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河道建设和管理工作是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该项工作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河道的安全性。文章首先分析了河道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必要性,接着分析了河道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河道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相应对策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河道工程;建设;管理
河道通常包含人工河道、自然河道以及水库,除了可以给人们生活提供了基本用水保障,同时也给农业灌溉营造条件,对城市发展发挥了重要价值。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河道应用不规范以及水源污染问题逐渐加剧,这给河道工程今后发展带来了约制。
一、河道工程建设与管理必要性
河道建设自古有之,主要是基于防洪安全考虑,更好地发挥江河的综合效益,对江河人工水道、行洪区、蓄洪区和滞洪区进行管理。可以说,河道建设是社会经济有序发展的重要内容,有序安全的河道管理可以助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随着我国的河道管理向正规化、法制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使河道管理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同时其存在的问题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河道工程建设事关河运交通、防洪安全、防旱灌溉,提高对河道工程建设的思想认识,探索建立科学有序的河道工程与管理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河道工程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建设质量差强人意
部分河道工程因为工程标准不高,和真实状况相背离,使得河道抵御能力无法全面发挥。在河道工程建设中,多数工程存在分包现象,导致施工比较混乱,无法实现统一管理。大部分施工企业应用的施工设施比较守旧,并且施工人员专业素养不高,使得河道建设往往凭借自身工作经验来进行,缺少合理性和规范性。此外,施工企业因为缺少对河道工程的整体思考,对工程安全性没有给予高度关注,工程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缺少交流,也容易引发质量问题。
(二)职责划分不明
河道管理工作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一个机构或部门无法独立完成,这就需要各部门之间能够做到协调配合。但现在河道管理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各部门独自开展工作,不重视相互合作,各部门对责任形成清晰的划分,最终导致河道管理工作过程中困难重重,不能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
(三)采砂恢复较慢
每个地区都有关于采砂的政策法规,但是采砂管理统一规范不落实,管理工作不到位,最终将导致采砂后河道难以恢复,严重影响河道管理。法律法规的履行力度不严格,采砂问题十分突出。
(四)管理力度较差
以采砂工作为例,采砂工作的风险性较高,要有一个健全的管理体系进行约束。但现实中,采砂管理人员不足,需要管的采砂点数量较多且分布广泛,致使采砂管理力度较弱。由于人力的缺失,物力和其他管理力量的不充分,再加上一些管理人员的散漫工作态度,技能水平较低等原因,都严重影响采砂管理工作的展开。
(四)河道抗汛功能减弱
河道本应在防洪抗汛方面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但是现在有的河道附近都被大范围改造成耕地。大量的护岸地、护堤地被占,导致河道内大量的淤泥堆积,湿地面积大量减少,沼泽面积逐渐增多,防汛工作明显下降,甚至一些河道内的水生动物的数量也有所减少,生态问题愈演愈烈。导致河道抗汛功能减弱。
(五)生态环保意识需要提高
河道的生态环保问题一直是焦点问题,河道管理的重要原则是确保河道的生态健康、维持生态平衡。但是由于人们环保意识较弱,忽视了对河道生态安全的保护,随意向河道内排放污染物,最终导致河道所受污染极大,河道内的生态平衡被彻底打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河道工程建设与管理的优化措施
(一)提升河道工程建设质量
首先,加大河道工程质量管理,完善相关法律体系,让河道工程建设工作有法可依。其次,做好河道工程建设材料以及建设设施质量的管控工作,杜绝质量不过关的材料以及设施应用到工程中,给工程质量带来一定影响。并且,加大施工技术质量监管,其中包含了施工图纸核查、施工材料质量验收等。最后,做好工程建设分工工作,明确各个部门工作职责,将职责落实到个人身上,一旦出现问题,及时找出相应的负责人,保证工程质量安全。
(二)建立健全河道管理制度
河道管理制度是河道管理工作的抓手和依据,它能够保障河道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所以改善河道管理现状的重要措施是要建立健全河道管理制度。政府部门可以实现对河道的总管理,水利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河道流域的管理,地方政府则要加大法规在当地的实施力度,各级部门各司其职的管理体系,全面、高效地完成河道管理工作。此外,各级政府部门一定要加强沟通,加大合作力度,积极配合实现对河道的管理,面对河道中存在的问题,要认真剖析,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三)做好河道检测与督查
要想工作高质量的完成河道管理工作,需要对河道本身的状况有着充分的了解。河道的检测工作是获取河道状态信息的主要途径,河道检测的主要内容是河道内部的水体检查,要想及时的获知河道污水排放是否合乎标准,就要在河道内设置排水口和出水口,同时明确河道排污指标。河道的检测要做到深入落实,对待破坏河道的行为一定要严格处理。河道周边的树木和植被也是河道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监督范围之内,要求环保部、园林工程建设部门积极参与到河道管理工作中来。各部门积极配合,共同治理好河道以及周边环境。
(四)强化采砂监管工作
违法的采砂行为会给河道环境带来巨大的破坏,所以要加强对采砂管理工作的监督,并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实际采砂工作做出指导,具体内容包括:采砂的范围、深度、质量等。一旦发现有任何违反法规制度的行为,应该及时上报,如果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要及时下发通知予以制止,将危险事故扼杀在萌芽状态。管理部门应对河道附近所有的采砂点做到了如指掌,聘请专业的测绘人员对采砂点进行划分,从而方便监督管理。管理部门要严格审核每一项采砂方案,任何一项方案都要在不影响河道生态平衡的前提下,且在法规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开展。
(五)建设生态水利工程、有效保护河道
建设生态化的河道工程,首先要求工作人员掌握生态化建设的核心,熟练掌握生态化治理技术,可通过相关的学习深造、研究探讨等来不断提升对水利建设管理的能力。水利管理部门可定期组织水利生态治理技术的相关培训、研讨,确保研究人员的专业能力得到持续提升。在进行河道治理的过程中,为避免错误的治理手段更加恶化河道的生态环境,相关工作人员必须秉持维护河流健康、均衡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为基本原则,规范人类的环境行为、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尊重自然规律,通过生态化的手段来对河道进行保护,合理利用城市水利建设的资源,保证水土保持工作的效率。结合河道的水资源持有量、工业用水情况、人类用水量等,开设生态用水的保障机制。在河道建设的各项工程中秉持着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实现水利建设生态化管理的目标。
总之,河道的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城市化建设进程中水资源供需不足的问题,为人们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的同时也具备一定的抗洪能力,然而由于工业建设等因素,导致河道水利环境受到严重损害。河道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进行全面处理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群众广泛关注的话题,全面落实河道工程建设以及管理工作,可以促进河道事业稳定发展。通过采用提升河道工程建设质量、完善工程管理机制、加强河道工程监管等方式,采取生态治理措施,提升河道工程建设以及管理水平,进而给河道工程建设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树森.探讨防洪河道管护模式与巡查措施[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8,46(04)
[2]徐秋菡.对河道生态护岸的思考[J].江苏水利,2018(04)
[3]郑伟.河道治理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及分析[J].四川水泥,2018(03)
论文作者:李志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7
标签:河道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采砂论文; 生态论文; 管理工作论文; 工程论文; 工作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论文;