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肝煎的临床应用及药理机制论文_高元峰,肖望重,李珊,欧阳荣

化肝煎的临床应用及药理机制论文_高元峰,肖望重,李珊,欧阳荣

高元峰,肖望重,李珊,欧阳荣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7)

摘 要:化肝煎由青皮、山栀子、芍药、丹皮、泽泻、陈皮、土贝母七味常见中药材所组成。其临床实践历史悠久,效果确切,而且价格低廉,因此备受广大医家青睐。在中医药临床理论的指导下,化肝煎治疗疾病的范围逐渐扩大,包括胃肠道炎症、消化性溃疡,肝病,眼科,妇科等。本文首次全面总结化肝煎在临床的应用及其药理研究,为其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化肝煎;临床应用;药理机制

化肝煎乃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所创之方,化肝煎列于《景岳全书·新方八陈·寒阵》之中,其基本方由青皮、山栀子、芍药、丹皮、泽泻、陈皮、土贝母七味中药材所组成,主要用于治疗“怒气伤肝,因而气逆动火,致为烦热,胁痛,胀满,动血等证”。其中,方中青皮善解郁怒,疏肝破滞气为主药;气郁动火,配伍山栀子清火宣郁;火动而伤血,故用芍药、丹皮入血分,清血热,泻肝火,养血行滞,则郁热自解;泽泻渗水去湿,利小便以泻伏火;陈皮理气化痰;土贝母最降痰气,善开郁结。当前对化肝煎临床应用及药理机制研究的主要有如下:

1 化肝煎的临床应用

1.1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指由不同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是消化系统最常见、多发病之一,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中医学上属“胃脘痛”范畴,中医认为由情志刺激、饮食不节、寒温失调等引起。临床实践中,化肝煎常用于治疗胃炎。古丽那扎尔等[1]研究结果表明化肝煎合左金丸可提高治疗胃炎的临床疗效,减少幽门螺杆菌,并改善了中医症状。史继波等[2]也发现加味化肝煎联合三联疗法治疗肝胃郁热型幽门螺杆菌( H.pylori)阳性慢性胃炎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病患的胃黏膜病变情况。

1.2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一多发病、常见病。熊首先[3]观察中药方剂化肝煎联合西药奥美拉唑治疗肝胃郁热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其选取150 例肝胃郁热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均等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先给予标准三联疗法治疗1周后,对照组继续口服奥美拉唑,治疗组加服化肝煎,结果发现,治疗组幽门螺杆菌( H.pylori)阴转率及溃疡愈合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溃疡复发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这说明化肝煎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胃郁热型消化性溃疡能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改善预后。张心海[4]也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中药组加化肝煎)治疗消化性溃疡 30 例,结果如同上述。

1.3肝病

《谦斋医学讲稿》评价化肝煎重在治肝,用白芍护肝阴,青、陈皮疏肝气,丹、栀清肝火,宜于肝脏气火内郁的胸胁满痛,或气火上逆犯肺的咳吐痰血等证。此处所讲的肝乃中医学理论中的“藏象肝”。故而临床在治疗肝病方面意义广泛。殷义才[5]采用化肝煎治疗淤血型慢性活动性肝43例,发现其能改善病患临床症状体征及促进肝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徐蕾等[6]应用化肝煎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现化肝煎加减能明显改善T2DM 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脏病变,降血脂、血糖。

1.4 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是因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等炎性改变的疾病。中医无反流性食管炎之说,但根据其临床症状特点,当属中医学“吞酸”、“吐酸”、“嘈杂”、“胃痞”和“胃脘痛”等范畴。董自萍等[7]将60 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口服奥美拉唑、化肝煎汤剂,对照组30例口服奥美拉唑、莫沙必利片。治疗8周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这表明化肝煎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明显提高有效率,改善症状,副作用小。

1.5 胆囊炎

胆囊炎系胆囊炎症性病变,属中医学“胁痛”的范畴。李道宽[8]临床上采用化肝煎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40 例,治疗组总有效率高达95%,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治疗组较于对照组有效率显著提高。

1.6 特发性水肿

《景岳全书·肿胀》所云:“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特发性水肿西医无特殊治疗,且易复发。詹丽娟等[9]在临床实践中,选取治疗组58例用化肝煎加味辨证加减治疗,58例对照组予以谷维素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经治疗后总有效率93.1% ;对照组有效率70.7%,治疗组较于对照组有显著增加。这说明化肝煎加味治疗肝郁气滞型特发性水肿疗效显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7 皮肤病

皮肤是人体的重要保护器官,也是一个表达人类愤怒、恐惧、忧愁等情感的器官。当情绪紧张时,脑皮质功能发生紊乱,继而诱发神经内分泌失调,最终导致皮肤红斑、瘙痒等症状。化肝煎所治之证,乃情志抑郁致肝气郁结,郁久化火,迫血妄行而动血,或久生痰瘀,或劫伤肝阴。故而其加减化裁运用之,在治疗皮肤外科疾病方面获得良好效果。

1.8 眼科

化肝煎善于治疗肝气郁结化火所致烦热、胁痛、胀痛、动血等证,作用突出,整方体现出“善解肝郁,平气逆,降郁火”的特点。据此特征,王洪泉等[10]将其运用于眼科的“白睛溢血”、“聚星障”、“混睛障”、“绿风内障”等病,疗效较佳。

1.9 妇科

李振兰[11]在临床实践中认为月经先期、倒经、崩漏、经行头痛、肝经郁热乳汁自出、不孕等妇科疾病,均可化裁运用化肝煎,且均能获效。本方具有疏肝气、解郁热之功,以之加味治疗某些乳房疾病包括:乳腺炎、乳痛症、乳痒症等,常收佳效。此外,化肝煎加减治疗乳腺增生50例,结果可使肿块缩小乃至消失,疗效满意。

1.10 其它

灼口综合征是发生于口腔黏膜的一种慢性疼痛性疾病,好发于舌部,多为烧灼样疼痛,可有口干、味觉异常等伴随症状,无明显临床病损,组织病理无特异性,不能诊断为其他疾病,又称“舌痛症”,为口腔科常见病。治疗当以泻火为主,兼清湿热,选用翘荷汤合化肝煎加减治疗,每每获效。此外,化肝煎在临床上还被用于治疗瘿病、功能性失音、咳嗽等等。

2 化肝煎的药理机制研究

2.1 对胃蛋白酶原(PG)的影响

史继波等[2]发现经化肝煎治疗慢性胃炎患者后G-17(胃泌素-17)及 P G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类似于上述结果,朱剑峰[12]应用化肝煎加减联合叶酸能够显著减少幽门螺杆菌( H.pylori)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中 PGⅡ、IL-1β、IL-6、IL-17 及 MDA 的水平,提高血清 PGⅠ及 SOD 水平,说明化肝煎能改善胃黏膜腺体细胞功能及抗氧化能力,减轻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

3 展望

化肝煎乃明代杰出医家张景岳所创的著名方剂。本方的最大特点是善解肝气之郁,平气逆而散郁火。纵观上述的全部文献,当前化肝煎的临床研究主要体现在:杀灭幽门螺杆菌,缓解平滑肌痉挛,改善胃动力,保护胃黏膜,改善消化性溃疡、流性胃食管炎,调节眼科及月经病、崩漏等妇科疾病等方面。当前,对化肝煎药理机制的文献报道较少,对于化肝煎现代分子药理机制解释得还远远不够。随着中药血清药理学的不断发展,还有基因芯片技术的不断趋于成熟,使得中药复方更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变成可能。

参考文献

[1] 古丽那扎尔,王苗,米娜瓦尔·胡加艾合买提.左金丸合化肝煎治疗肝胃郁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35):3944-3946.

[2] 史继波,徐清喜.加味化肝煎结合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慢性胃炎临床观察[J]. 新中医,2018,50(6):163-165.

[3] 熊首先.化肝煎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胃郁热型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 2014 ,31 (1):31-33.

[4] 张心海.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30例临床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3,31(12):78-80.

[5] 殷义才,胡正年.化肝煎治疗瘀血型慢性活动性肝炎43例[J].陕西中医,1988 (10):438.

[6] 徐蕾,李达.化肝煎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 (31):81-81.

[7] 董自萍,陈德萍.化肝煎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30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36 (8):27-28.

[8] 李道宽.化肝煎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4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 ,6 (7):697-697.

[9] 詹丽娟,石海银,狄建宁.化肝煎加味治疗特发性水肿58例疗效观察[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2,34 (9):970-971.

[10] 王洪泉,秦继明.化肝煎在眼科的临床应用[J].中医药信息,1995 (3):44.

[11] 李振兰.化肝煎在妇科临床上的应用[J].安徽医学,2001,22 (2):40.

[12] 朱剑峰.化肝煎加减联合叶酸对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蛋白酶原、白介素族及MDA水平影响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5(6):1580-1582.

项目基金:湖南中医药大学校级科研基金(No.ZYYDX201738)

论文作者:高元峰,肖望重,李珊,欧阳荣

论文发表刊物:《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1

标签:;  ;  ;  ;  ;  ;  ;  ;  

化肝煎的临床应用及药理机制论文_高元峰,肖望重,李珊,欧阳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