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农业经济也从以家庭为单位的纯体力劳动向以集体为单位的科技型经济发展。如何正确面对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对策解决,是加快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
一、农业产业化问题
1.4 劳动力素质差
长期持续的贫困,使农民速度亟待提高,根据调查目前在农村劳动力中,真正能够完成高中学业的人占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都是小学或者初中毕业,文化程度偏低,因此,九年义务制教育在农村的开展情况并不理想。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使农村劳动路的素质表现出比其他地方更差的状况。虽然现如今农业生产中存在严重的劳动力过剩的现象,但是,高素质的技术性农业人才仍然少之又少,一些素质较强的年轻人在城市化的大流中逐渐的走向城市,而留在农村进行农业生产的,往往都是一些知识文化水平不够的、对于农业生产相关技术一无所知的老弱妇幼。这些人由于自身素质的限制,对于新型的思想观念接受起来十分困难,对于农业科技的接受能力不强。不仅如此,许多农村的基层干部不具备带领农民进行与时俱进的农业生产工作的能力,要么这些基层干部本身就不具备前瞻意识,没有足够的能力带领农民进行更有效率的生产;要么就是不重视农业生产,仅仅将目光放在日常工作的处理上,这样一来,农业发展自然停滞不前。
1.3 农业结构不合理
现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农产品也有着越来越复杂的需求。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结构都不十分科学,许多农民仍然沿用老一套的思想,只种植单一的农作物,不愿意种植更多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农作物,导致土地附加值不高,无法获得理想的收益。而许多地区更是出现农业生产分散的问题,没有将农业生产形成一定规模,导致农业生产效率的低下。
2.2 农业经营管理机构缺乏
目前,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经营管理机构缺乏,尤其是贫困山区甚至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极大的限制了信息的传播,使得农业经济发展无法得到切实的落实,不利于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同时,相关的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在农村设施建设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力,无法充分的满足农民日常生产生活的需要,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快速有效发展。此外,农村经营管理中也缺乏��秀的管理人才,导致其在农民信息反馈、先进生产技术传播、文化知识教育等方面的工作效率尤为低下,不利于农民生产积极性的调动,从而无法有效的提升农民的整体经济收入。
2.3农业资金投入不足
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式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近些年来,政府一直在加大对农业发展的财政扶持力度,但与发达地区相比,用于三农问题的经费还是比较低的。财政支农资金在农村基础建设和农业科技推广中在逐年增加,但相较其他的财政支出与支农资金的相对量是下降的,在二、三产业的投入还是多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投入。同时在金融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金融需求与供给严重不平衡。农村的金融机构只有农村信用社,但农民自身的限制和农村信用社信贷实力的限制,贷款只能是以小额短期贷款为主,但另一方面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的农户要发展规模生产,需要长期大量资金的支持,这与农村不完善的金融体制形成强烈的反差。信贷担保体系的不完善也加大了农民和农业企业的筹资难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加快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对策建议
1、大力帮助和扶持农业产业龙头企业
在县域农业经济发展中龙头企业起到了带头的作用,、它带动着农业向产业化的发展。对此,针对于龙头企业来讲,要对其制定一个可行性的实施措施,对于龙头企业的各项申请都要给与优惠,大力的引进一些龙头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要重点对农产品的加工业进行培养和扩大,同时为了达到符合市场的要求,还要提高产品的质量。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为了符合市场的需求,要帮助一些龙头企业和农户建立“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2、培育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农业经济的发展要以市场为发展导向,农民经纪人是农产品走向市场、销售流通的重要途径。为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说,要制定一个可行性的管理规章制度,要大力的培养和帮助农村经纪人,对农村经济人不仅在经济上进行给与鼓励,同时还要在政治上给与地位,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及时的给与帮助并解决困难,使农村经纪人的队伍不断的发展和壮大。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于当地有文化水平高的农民,可以对他们进行培训然后将其纳入县级统一管理。
5.改革创新为主要手段促进农民增收
受到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我国经济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也比较大,而农民是经济中的弱势群体,所以实现收入增加的难度将更加巨大。所以国家出台了更多的惠民政策,加大了对农村经济的扶持力度,确定了“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基本思路。从根本上改善了农民增收的环境。落实中央有关部署,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可重点从2个方面着手:
适量提高粮食直补标准,加大农资综合补贴力度并完善补贴动态调整机制,以综合性收入补贴的增加来直接促进农民增收。大力支持农业专业化、优质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放宽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政策,积极培育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加快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鼓励农民开展多种要素、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不断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3、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在耕地资源减少的情况下,调整好农村耕地区域面积结构,合理利用农业资;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同时还要加强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及其安全生产的水平,努力做到将农产品的生产质量符合质量标准;调整就业结构,要将农村的劳动力尽量的转移,将种植业的劳动力逐渐的转向农业的加工服务业或是非农产业分流,同时这也是实现小康社会的主要途径,要积极的引导农民合伙经营,推广联合种植的生产模式。
5.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经济发展
发展农业经济,首先要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尤其是青年农民的科技水平,他们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根据农村的现有实际情况,加大对农民的科技技术培训,加大科技教育投入,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建立多种方式,多层次的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水平;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远程教育、函授等学习途径,加大对农民的科技技术的培养,农民的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的服务农业经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3.2完善产业体系,加速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加速实现农业产业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于解决如今农业耕地不足的问题,同时这一问题也制约着石河子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如果用合理的方式方法解决此问题,不仅提升了经济发展效益从而将农业的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农业转变别集约型农业。形成集约型农业需要达到以下条件,首先排除传统的粗放型农业模式,把农民的产出与市场的需求相结合,其次提高劳动力的使用效率,从而促使农业经济的转型由以往的自我满足型到后期的经济商品型。满足以上条件才有希望完善产业体系,并加速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从而以适度规模,综合管理办法的实施,发展核心特色产业,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产业化经营升级。
论文作者:牛秀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农业论文; 农民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农村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生产论文; 龙头企业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