他们在把握用户需求、筛选信息、挖掘知识内容、提供参考咨询和决策支持服务等方面的优势。

3.3 发展知识服务的关键技术

面向知识创新的图书情报服务发展方向是知识服务。而目前信息服务中的技术水平,主要是通过查询检索、搜索引擎、网上浏览等手段向用户提供书目、文摘或全文,与面向知识创新的知识服务要求相距甚远。知识服务在技术实现过程中,要求获取、提炼、存储、分析、提供知识并能解决用户问题,更需要突出用户情感、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等,更强调跨学科、跨部门用户协同作战、共同研究等。发展知识的关键技术,就是要充分利用数据仓库、可视化检索技术、智能代理、搜索引擎、数据挖掘、知识发现、人工智能技术、网格技术、组件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存储知识、传播知识、挖掘知识,实现知识的充分共享,并要同时积极吸纳国外成熟的技术和产品,建立相互协作机制,研究和攻克知识服务及平台建设的关键技术[5]。

3.4 加速标准规范的建设和实施

标准化规范化是国家信息化体系的主要要素之一,加速标准规范的建设和实施是服务平台建设的基本保障和现实需求。标准规范的建设和实施要有平台建设的全局观念,确定长远和较高的目标,确保国际标准、国内标准以及各行业规范细则的兼容统一。在信息资源采集和建设方面,目前必须明确资源选择、数字资源转换、对象数据库建设等方面的具体标准规范。在信息组织与存储方面,要确定分类、标引、描述、压缩、存储、编码转换、元数据、标识语言、数据格式等标准规范。在信息检索方面,要明确全文数据库检索、多媒体信息检索、可视化检索、异构系统的互动操作、传输控制与互联协议等方面的标准规范。在信息的权限管理和安全方面,要明确加密、水印技术、指纹鉴别等技术标准规范。

3.5 加快数字资源建设和整合

服务平台的高效运转,除了要丰富文献信息资源、实行信息资源结构的优化配置外,更要面向知识创新用户需求,加快数字资源建设和整合,使各种信息资源无缝地链接在一起,把各种数字资源及无序的离散信息整合到结构统一、内容独立的数字资源库中,形成有机的知识整体,能通过挖掘、分析、发布、增值等服务手段实现信息和知识增值。数字资源建设和整合要以数字图书馆资源库、图书情报系统内图书与期刊等书目数据库及其他资源数据库等可控数字化资源为基础,突出信息资源特色。在数字资源整合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国家图书馆等重点单位的资源优势,充分体现资源的丰富性、广泛性、完整性、时效性。目前数字资源建设和整合的关键是要处理好知识产权问题,要在遵循现有有关法律的前提下,在实践过程中合法地解决数字资源的版权保护问题。

收稿日期:2004-11-09

标签:;  ;  

论知识创新中的图书情报服务平台建设_服务创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